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语文主讲秦卫明电子邮箱:aming601@tom.com大学语文学习的意义1、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大学语文学习的意义1、提高人文修养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大学语文学习的意义《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就是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如何立德做人要有样子,不要有架子;要有主见,不要有主观;要有心思,不要有心计。(心思在谋事,心计在谋人。)如何立功、立言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清华国学院四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屈原《橘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兰花的象征:“不为无人而不芳”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人格完善中国人(知识分子)的人格完善或曰文化精神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忧患意识为主导,以儒家“入世”思想为哲学基础。二是以赤子情结为主导,以道家“超世”和禅宗的“出世”等思想为哲学基础人格完善忧患意识的代表人物——鲁迅杜甫立足于现实人生,富有社会责任感,趋向于道德教化为本体的功利主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格完善赤子情结的代表人物——沈从文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赤子情结不是通常意义的精忠报国而是指注重性灵和生命自由,向往的是人与物化、神与物游,这种境界最具艺术和审美品味。趋向于自由精神为本体的超功利主义,仰慕潇洒出世、来去无挂的生命体验。如“魏晋风度”,李后主等.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法国巴尔扎克,M·普鲁斯特)沈从文沈从文沈从文巴金、常风、邓云乡、张允和等人,都描绘了沈从文不通世故,不善自处的特点,由此推论他的文字之美,恰来自于精神的静观。沈从文的艺术感觉沈从文作品里没有现实主义作家笔下那样面廓分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没有恢宏壮阔的场面和紧锣密鼓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沉甸甸的思想,但有的是艺术感觉。是一片感觉的海洋。沈从文的艺术感觉一、是画画的,不是雕刻的沈从文的感觉则像田野晨阳的空气拂过大地,轻盈曼舞。“从乱石堆中发见可能的美丽”,是沈从文艺术感觉的又一重要特征。在沈从文作品里没有恶,只有善,恶也是善;没有丑,只有美,丑也是美。沈从文的艺术感觉二、童心的而非世俗的童年心灵的洁净,未被世俗污损,较少成人观念和逻辑思维,往往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实在性而无拘无束地幻想,使得沈从文笔下的少女和老人大都不是社会关系中的人。翠翠、三三、夭夭都不是世俗典型的少女,而是作家解释抽象“美”的独具艺术匠心的符号。沈从文的艺术感觉三、印象的而非现实的他曾说“创作不是描‘眼’见的状态,而是当前‘一切官能的感觉的回忆’。其作品描写的大都是存储于记忆中的故乡风物和人事,但这些风物和人事又都不是其原生态,而是想象的,是在心中存留的印象主义式的心灵感受。沈从文的艺术感觉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认为可以和华兹华斯、福克纳并提。称沈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能不留痕迹、轻轻几笔就把一个景色的神髓,或者人类微妙的感情脉络勾画出来这一点,现代文学中,没有一个及得上它。沈从文对小说创作要先忘掉书本,忘掉目前红极一时的作家,忘掉个人出名,忘掉文章传世,忘掉天才和灵感,忘掉文学史提出的名著。用各种官能向自然捕捉各种声音、颜色和气味,向社会中注意各种人事。训练自己的耳朵、鼻子、眼睛,把各种官能同时并用,在现实里以至于在回忆和想象里驰骋。左派批评家对沈从文作品评价一、早期的批评家认为沈从文“空虚的作家”“没有思想的作家”“作品人物都是空洞无物的”“那种轻松,那种优美,都是无聊而甚至应该排斥的”左派批评家对沈从文作品评价建国前夕,则由原来的文学批评转化为政治定性。郭沫若《斥反动文艺》:沈从文不仅是“桃红色”的代表,“作文字上的裸体画,甚至写文字上的春宫”;“他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对派而活动着。”沈从文对湘西的民族的土风不理解就不能欣赏沈从文沈从文是一位人性的歌者浸透在沈从文笔下的孤独感,正是湘西土著不为人理解的千年孤独。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则是主流文化不占统治地位的边缘文化区域的缩影,是乡土文化对都市文化的一种批判。参考书目[美]金介甫著凤凰之子-----沈从文中国现代小说精品----沈从文卷人民文学出版社沈从文小说选集赵园主编《沈从文名作欣赏》欣赏的感觉层次直觉和理智是人类心灵被赋予的两种程序,它们具有同样的价值,各有所长,它们并不各自分离地行使其作用,需要相互配合,在教育中,对某一方的偏重只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残缺不全。鲁道夫·阿恩海姆《直觉与理智:心灵的两个方面》欣赏的感觉层次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对审美之维的基本经验,是感性的而不是概念的。