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毕业论文1企业信用管理策略研究前言如今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信用也就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并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阐述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构建企业信用文化、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实施绿色经营战略、重视危机公关、加大商标的保护力度、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用信用链打造价值链等十大企业信用管理策略。企业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之后,已进入到了声誉竞争的阶段。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生产力,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一个高效的市场,必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如果企业忽视信用,不讲信用,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自身。现实让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意识到信用是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更让他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要重视信用管理。“立信才能立业”,古往今来,纵观商海,兴衰成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是否恪守信用。因此我国企业只有树立诚信意识,加强信用管理,塑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信誉,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企业信用政策简述(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信用的理解1、信用的界定信用不但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原始话题,又是市场经济的现代命题,它是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之本,也是经营者涉足社会的“通行证”。信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包括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以借贷交易为核心的经济范畴。从经济范畴看,信用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无须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物资(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马克思认为,信用是一种有条件的信任,是一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对此,马克思有明确的说法观点。一是马克思表示赞同地引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图克.托马斯对《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研究》一书中的一段话:“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后一定要偿还。如果资本是用货币贷放的……那么,就会在还款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毕业论文2额上加上百分之几,作为资本的报酬。”[1]这表明信用是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并且以偿还为条件。二是马克思在分析生息资本在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运动时,明确强调,信用是具有独特形式的价值运动,。他说,“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2]因此,信用的发展是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进而当货币作为一般商品交换媒介的时候,在交换过程中出现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购销、赊销经济行为。随着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信用制度就演变成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3]当然,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要求扩大再生产,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本的相互运动,这样,原有信用制度的私人性质就必然促使它转换成同社会再生产相适应的性质。2、信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马克思的信用理论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信用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信用制度既是商品经济运行矛盾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商品经济矛盾运动发展的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商品经济运行的矛盾也更加错综复杂,这客观上要求社会按照社会化规律组织生产。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使单个资本受到限制,社会化生产要求突破单个资本的限制。3、信用制度可加剧资本集中,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社会再生产起到助推作用。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平均利润的形成。信用的发展,有利于资本集中,加速商品生产的竞争和资本流动,从而有利于在行业内部形成商品平均价值,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平均利润。马克思认为,只有信用才永远起着资本转移的杠杆作用和均衡利润率的作用。第二,信用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流通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定量的资本在统一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形成一部分流通费用,受资本目的的支配,商品生产者总是尽可能减少流通费用,以增加剩余价值。信用的形成有利于生产者之间相互赊购商品,能够节约流通费用。第三,信用制度推动了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股份公司是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4]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单个资本”的限制,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形成股份公司。第四,信用制度的建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毕业论文3立,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信用发展使少数人可以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风险投资,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马克思在论述信用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起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分析了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社会生产的消极影响。第一,信用潜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危险性。在经济发展中,由于信用突破需求的制约、拉动需求的增加,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表现为虚假信用,这样在再生产过程中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一旦经济发展中泡沫破裂,整个社会债务链破坏,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就不可避免地引发经济支付危机。第二,信用还容易导致对资源配置的失灵。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信用,甚至把挥霍作为展现个人财富从而获得信贷的手段。这样就出现债务人不是把债务用于生产、创造财富,而是把它用于消费,自然就会出现许多应该是产业资本却在人们迅速致富的心理驱使下造成资本浪费。(二)现代信用的含义传统的信用(Credit)实质是一种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的一种能力,即接受信用的一方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用的内涵丰富了,广义的信用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信任,可划分为4个层次:信用是一种心理现象;信用是一种能力;信用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活动;信用是一种有时间间隔的经济交易活动。