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梁家河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梁家河,中国延安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因为习近平同志曾经在那里生活、生产、劳动七年而成为“梁家河故事”的发祥地。梁家河,中国延安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因为习近平同志曾经在那里生活、生产、劳动七年而成为“梁家河故事”的发祥地。此后,他无论在地方党政机构任职还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与梁家河保持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梁家河故事也成为他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一个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情怀就是不忘初心,精神就是砥砺奋进,读《梁家河》一书能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与梁家河群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的奋斗历程和为民情怀。人民情怀对人民的感情,包含感性的体验,但更深层次的则来自理性的认识。习近平指出,“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人民情怀他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习近平同志曾先后给梁家河的村干部写了四封回信。每当得知梁家河有了新的变化,他都感到非常欣慰。1993年9月27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回来探望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并带了茶叶等礼物。人民情怀2009年11月,他到延安考察,休息之余,他将当年的小伙伴请到延安,共话乡土情谊,共商村子发展之计。2015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他专程回到梁家河看望村民,走田间、上地头,挨家挨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他又自己出钱给乡亲们采办米、面、油、肉、春联等年货。梁家河人民情怀他与人民情同手足。习近平同志说过:“当年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在梁家河七年,他全身心融入梁家河全体村民中,与全村人民生活在一起,生产在一起,水乳交融。2012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在和大学生村官交谈时指出:“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是人生的一个坐标,有了这个经历,就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众、如何尊重群众,知道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尊重事实。”人民情怀热爱人民成为他一生追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他的心目中,人民重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最为伟大。2015年9月22日傍晚,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出席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致辞,再次向世界讲述梁家河故事,以个人成长诠释大国发展,以梁家河的小故事阐述中国梦的大理想。他说:“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热爱人民成为他一生追求党性信仰他有无比坚定的党性信仰,在梁家河实现了从普通知识青年到共产党员的身份转换。习近平同志先后写过十份《入党申请书》,由于家庭的原因,都未获批准。在梁家河,习近平表现突出,为村里的乡亲们“出了不少点子”,办了不少好事,与乡亲们早已打成一片。然而,当习近平向组织递上《入党申请书》的时候,组织以他“成分不好”、父亲还在接受批斗为由,把他的申请书退了回来。后来,习近平不断递上《入党申请书》,终于在1974年1月10日,组织终于批准他入了党。党性信仰他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为百姓谋利益。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曾经对媒体介绍说,介绍习近平入党,“完全是因为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习近平同志曾经在自述中也讲到:“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领老百姓奔好日子。”他始终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性信仰党性信仰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根基。2013年9月25日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梁家河是习近平同志立身、立业、立言的出发地,也是他践行党性信仰的锻炼地。1974年,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亲历亲为,率领梁家河群众改变面貌。冬季里,他与群众一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挖甜水井,办代销店,磨面房等,解决群众实际生活问题。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受到了梁家河村民的广泛赞誉。知识品格“知识青年”是习近平同志和那一代到农村插队落户的青年人的标签,事实上他们也用自己知识改变着广大农村的落后习俗,传播着新的知识和文化。他热爱读书。来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同志带着一个棕箱子,里面装着一箱子书。梁家河村民在提到他时,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品格知识品格不仅是他那时人生的写照,也是他的追求,是他服务梁家河群众的力量。习近平同志讲过,“我那时一边当村干部,一边总渴望有机会能上学深造”,“我那窑洞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村中心。每天晚上,老老少少络绎不绝,讲古今中外,讲他们感受到的新鲜事,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么事都找我商量”。他从不放松学习,对新知识的追求成为他行动的源泉。也正因此,他与当地的文学青年结成了好朋友。作家路遥就是因此和他认识的。那时,习近平同志去县城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去梁家河,就会找路遥长谈。他们热爱文学、热爱知识,一起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非常广泛,充满了用知识改变世界的激情。吃苦奉献知难而进,永不妥协。梁家河生活之苦、自然环境之苦,是苦中之苦。