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景观学原理作业――成都活水公园
•目录:•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成功运用的著名案例。•它的建造目的?•案例的特色是什么?•案例中它的作用方式是什么?•具体的细节•概念: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在1939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提出的。•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成都活水公园——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简介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位于中国四川成都,占地24000多平方米。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建造目的:活水园的设计师强调这里的景色仿佛就是长在那里,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命”。活水园为900万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环境教育和休闲为一体,生态环境优化的城市公园。公园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无所不在,寓教于乐,融化在游人赏景、休闲、寻找自然的行为中。活水公园的市政水净化工程是很好的环境教育范本。在市中心营景结合水处理,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生态水净化的过程刺激好奇的人们去探究科学和自然环境的奥秘。雕塑、溪泉和其它设计元素激起审美的情趣。林荫道、茂密的树,清澈的水、碧绿的草坪,令市民尽情呼吸新鲜甜美的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惠泽。活水园最重要的使命在于透过每一个设计要素,增强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设计师并不是再建自然,而是将公共环境艺术揉合于保护自然之中.•特色1、园内的中心花园雕塑喷泉、自然生态河堤、“黄龙五彩池”等自然风景和几十种水生植物、观赏鱼类巧妙融合在一起,集教育、观赏、游戏为一体,使人们在走近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2、活水公园不光是对于水资源的处理尤为独到,在植物配置上也是相当的适时适地。活水公园再现了四川成都峨眉山风景区自然地森林景观。将山地的林带景观搬移到城市之中,并对与周边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的微观调节的作用,可以说是中看又中用。•组成水从池中经保留下来的阶步流下山,进入一组岩石瀑布,先是简单的造型,然后渐渐作鸟状。水流在浓荫树冠山脚下潺潺而过,成为迷人的中心散步道,并在路端进入半圆的清水池中。路旁设巨大的砾石,人们可坐下聆听奔腾的水流声。公园里的本地植物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生境,引来了城市里罕见的鸟和虫。公园的每个角落都是孩子们觅宝探险的好去处。经常可见他们或跪或趴在溪塘边,饶有兴趣地观察水里的昆虫和鱼类。这种在全世界范围内着意提倡的儿童好奇心,在中国的其他公园并不多见,活水园则成功地满足了孩子们寻找第一手自然的需求。鱼池东面是通向河岸的草坡。由于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人们自然而然产生强烈的走到河边的愿望。景观设计师与市政工程师商议,拆除了原有的防洪墙,建了台阶式亲水平台,也具有防洪隔离功能。园路从第二个池塘起将游人引入藤蔓依垂的林荫道,突然豁然开朗,来到一个阳光灿烂的生物水净化中心景点——湿地景观。约有十来个不同深度的池塘,配置了能清洁水体的水生植物。环绕最大的鱼塘人们在树荫下休憩,围坐砾石野餐,茶室区品茗闲谈。•净化处理水净化系统由一系列溪流、池塘组成,贯穿全园。有中英文对照解说,告诉人们如何通过植物和水流过岩石的自然作用而使水净化的过程。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为活水园水处理工程的核心。由6个植物塘、12个植物床组成。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达到无害化,成为促进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源。此外,对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水质的时空变化设有几十个监测采样管,便于采样分析,为保护湿地生态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场地。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研究价值。人工湿地的塘床酷似一片片鱼鳞,呼应了公园的总体设计。其中种植的漂浮植物有浮萍、紫萍、凤眼莲等;挺水植物:芦苇、水烛、茭白、伞草等;浮叶植物:荷花、睡莲;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等几十种,与自然生长的多类鱼、昆虫和两栖动物等构成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既有分解水中污染物和净化水体的作用,又有很好的知识性和观赏性。