在现实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信用已经成为了个人和企业社会生活的“第二身份证”,已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用发达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信用容易破产的时代。每个经营者都可凭借信用来降低成本,创造令人羡慕的业绩。但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三角债、债务危机等问题。企业面对如此的状况,既要确保经营成果,又要避免蒙受坏账损失,还要加强资金周转,就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信用政策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信用政策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和指导信用销售(赊销)而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标准和条件。这种优惠实质上是收款人向付款人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其目的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作为一种促销手段。企业的信用政策应保证销售额和收益的同步增长,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企业在选择信用政策类型时,应综合考虑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产品特征及所处阶段、企业的生产规模等因素。二、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现状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毕业论文4(一)信用机制管理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自身信用状况严峻,信用管理水平低下,致使经营风险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信用基础薄弱。众所周知,企业的自有财产是按照承诺偿还债务的信用基础之一。但由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投资主体较为单一,经营管理相对粗放,产品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亏损面大等,导致了产品质量不高、企业偿债能力不强,企业信用基础十分脆弱。2、部分业务人员素质低。这里的素质包含两方面:一是指部分业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表现在业务员私心过重,损公肥私思想作怪,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企业利益,与客户相互勾结,使企业蒙受损失。二是业务素质低,敬业精神差,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不作深入调查和研究,随意将企业产品赊销给客户,遇到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差或恶意欠费的客户就,使企业蒙受损失。3、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的一种倾向是,当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帐数量急剧增加、以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时,企业领导不是从根本上去加强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提高内部信用管理水平,而是从表面上去改变结算方式,只采用现金交易或信用证交易,以提高货款收回的保险系数。其结果是应收账款减少了,销售风险降低了,但是信用好的客户也受到不应有的牵连。久而久之,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种倾向是,企业只顾交易数量和提高销售额,不管对销售风险的控制,不管客户信用状况,只要有市场就大量赊销产品。虽然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但企业应收帐款及坏帐也增加了,以致企业销售越多,则亏损得也越多。这两种倾向都反映出企业治标不治本,没有信用管理意识或信用管理观念不强。4、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构不健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设内部信用管理机构,还是沿用过去的机构模式。表现在有的企业将信用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项附属工作,在企业的信用管理上,表现为只负责结算和应收账款的记账上;也有的企业把企业信用管理放在销售部门,虽然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情况,但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搞好与客户的关系,销售部门也不可能履行好信用管理应有的职能;还有的企业为了加大企业的清欠力度,专门设置了“清欠办”之类的部门,但由于一些职工本身素质低、敬业精神差,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择手段,不但不能完成工作,反而还与客户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使企业不该失去的客户也离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毕业论文5开了企业,企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5、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中小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三种模式:其一是销售部门负责订货和发货,财务部门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这种模式对应收账款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出现了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真空,风险失控。其二是销售部门进行业务承包,既负责产品销售,又负责对客户清收货款,财务部门只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这种模式比第一种模式有所进步,至少对应收账款有具体的责任人,但销售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销售产品,盲目赊销在所难免,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往往有其名无其实。其三是财务部门负责清收货款、销售部门负责定单和发货的模式,由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进行控制。在这种模式下,财务部门为了降低风险,就要求大量采用现金结算方式;而销售部门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却要求采用赊销方式。这就必然会造成财务和销售两部门出现矛盾和冲突,财务部门控制严格,不利于销售部门开展工作;控制不严,这种管理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随着信用销售的不断扩大,企业信用管理与信用政策越来越重要。但许多企业领导者不懂得信用政策、不制定信用政策,以致出现了严重的信用不足,信用缺失发展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主要表现在:1、在资金信用方面,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逾期、呆账贷款比率很高,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弱,造成了很大的金融风险。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是国家的,企业经营的好坏更大的受益者是国家。这就造成了企业与企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良债务”和“不良债权”的产生,进而由于拖欠和赖账所造成的对国有企业本身“商誉”的损失也无人负责。2、从商业信用来看,企业间三角债、相互拖欠严重,而且偷、逃、骗税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也普遍存在。从全国各地受理的企业间相互拖欠的经济纠纷案件上升的现状来分析,目前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尚未清偿的债务还有增加的趋势。这种拖欠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好的企业被拖垮,差的企业死不了,经济秩序严重混乱,企业资金回笼不畅。3、企业信用问题已经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甚至威胁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企业商业信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消费需求、投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毕业论文6资需求,对国民经济在市场总体上供过于求的格局下的运行也形成了阻碍。商业信誉的缺乏,还使得社会秩序混乱、违法犯罪增多。总之,企业信用问题
本文标题: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0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