陕北人用“苦焦”二字来形容生活的艰难,用“受苦”来形容劳动的艰辛。习近平同志曾说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是他经受的“五关”,而最难的是跳蚤关。面对这些苦,习近平同志在自述中讲到:“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吃苦奉献以苦为荣,无私奉献。2003年,习近平同志接受央视《东方之子》专访时说:“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歇着。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还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到后来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梁家河村民则用“吃苦耐劳”来形容习近平。在他们的印象中,农历二三月修渠打坝,习近平同志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责任担当做实事他把个人生活融入梁家河村民的生活中,同时也把个人责任与村民生存和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沼气池:从担任党支部书记那一天起,他就把村子发展的责任担在了肩上。他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四川大办沼气的报道,知道了沼气的好处,就到县委申请汇报,获得批准后,借了路费跑到四川成都实地考察学习沼气池建造技术。那时,延安还没有通火车,他要坐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再坐火车到四川。责任担当做实事回到村里,习近平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从不知道沼气为何物的大多数乡亲听得云里雾里。习近平知道这是一件新生事物,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用事实来说服社员。他亲自施工,1974年7月,梁家河大队建成本县第一口沼气池,至1975年8月全村共建成沼气池34口,解决了社员的照明,烧柴做饭难题。1975年7月,延安报刊发长篇通讯《取火记》,完整记录了习近平为交通不便、缺煤缺柴的延川山区建沼气池的生动事迹。1975年8月,陕西省在梁家河召开沼气建设现场会,梁家河建沼气池的经验在陕西省被推广开来。责任担当做实事淤地坝:他当了支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社员们在梁家河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他找来村里的红白事“总管”王宪平同志一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反复的给村民讲怎么建坝,怎么引水,如何加固,怎么防洪等办法,消除大家的疑虑。并跑到县城请来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根据当地水文资料,按照百年一遇的泄洪量进行精确计算,确定施工标准。淤地坝增加了几十亩的优质耕地,直到现在,这块坝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责任担当做实事鉄业社:习近平将村里会打铁的社员组织起来,成立了鉄业社,实行定额管理,完成定额任务给10工分,超出的给予奖励,多劳多得(激励机制)。鉄业社免费给社员修理农具,额外制造的就卖给县里的农副产品公司,增加了集体收入,而当时延川各个大队普遍是没有副业的,没有副业就没有资金来源。社员需要农具再也不用跑远路去文安驿了,直接到鉄业社来就可以了。方便了群众,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责任担当做实事磨坊:磨坊的钢磨是习近平用上级奖励的三轮摩托车换的,以前村里都是用石磨磨面,套上毛驴,还要搭上一个劳力,费时费力,半晌也磨不出多少面。一台柴油机带动的磨面机,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就把整个村子磨面的活都干了,又快又好。这样,人力解放了,连毛驴也解放出来了,这些解放出来的生产力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磨坊给村里人是免费服务的,连柴油机烧的柴油都是队上花钱。代销店:梁家河到文安驿一来一回要30多公里,村民买日用品来回将近一天的时间。他就召集村里人开会商量开一个代销店,把文安驿供销社的东西赊回来代销,按单子定期给他们结算。这个代销店基本备齐了社员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免去了村民那么多人来回奔波之苦,大大解放了劳动力,代销店的货品可以用钱,工分,鸡蛋等购买兑换,非常灵活。代销店是非盈利性的,都是进价卖给村民,一分钱不赚,这与当时的政策不抵触,习近平同志对政策的把握很严谨,他既敢想敢干,勇于担当,且又不蛮干。责任担当做实事责任担当做实事知青井:在陕北农村,通常是在靠近河边挖个渗水坑做为饮水源,当地称为“泛水井”,人畜共用,水又浑,很不卫生。且一旦山洪爆发,泛水井就会淤满淤泥,村民无水可吃。他带领村民在村子中央一块较高的地方,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挖了一口甜水井,现在梁家河所用的自来水,依然来源于这口井。那个时候是冬天,习近平同志下到井里挖泥土和石块,两条腿都踩在泥水里,那水冰凉刺骨,一干就是挺长时间,实在撑不住了再换人。打这口井的时候,他的腿冻得落下了毛病,冬天的时候容易腿疼。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贯穿在习近平同志整个生活中最可贵的品质。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相当深的,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2014年2月,出席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他鼓励运动员时谈起自己的“金牌观”:“怎么体现成果?是金牌吗?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自强不息梁家河七年,是习近平世界观形成的七年,是他认识中国社会的七年,也是他树雄心、立壮志的七年。他始终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学习、实践、创新,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梁家河精神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围绕梁家河精神所传播的梁家河故事是真实的、生动的、鲜活的,也是感人至深的。梁家河精神需要理念传播,需要实践传播,需要内心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梁家河精神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成为全体党员践行党的宗旨的动力,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树立远大理想、认识中国国情、了解中国社会的人生财富。谢谢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本文标题:梁家河精神党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99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