据了解,目前活水公园的日处理污水能力为300吨,是整个成都市的“绿肺”之一。活水公园曾荣获过多项国际上的环保大奖。滨河水景:成都活水公园在府南河之滨采用了挑水木楼、水力水车、护栏堤岸、不设护栏的亲水草坡堤岸和亲水台阶堤岸、码头等形式,人与水的关系变化多样。滨水带的很多区段能随着水位的涨落而发生变化,让人注意到河水的自然变化。生态净水流程中的水景:成都活水公园在生态净水流程中突出了自然的动水景观。在一次性将河水抽入厌氧沉淀池后,水一直顺着地形依靠重力流淌,不再借助其他人工手段,设计师将水流量控制得很小,从而确保贯穿全园的一脉活水终年流淌不息。整个净水系统虽然自然、恬静、谦逊,但流水的灵气依然使生态净水的精神洋溢于全园。亲水设计:人与水的接触是两者和谐的前提。成都活水公园中特别吸引人的是一系列富有艺术魅力的台阶状水流雕塑盆和一些水口,不仅让游人驻足,而且孩子们会开展很多与流水相关的活动。整体状况:活水公园呈鱼形,紧依府河。它展示了一个水的净化过程:先抽取府南河水,注入400立方米的厌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的水依次流经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水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公园的生态净水系统流程清晰。整个净水系统和带状公园用地紧密结合,主题鲜明。净化方式:1,公园起始的鱼嘴部分,用石材砌筑台阶式浅滩,栽种大量天竺葵、桢楠、黑壳楠、桫椤、等植物,植物配置参照峨眉山自然植物群落。两架川西水车,将府河水泵入全园最高处的鱼眼蓄水池。2,河水继续流入水流雕塑群代表的“肺区”,这里利用气旋,使水流如山涧溪流般回旋跳跃,生动地体现“活水”曝气的意义。3,鱼鳞状的人造湿地系统,是一组水生植物塘净化工艺设计,错落有致地种植了芦苇、菖莆、凤眼莲、水烛、浮萍等水生植物,对吸收、过滤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各有功能上的侧重。4,经过湿地植物初步净化的河水,接着流向由多个鱼塘和一段竹林小溪组成的“鱼腹”,在那里通过鱼类的取食(浮游动植物),沙子和砾石的过滤(鱼类的排泄物)。5,最后流向公园末端的鱼尾区。至此,原来被上游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经过多种净化过程,重新流入府河。1,厌氧沉淀池厌氧沉淀池是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的预处理装置,容积约780立方米。该池采用物理沉淀厌氧接触与生物膜过滤相结合的方法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可溶性的有机物,使大部分悬浮物或沉于池底或浮于水面由人工清除;使部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CH4、H2O、CO2、NH3-N、N2等),或排入大气或随水流入下工序成为动、植物生长的养分。池中雕塑是一滴山泉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表现洁净水的原始自然状态。2,水流雕塑由一串天然整石雕塑组成。水流在其中回旋荡漾,激起阵阵浪花,用以曝气充氧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亟待净化的水在这里开始了新的旅程。3,兼氧池其容积约48立方米,是人工湿地的前端配水装置。池中兼氧微生物和植物等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有一定的降解作用。4,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该系统是活水公园生物净水系统的核心部分,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尚待净化的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吸收等作用,多项水质指标明显改善。其中种植的浮水植物(如浮萍、紫萍、凤眼莲、睡莲)、挺水植物(如芦苇、水烛、茭白、伞草)、沉水植物(如金鱼藻、黑藻)等,与各种鱼类、昆虫和两栖动物等构成良性的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既是环保教育的生动课堂,亦是环境建设的独特风景。5,养鱼塘养鱼塘水面约680平方米。经人工湿地净化后的水汇集到这里,水质能达Ⅲ类水域标准。池内锦鲤、金鱼等水生动物既供游人观赏,其生长状况也是对水质好坏的直观监测。•成都活水园,是一个具国际知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每天有200立方水从府南河中抽出除去细菌、重金属后再回到河中。•1998年国际水岸中心“优秀水岸奖最高奖”•国际环境设计协会和美国《地域》杂志联合评定的“环境设计奖”(与英国泰晤士河治理项目并列)•1998年联合国人居奖简介地点: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的府南河河边建造时间:1997~1998年面积:2.4公顷设计师:BetsyDamon等重要意义:成都活水公园,是我国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
本文标题:景观学原理作业――成都活水公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7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