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冀教版初二数学动点问题讲解
第1页共8页初二动点问题练习题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E=CD-CE=BE-AD2.(2012贵州遵义)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1)当∠BQD=30°时,求AP的长;(2)当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解:(1)设AP=x,则PC=6﹣x,QB=x,∴QC=QB+C=6+x。∵在Rt△QCP中∴PC=12QC,即6﹣x=12(6+x),解得x=2。∴当∠BQD=30°时,AP=2。(2)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理由如下:作QF⊥AB,△APE≌△BQF。∴AE=BF,PE=QF且PE∥QF。∴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DE=12EF。∵EB+AE=BE+BF=AB,∴DE=12AB。又∵等边△ABC的边长为6,∴DE=3。∴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CBAED图1NMABCDEMN图2ACBEDNM图3第2页共8页3、如图,已知ABC△中,10ABAC厘米,8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解:(1)BPDCQP△≌△.②BP=PC=4,CQ=BD=5,∴154Qv厘米/秒。(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1532104xx,解得803x秒.4、如图,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P从M沿射线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求(1)△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3)若AB=5且∠ABM=45°,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5种)AQCDBP第3页共8页5、(2011杭州模拟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10cm,OC=6cm。P是线段OA上的动点,从点O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OA方向作匀速运动,点Q在线段AB上。已知A、Q两点间的距离是O、P两点间距离的a倍。若用(a,t)表示经过时间t(s)时,△OCP、△PAQ、△CBQ中有两个三角形全等。请写出(a,t)的所有可能情况.答案:(0,10),(1,4),(65,5)6.(09湖南邵阳)如图(十二),直线l的解析式为4yx,它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m从原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形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它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MN、两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04t≤).(1)求AB、两点的坐标;(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MON△的面积1S;(3)以MN为对角线作矩形OMPN,记MPN△和OAB△重合部分的面积为2S,①当2t≤4时,试探究2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在直线m的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2S为OAB△面积的516?OMAPNylmxBOMAPNylmxBEPF图十二第4页共8页ACQBP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8、如图1―4―2l,在边长为a的菱形ABCD中,∠DAB=60°,E是异于A、D两点的动点,F是CD上的动点,满足AE+CF=a,说明:不论E、F怎样移动,三角形BEF总是正三角形.9、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设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不存在,说明理由;第5页共8页10.(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模2)如图1,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1)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2)何时∆PBQ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1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在ABC△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与点A重合,点N到达点B时运动终止),过点MN、分别作AB边的垂线,与ABC△的其它边交于PQ、两点,线段MN运动的时间为t秒.(1)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t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2)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S,运动的时间为t.求四边形MNQP的面积S随运动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APBQCMAPBQCMCPQBAMN第6页共8页12、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90AEF,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解:(1)正确.证明:ADFCGEB图1ADFCGEB图3ADFCGEBMADFCGEBN第7页共8页13、(2013河南省)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6BCcm,射线AGBC∥,点E从点A出发沿射线AG以1/cm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连接EF,当EF经过AC边的中点D时,求证:ADECDF(2)填空:①当为s时,四边形ACFE是菱形;②当为s时,以,,,AFC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14.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OCAB∥,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80)(810)(04)ABC,,,,,,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移动的时间为t秒.(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若动点P在线段OA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PDC的面积是梯形COAB面积的27?(3)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过程中,设OPD△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ABDCOPxy第8页共8页15.(09江西)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46ABBC,,60B∠.(1)求点E到B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AB∥交折线ADC于点N,连结PN,设EPx.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点E到BC的距离为3.(2)①当点N在线段AD上运动时,PMN△的形状不发生改变.EPGM,3PMEG.同理4MNAB.如图2,过点P作PHMN于H,∵MNAB∥,∴1322PHPM.∴32MH则35422NH,222253722PNNHPH.∴PMN△的周长=374PMPNMN.②当点N在线段DC上运动时,PMN△的形状发生改变,但MNC△恒为等边三角形.当PMPN时,如图3,作PRMN于R,则MRNR.类似①,32MR.∴23MNMR.∵MNC△是等边三角形,∴3MCMN.此时,6132xEPGMBCBGMC.当MPMN时,如图4,这时3MCMNMP.此时,61353xEPGM.当NPNM时,如图5,30NPMPMN∠∠.则120PMN∠,又60MNC∠,∴180PNMMNC∠∠.因此点P与F重合,PMC△为直角三角形.∴tan301MCPM.此时,6114xEPGM.综上所述,当2x或4或53时,PMN△为等腰三角形.图3ADEBFCPNM图4ADEBFCPMN图5ADEBF(P)CMNGGRG图2ADEBFCPNMGH
本文标题:冀教版初二数学动点问题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3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