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普陀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
—1—附件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为加快普陀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普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需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应用的现状,特制定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一、指导思想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以“办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基本实现普陀区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为主线,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国家教育部、市教委制订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及意见为依据。通过制定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全区校园信息化设备配备、环境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为二期课改提供有效支持,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形成一套软硬结合,以应用为核心的普陀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机制,实现投入资金与提高效益的有效统一。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信息化,为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它为我们提供了通过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及其发展与应用来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素质的机遇。由此决定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建设信息化的校园,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最大的裨益。1、在信息化的校园环境中,充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与教逐渐转向较有创意及互动性的模式,争取三年内在30%—2—的课程上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与教的活动。2、以信息化的校园为“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与经验,帮助他们具有创意的思维”构建数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为学生奠定广阔的知识基础,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效应变的能力,以及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能力。3、通过信息化校园环境的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帮助学生按其本身的程度学习,养成自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4、实现校园资源数字化、机构扁平化、管理信息化,充分体现信息校园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效益。三、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校园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等技术和校园计算机网、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等网络,将学校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信息管理、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信息化,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1、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服务原则校园信息化建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优质的资源和环境、有效的技术和服务,着重推进教育管理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原则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诸方面,应从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利益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3—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正确把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方向,确保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坚持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坚持信息化校园建设与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同步协调发展。3、系统开放、可持续发展原则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应坚持系统开放性标准,采用先进、成熟、具有开放性标准的主流产品与技术,注重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系统互联性、互操作性和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体系建构,提高整个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4、建用结合,实用性、适度性原则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化校园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效益。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实用性,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度推进信息环境、技术应用、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有效建设。同时,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经费使用要科学、合理。5、建培结合、以人为本原则信息化校园的作用和效益,最终将由“人”这一关键要素来实现。在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同时,要抓好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挥市、区、校三级培训体系的优势,努力提高中小学干部、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五、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通用标准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系统是在学校范围内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Internet),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教育平台、信息化学习平台,将现行的以手工作业为主的管理、教育和学习活动,转移到这个信息化平台上,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校园信息化建设包括校园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和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4—(一)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指学校信息化环境中各种硬件的配置和建设,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它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校园视频中心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计算机房及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化语音室建设、计算机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等方面。1、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标准校园计算机网络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Internet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保证学校每个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室之间互连互通,并实现对外沟通交流,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交流和通讯等提供综合服务的网络应用环境。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涉及城域网接入、校园网络布线、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等方面的建设和配置。2、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标准校园广播系统应用于学校各种公共场合,为学校上下课电子铃声、英语听力考试、通知、升国旗、课间操、播送课间音乐、表扬先进、召开全校大会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语音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是学校教育教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主要安装在教室、会议室、餐厅、图书馆等场所,以视频形式为学校提供文化、艺术、美育等方面服务。3、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标准计算机网络中心是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部分,配置有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为学校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沟通交流等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4、校园视频中心建设标准校园视频中心是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系统控制、视频采集、视频演播、视频编辑等功能,为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5—5、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标准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具备会议厅,视频会议厅,报告厅,学术讨论厅,培训厅的多种功能,承担着学校重大会议、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等任务,是学校重要的学术活动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场所。6、数字化语音室建设标准数字化语音室具有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双重功能,整个系统将声音、数据、文字、图形、影像及学习成绩的评判有机地熔于一体,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使得语言教学更为生动和形象,教学效果更为理想。7、计算机配置标准计算机配置包括学校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计算机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分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两种类型。其中教师用计算机分为办公用机和专业用机两大类。办公用机指配置给教职员工个人或组室集体用于完成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专业用机指专用于学校软件开发、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技术专业或财务、校产、图书资料、学籍、卫生、人事等管理专业工作的单一用途的台式计算机。前者称技术专用计算机,后者称管理专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指专门供学生在课内外参与课堂教学、拓展性学习、电子阅览查询等活动所用的台式计算机。8、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指安装或配置于中小学教室专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一般由投影仪、视频展台、投影屏幕和计算机等设备组成。(二)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普陀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管理系统,应是一个基于Web的网络平台系列。信息化应用管理体系由学校教学资源、学籍管理、教务管—6—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行政办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信息等信息资源组成。形成教学应用、学习辅导、决策支持和管理信息等四大资源系统,通过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1、学校管理平台学校管理平台是一套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学校基本信息、教务信息、学生信息等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包括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财产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模块。2、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是一套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师个人发展档案,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研究、德育活动等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的、共享式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3、学生学习成长平台学生学习成长平台是一套以学生为本,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成长经历、学习档案、班级活动等记录,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调控,协作互动,健康成长。4、网上教学教研平台网上教学教研平台是一套基于校园网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活动的教育管理系统,为教师进行网络备课与授课、网上答疑、网上听课评课、课件点播等教学研究活动提供服务。5、家校信息平台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实现家长与学校、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构建一个家校信息互动平台。家长方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学校教育工作献计献策,教师通过网上辅导、留言、短信互动、作业讨论与学生家校互动,方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学习生活情况。(三)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7—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网络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是基于校园网络的教育教学管理、行政办公等管理体系安全、稳定、有序运行的保障。学校应按照这一标准,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管理条例和有效的培训计划和科研计划。1、领导机构领导机构是指学校设立的专门的信息技术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由分管信息技术的校长负责,由学校负责信息技术工作的相关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工作。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指学校针对校园信息化方面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和条例等,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信息技术设备台帐、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和激励机制等方面。3、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是指学校制订的信息化建设长期和近期规划,分年度达成的目标等。4、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学校计算机网络中心、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报告厅等信息技术环境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5、网络和信息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指学校的网络管理应该由专人负责,各种安全措施有效,能保证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正常有效运行。(四)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是指校园信息化文化建设,体现学校的信息化素养,包括管理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等方面。1、管理队伍的建立要建立一支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8—干部队伍,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应该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能力、勇于开拓的精神、灵活的教学策略、丰富的实践能力、科学的评价与评估策略、有效的保障与管理机制、创新能力等信息素养。2、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建设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信息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分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指非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是指学校负责设备维护、网络管理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人员的培养。3、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对信息进行识别、利用、加工、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意愿等基本品质的总和,强调的是学生个人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的身心发展总水平,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应该分别学习完成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
本文标题:普陀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