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国导弹大全之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防空导弹是指由地面或舰船发射、拦截空中目标的导弹,西方也称之为面空导弹。从40年代初德国开始研究到目前经历近60个春秋,60年来,防空导弹已经发展到三代以上,因此,现今把第四代后的导弹称为新一代,以适应新的战术、技术的变化。世界上近30个国家开展了防空导弹的研制,超过50个国家与地区购买装备。防空导弹超过140种,现役装备有80~90种,在研与开发的有近30种。40年代酝酿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开始用于侦察、通信和对地攻击、轰炸,防空作战从此登上战争舞台,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防空指挥机构、对空观测组织,并相继组建了战斗机、高炮、探照灯、拦阻气球等防空部队。二战前,有的国家在发展高炮的同时,已把注意力转向火箭和导弹的研究与试验,特别是1937年英国研制成功雷达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推动了防空武器的发展。同时,英、美对无线电遥控飞机,美、苏对探空火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试验。德国在1937年制定了一个极为秘密的计划,开始研究导弹。据说当时提出了140种不同类型的导弹方案,后来证实比较成熟的就不少于14种。这一切都为导弹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并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战后期,德国为挽回败局和对付英、美轰炸机群,在使用“复仇武器”V-1和V-2导弹的同时,开展了比高炮打得更高更远的防空导弹的研究试验,主要有“龙胆草”、“莱茵女儿”、“蝴蝶”和“瀑布”等型号。虽然它们都进入了研制后期,但未投入使用,纳粹德国即告覆灭。这些最初的探索试验成为后来美、苏研究防空导弹的基础。1944年,美国也曾研究“云雀”和“小兵”两种防空导弹,用于对付日本的“神风”自杀飞机,但因技术不成熟而失败。50年代破土而出战争中的空袭与防空是一对矛盾。空袭武器的“矛”尖锐了,就促进防空武器的“盾”发展,两者在斗争中发展和提高。二战后,出现了高空高速轰炸机、侦察机和飞航式导弹,高炮已经打不着了,战斗机也飞不了那么高,因此极需一种新的防空武器。美、苏从战败的纳粹德国获得了研究设计资料和实物,并俘虏了研究设计人员,从而开始有计划地研究和试制防空导弹。美国由陆军和海军分别负责地空导弹和舰空导弹的发展,而原苏联由国家统一负责防空导弹的发展。与此同时,英国也加入研制行列。经过多年的努力,防空导弹在50年代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登上战争舞台,出现了美国的“波马克”、“奈基”Ⅱ、“黄铜骑士”,原苏联的SA-1、SA-2、SA-5,英国的“警犬”等12种防空导弹。通常把这一时期装备部队的防空导弹称为第一代,其共同特点是多属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最大射程在30~100千米之间(“波马克”为320千米),最大射高30千米;推进系统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形式;制导系统采用了无线电指令制导、驾束制导和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它们的共同缺点是导弹笨重(“波马克”B的发射质量高达7257千克),地面设备庞大(SA-2的地面车辆多达50多辆),机动性差,抗干扰性能差,使用维护复杂。目前这类导弹多数已退出现役。60~70年代蓬勃发展防空导弹的出现无疑对防空体系的组成、防空战术产生了重要影响。1965年7月,越南从原苏联引进了SA-2、SA-3防空导弹,使美军飞机在北越的损失大大超过预料。1973年12月,美军在北越的“地毯”式轰炸中被击落的32架B-52轰炸机中就有29架是被防空导弹击落的。1958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华北地区用地空导弹一举击落了台湾国民党空军的美制RB─58D型高空侦察机。这是世界上首次用地空导弹实战击落敌机。世界上最早的地空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大战后期研制的“莱茵女儿”、“龙胆草”、“蝴蝶”、“瀑布”等导弹,但均未投入使用。战后,美、苏、英等国在德国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于50年代后研制出第一代实用地空导弹。世界上第一种单兵肩射防空导弹是美国的“红眼睛”式。它于1962年首次发射,1966年装备部队。它长仅1.22米,重8.17公斤,一个人扛在肩上即可操作发射。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线跟踪制导,主要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目标。