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CompanyLogo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1、柳絮最容易理解的义项就是和柳一起表达别离与思念。这是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如隋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借用柳枝和柳絮传达了盼望离人早归的思绪。2、柳絮轻扬,从树上飘然而下,悠悠落地,风流缱绻,摇曳生姿。在富有闲情的诗人看来,这无疑是一种雅致、一种柔美。“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已道出了柳絮的神韵。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也尽展了柳絮淡雅的一面。欧阳修笔下的柳絮是“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西湖的暮春景色,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CompanyLogo3、因杨花、柳絮具有随风飞舞、漂泊无定的特点,与远离故乡、漂泊他方的游子极具相似性,于是柳絮又成了飘零的象征。所以林妹妹以飞絮飘泊无定,感怀身世,发出了“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的哀叹。一介孤女,寄人篱下,不在愁中即病中,存了这样的心思也是难免。及后一句“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真是字字椎心泣血,令人不忍卒读。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用了比喻,就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CompanyLogo4、杨花、柳絮飞舞之时春色将老,人们自然会联想大好春光易逝,人生聚散无常。如“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中,梅花、柳花作为个体生命的象征,经不住时间的吞噬,只能任其零落,任其吹散。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其意内涵是词人在杨柳如烟、杏花盛开的明媚春光中看到,无论多么美好的春天,终将归去。女人最怕风吹柳絮,因为“柳絮飞尽春将老”,故红楼梦中林黛玉在《柳絮词》说“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CompanyLogo5、柳树的“杨花”飘飞在农历三月初的“谷雨”前后,虽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但那个季节除了桃红柳绿之外,杨花扑面还是有些凉意的。再加上柳絮飘忽不定,蒙蒙迷离,因而,“杨花”多给人一种飘零、无情、悲凉的感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6、所以“柳絮”也常作示愁的凭借,不单是指称离愁。如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无边的愁绪正如柳絮漫天飞舞!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CompanyLogo另外是指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曾巩的《咏柳》诗是这样写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出,还没有改变初生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霜存在。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的惩罚。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势利小人着实很多,一时得势便忘乎所以。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CompanyLogo柳絮常被人视为轻薄无根的东西。唐代杜牧曾有诗曰:“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女诗人薛涛的《柳絮》写道“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诗注多认为乃是薛涛自慨身世:飘零无依,飘泊无定。但细细玩味,未尝不是借杨花柳絮批评轻薄不专情者。又因为柳絮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所以人们还称感情不专用情不一的女子为“水性杨花”!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CompanyLogo此外,在屈大均的笔下,柳絮就款款深情了。屈翁山以柳花的轻扬远飞,喻其志同道合的爱妻,随他从北方跋涉数千里回到广东的故乡:“愿作柳花飞,随郎还故乡”(柳枝词);综上所述,“柳絮”的诸多义项都是“柳”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应把“柳絮”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意象来看待。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CompanyLogo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②姮娥:嫦娥。CompanyLogo(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气候,说明夫妻间思念之深。B.词的上片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C.词的下片转写夜晚,“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D.词的结尾三句作者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CompanyLogo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错误项:D.词的结尾三句作者将妻子与“姮娥”对比,虚实相衬,通过描写姮娥有双燕相伴的画面,衬托出梁下无伴的妻子之孤苦、凄冷。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CompanyLogo(2)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对换位置,结合全词说明原因。(4分)(3)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héng]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CompanyLogo(2)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对换位置,结合全词说明原因。(4分)(2)(4分)不能对换。①词的格式所限。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句式和押韵的需要,不能调换;②节令所限。离别时“飞雪似杨花”,是冬天,而如今“杨花似雪”是春末。③感情所限。“飞雪似杨花”正面烘托亲人离别时思妇内心的凄苦,“杨花似雪”则乐景写哀情,表现春将尽时思妇对未归丈夫的深深思念。(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CompanyLogo(3)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2分)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的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2分)CompanyLogo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次韵一首寄去”,一方面借写杨花来咏叹章质夫别妻离子的愁肠及其家人对章质夫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又借咏杨花抒发自己宦海沉沦的感慨和对时事的怅惘。CompanyLogo柳絮词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CompanyLogo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绝句石柔(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①诗人借物(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②对比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CompanyLogo
本文标题:古诗词中的柳絮意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6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