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意义与不足微课的含义:微课的发展现状微课存在的不足之处解决问题的方法微课与老师的结合微课会改变传统课堂吗?一、对微课概念的界定(一)概念综述对微课概念的界定有许多种说法,在这里我利用表格来介绍一下权威专家对微课概念的界定。研究者定义特点胡铁生(2011,10)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强调微课的载体和作用,突出微课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与其他资源相互结合的有机结合体。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2.09)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实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源之有机结合体。强调微课的承载方式和教学内容,与胡铁生在2011年提出的概念有相似之处。胡铁生(2012,10)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强调微课的基本构成与生长扩充性并关注微课的应用环境百度百科(2013,01)“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强调微课在教学载体和内容。胡铁生(2013,02)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强调是视频型的在线网络课程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张一春(2013,04)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定义微课为一个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二)微课与微课程的比较微课与微课程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国内许多学者都将二者的概念混为一谈,相互替代。但它们二者也有细微的不同之处,需要总结发现。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季首先提出的。在国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及其团队则是开发和推广微课程的先行者。1、二者的相同之处呈现方式:两者不管通过何种软件制作,最后都是以视频方式呈现。文件格式都是mp4、wmv、3gp、mpg、Flv等。时长:两者都体现了微的特征,时间长度基本都控制在5-10分钟内。制作工具:摄像机、照相机、手机、PAD、电脑、手写板、麦克风资源平台:两者都有自己的资源平台,比如网站、云平台等。微课程的全国首次大赛就是借助教育通的云平台来实现移动学习目的,让大家能通过手机、PAD等下载观看微课程。2、两者的不同之处以列表方式呈现项目微课微课程国内创始人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室李玉平老师国外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孟加拉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毕业生,于2007年创建了可汗学院。戴维•彭罗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于2008年秋首创微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学科教学中的知识点讲解、习题解答、实验展示等涵盖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校沟通、亲子教育、师生成长等受众老师、学生教育管理者、老师、学生、家长制作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屏幕录制及编辑软件(CamtasiaStudio)PowerPoint2010、视频编辑软件制作方式方式一:将一堂课的视频进行切片、编辑。方式二:用录屏软件录制并编辑。方式三:将视频、录制及其他素材混合编辑方式一:用PPT制作并转换成视频。方式二:用视频编辑软件对影视素材加工。方式三:用视频录像设备录制编辑。方式四: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编辑。分类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其他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小策略、小现象、小故事三类;按内容可分为:按素材来源分:教师微课程、书籍微课程、文章微课程、影视微课程。综合以上分析,我想应该容易看出,微课程的特点是涵盖范围广,制作难度较小,而微课的特点是贴近课堂、更容易被师生接受。两者各有优势,但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二者也不一定非要分得一清二楚,两者取长补短,受益的人最终还是学生。二、“微课”的主要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四、微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微课教学易出现知识碎片化微课时间短,内容少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致命缺点,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零碎、割裂、不成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就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讲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似乎与我们一向倡导的“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创新”等学习方式背道而驰。其实这个特点是微课的缺点也是优点,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短小精悍可以便于学生理解某个细小的知识点,但亦是使知识联系不起来的致命弱点。只有克服这个短板,才能使微课更好的利用。单个、孤立的微课将知识点进行切割、碎化,形成信息孤岛,确实无法达到知识连通、统合综效和融合创新的目的,也不能解决知识整合、融会贯通的问题。但如果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将某个专题、某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称为微课程。因此,微课不等于微课程。微课程由一系列紧密关联的微课构成。例如,国外的可汗学院公开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
本文标题:微课问题及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7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