新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的标志就是:多通道自主对付多目标、反隐身抗干扰精确打击、高速度高过载快速响应,机动灵活适应网络化作战需要。中国的防空导弹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走过了5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现在的航天二院,就是由当初建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1957年分别整合国内相关单位的专家与部队组建起来,以后又经过型号归口而承担防空导弹的研究院。最早是从苏联引进和进行仿制与改进开始的;以后又广泛引进了各主要研制国家的技术和资料,开展了大量的预先研究,逐步发展以自主设计为主,与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防空导弹。经历了艰苦创业、迅速发展、基地建设,以及“文革”变迁后,十年反正与重整,使得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四个系列的多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这就是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和便携式导弹。目前,防空导弹研制部门都在奋发图强,积极开拓。除了导弹武器的更新换代之外,重点开发的是按远、中、近射程来完善武器体系。所谓远程是指射程250km以上,中程为50~200km,近程则为30km以下,为实现今后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网络化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低空/超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有四种:肩射的『红樱』(HN-5)/5A/5B;从刺针式导弹改良而成的“前卫”(QW-1),由“霹雳-9”空射导弹演进的“地空”(DK-9)俄制2S6M“通古斯塔”弹炮合一野战防空系统上的9M311(SA-19)。中低空短程地空导弹有三种:“红旗61A”(HQ61A),改良自法国“响尾蛇”的“红旗-7”,引进俄罗斯的是SA-15(Tor)导弹系统。高空远程地空导弹号有两种:“红旗”-2/2J/2B,SA-10和SA-12。“凯山”(KS-1)和另一种叫做“猎鹰”(LY-60)的中长程地空导弹尽管采用了动目标追踪处理和显示(MTI)和频率捷变等先进技术,而LY-60所采用的微处理器智能模组技术,更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有人工干预能力的指令控制系统,它可以同时处理40个目标,跟踪其中12个,并攻击其中3个威胁性最高的目标,具有80年代中的国际水平。红旗-1(HQ-1)中国根据前苏联C-75型(SA-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仿制的半固定式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58年6月开始仿制,1964年12月定型。1965年1月10日,地空导弹第1营首次使用红旗-1号击落U-2飞机1架。该系统由导弹、发射架、制导站等组成。导弹操作过程复杂,反应速度慢,抗干扰性能差;体形庞大,导弹系统的展开和收缩速度慢得惊人,火控雷达的组装和撤收需要50多分钟,发射架从运输状态展开到可发射状态则需要2小时20分(含导弹液体燃料加注时间),所以只适合作要地防空。导弹采用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弹长10.90米,弹径0.65米,翼展2.56米,发射重量2160公斤,最大速度3马赫,射程13~29千米,射高3-22千米,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单发命中率68%。由于该系统机动性差,命中率低,易受电子干扰,故不久就不再生产。红旗-2(HQ-2)1965年根据空中威胁的变化,开始了“红旗5号”防空导弹的研制,在“红旗1号”的基础上扩大杀伤空域,提高抗干扰能力,改善战斗使用性能。它于1967年6月27日定型,随即装备部队。同年9月8日,我空军防空导弹部队在浙江嘉兴首次用新研制的“红旗2号”防空导弹,在有干扰的条件下击落一架U-2高空侦察机,证明了该导弹采取的抗干扰措施非常有效。在以后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用“红旗2号”又击落过3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和1架米格-21战斗机。“红旗2号”的研制成功及其在防空作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的发展已由单纯的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道路。