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课件 第13课《辛亥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1(26张ppt)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武昌起义1.背景(1)政治上:《》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经济上:清末“新政”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2.条件(1)阶级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丑条约预备立宪(3)组织基础:民主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是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②同盟会:(4)军事基础:①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起义最为壮烈。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平等学说重要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代表人物、邹容和陈天华成立1905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刊物《》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天赋人权章炳麟创立民国民报资产阶级黄花岗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3.爆发1911年10月10日,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为国旗。2.颁布宪法(1)时间:1912年春。(2)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③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确立行政、立法、司法的政治体制。武汉武昌五色旗国民全体三权分立④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⑤实行责任内阁制。(3)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制度的进步意义。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结果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1)原因: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②列强以、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压。③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④孙中山被迫妥协。(2)经过:①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②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提出辞职。③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制度。(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4)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封建专制军事威胁参议院北京封建君主专制民族资本主义1.辛亥革命的历程如图(左)反映了20世纪初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如图①所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如图②所示);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脱离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处于孤立境地(如图③所示),在革命发展的过程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1912年3月,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意味着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而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主题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史料探究]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材料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材料四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材料一、二、三分别体现了哪些原则?(2)由材料四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提示:(1)材料一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材料二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材料三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为责任内阁制,具有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的特点。[拓展升华]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客观认识(1)进步性:①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②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约法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2)局限性: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规定了国民享有众多平等的权利,但是它却掩盖了阶级不平等的实质,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限制袁世凯的愿望及目的,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对点训练]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国家主人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掌握一切大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实质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题二辛亥革命的意义………………[史料探究]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发行机构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提示:(1)表现: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影响: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的参政议政意识等。[归纳总结]从不同史观评辛亥革命(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对点训练]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解析:选A材料第一句话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体现了民族意识;第二句话强调主权属于人民,人人都有权利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体现了民主意识。故选A。[典题例析][例1]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正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①孙中山具有真诚的民主革命精神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③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最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题思路][答案]D考点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命题角度1.考查中华民国的政权组成2.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题组冲关]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中华民国()A.实行议会共和制B.权力过于分散C.注重权力的制衡D.实现了全国普选解析:选C临时参议院执行的是立法权,几乎与临时政府同时成立,表明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实行责任内阁制。下述内容能够说明这个规定的是()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C.参议院有权弹劾临时大总统的国务员D.“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A、B、C三项都没有涉及内阁制,“国务员……负其责任”说明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故选D。[典题例析][例2](海南单科)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考点二辛亥革命的评价命题角度1.考查列宁对辛亥革命的评价2.考查辛亥革命的史实及作用[解题思路][答案]B选项史论分析判断A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错误B全国有15个省,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出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正确C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错误D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错误[题组冲关]3.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解析:选D列宁认为辛亥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是指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个学生写了一篇小论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正式大总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政府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以中华民国纪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材料二从2010年初开始,一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主办权的争夺战在武汉、广州、南京等城市之间展开。材料三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1)材料一的小论文当中有几处错误,请找出并纠正。(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几个城市争夺庆典主办权的主要历史原因。(3)材料三中“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什么样的辛亥革命精神?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总统、政府名称、约法、政体及辛亥革命的意义方面纠错。第(2)问,根据武汉、南京、广州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说明。第(3)问,“社会变革”应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民主进步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精神”涵盖内容比较广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错误及纠正:①正式大总统改
本文标题: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历史课件 第13课《辛亥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1(26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1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