“红旗”2号甲防空导弹随着国外低空突防和电子干扰技术的发展,1973年初,中央军委决定对“红旗”2号导弹进行改型设计,以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命名为“红旗”2号甲导弹。“红旗”2号甲在保持“红旗”2主要性能、气动外形和系统的基本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148项改进项目。其中属于制导站的71项,导弹的51项.主要是提高抗干扰和射击低空目标的能力。“红旗”2号甲导弹于1978年先后进行了独立回路弹、制导站和全系统闭合回路弹试验。1978年至1982年,“红旗”2号甲导弹先后完成了研制阶段试验、设计定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旗”2甲较“红旗”2号导弹提高了速度,增大了作战空域,压缩了作战低界和近界,提高了抗干扰、攻击垂直机动目标和武器系统的自卫能力。1984年6月,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红旗”2号甲导弹定型。“红旗”2甲为机动式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该系统由导弹、发射架、62式轻型坦克底盘和制导站等组成。基本作战单位为营,包括6部发射架及底盘、24枚导弹和1个制导站。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强,不仅具有迎向攻击能力,还具有侧向攻击和尾追攻击能力。弹长10.84米,发射重量2322公斤,最大速度3.8马赫,射程7~35千米,射高1~27千米,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单发命中率73%~92%。其改进型有红旗-2B、红旗-2F、红旗-2J、红旗-2P等。“红旗”2甲采用了液体燃料储存技术,燃料可以长期保存在弹体中,无须战时加注,这使得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为红旗-2从一种半固定式导弹向半机动式导弹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导弹的引信采用了调频相位比较装置。改进后的弹体机动过载承受能力增加到20G,使得它能攻击反导弹的机动和迂回突防目标。在运载工具方面,红旗-2B采用了坦克底盘,红旗-2J是载重汽车牵引底盘,有一定的机动越野能力。弹体的装填起竖装置设计良好,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导弹上架起竖的发射准备。经过这些改进,红旗-2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升级,在对付中高空目标方面,其性能优于台湾天弓-1型。可以对轰炸机、歼击机、侦察机实施有效攻击;甚至可以用来对付高空侦察气球、直升机、空对地战术导弹。厘米波的202相控阵雷达可以指挥一个导弹营的6发导弹攻击三个不同目标,也可以导引3枚导弹同时攻击一个目标。整套红旗-2系统的控制实现了数字化,计算机化,尤其突出的是红旗-2的抗干扰能力,诸如反电子预警,识别箔条干扰之类的东西只是小意思,抗欺骗式干扰和抗反辐射导弹才是它的强项。对付反辐射导弹它甚至可以直接去拦截,以硬杀伤的方法摧毁反辐射导弹。“红旗”2号乙防空导弹在1999年国庆阅兵中,许多人很诧异:为什么参加过1984年国庆阅兵时的“老兵”“红旗-2”导弹方队又出现了。其实,“红旗-2”导弹总共发展出5种型号,1984年阅兵式出现的是“红旗-2J”型,1999年出现的是“红旗-2乙”型。与原来的“红旗”2甲导弹相比,“红旗-2乙”型除了外形有点相似外,其余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红旗-2乙”于1979年6月由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红旗”2号乙导弹的研制任务,要求减少地面车辆,提高机动能力,提高武器系统抗干扰和攻击快速机动目标的能力;进一步扩大作战空域和缩短作战准备时间。“红旗-2乙”更换了性能更佳的引信和大威力弹头,新型发动机改善了弹道特性,适应了作战空域扩大和目标速度的提高,准确可靠的抗干扰数据指令传输使导弹更难被摆脱,全新弹载电池重量大幅减轻,并大大提高过载负荷,搜索雷达增加了测距、电视追踪、单脉冲体制等抗干扰措施,另外增设大屏幕作战指挥图,以方便指挥员了解最新情况,添加动目标显示和敌我识别功能。“红旗-2乙”弹长10.8米,弹体最大直径0.5米,重2233千克,最大速度4.2马赫,射程7千米~35千米,射高1千米-27千米,能同时攻击3个速度在560米~750米/秒的目标。“红旗”2号乙由履带式车辆运载和发射,大大提高了机动性能。红旗-3(HQ-3)60年代中期,出现了飞行高度达27~30千米,速度为1000米/秒的美制高性能侦察机。在对付这类空中目标时,红旗2号导弹已经力不从心。为加强对这种高空、高速目标的攻击能力,1965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加速研制高空、高速的“红旗”3号防空导弹。红旗
本文标题:中国导弹大全之防空导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5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