审美直觉根本上说是直观的,而不是理念的。欣赏的感觉层次1931年,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中说:“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可是它们互相补充着。”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欣赏的感觉层次古代中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侧重感性思维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多诗话词话。少《文心雕龙》德国古典哲学家莱辛《拉奥孔》欣赏的感觉层次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最高的诗是数学。数学的最高境界是诗。欣赏的感觉层次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坠河而死,当乃公何?欣赏的感觉层次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雨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中欣赏的感觉层次最高的数学和最高的诗一样,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造,充满了章法,充满了和谐和灵感。所有的学问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性的升华。罗素揭示出爱因斯坦“尊重”数学的原由“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欣赏的方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文学欣赏的过程是读者对作品深入感受和不断品赏的过程。要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南宋陈善的《扪虱新话》中讲:“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法。”一、入作品境界阅读时要“神与物游”“心游目想”眼观文字,心游八极。《包法利夫人》第十五章,写夏尔带上爱玛到卢昂去看歌剧《吕茜·德·拉梅穆》,与剧中情景引起了共鸣。“爱玛也回到了青年时代阅读的小说里,回到了华特·司各特描写的人物中间,她仿佛听到苏各兰风笛声穿过浓雾,在欧石南丛中萦回”这些符合她想象的东西在和谐的乐声中动荡,就象是另一个世界中一样。······她听出了令人心醉的迷恋,几乎使她丧生的痛苦。她觉得女戏子的歌声只是她内心的回音,这个使她神魂颠倒的幻像,更只是她生命的一部分。但是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人这样深深地爱过她。他们最后一夜在月下说“再见”时,罗多夫就不像埃德加那样哭过。福楼拜《红楼梦》第二十三回225页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二、入作家内心柳宗元《江雪》是作者孤贞独立,卓立不群,洁净自守的人格体现。写环境之冷峻,明高人坚志。和《始得西山宴游记》对照。李煜自然天成的词作与其赤子之心密不可分二、入作家内心张爱玲个性化的传奇人生:张佩伦的孙女,李鸿章的重外孙女,母亲黄逸梵十岁后就读圣玛利亚女校,母亲赴法国16岁被父亲软禁逃出与母亲同住十八岁考取伦敦大学,但因战争转入香港大学文学专业1941年香港沦陷,停战曾当临时看护1942年回上海,进圣约翰大学,不久退学二、入作家内心23岁认识胡兰成,26岁诀别1955年远赴美国1956年,与赖雅结婚1995年卒於洛杉矶,享年七十五岁二、入作家内心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通达人情世故,独标孤高。她大红大紫,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她有才有情,亦雅亦俗二、入作家内心《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娇蕊——被动型“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两个女子,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一颗朱砂痣。”张爱玲傅雷对张爱玲的评价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然而天下比较重要一些的事故,往往在你冷不防的时候出现。史家或社会学家,会用逻辑来证明,偶发的事故实在是酝酿已久的结果。但没有这种分析头脑的大众,总觉得世界上真有魔术棒似的东西在指挥着,每件新事故都像从天而降,教人无论悲喜都有些措手不及。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有这情形。“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傅雷对张爱玲的评价五四以后,消耗了无数笔墨的是关于主义的论战。仿佛一有准确的意识就能立地成佛似的,区区艺术更是不成问题。其实,几条抽象的原则只能给大中学生应付会考。哪一种主义也好,倘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决不能产生一样像样的作品。而且这一切都得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张爱玲《金锁记》开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些凄凉。”出乎其外1、入中有出。这种出,是缘作品内容而产生联想。触类旁通。和读者的知识面、生活经验、审美修养及当时境遇之顺递有关。另一种情况是对作品部分内容的评价。是理性思维,是对艺术感受的升华。诗话词话即是。苏轼对王维诗歌的评价就是。2、入而后出。是全局在胸的综合鉴赏。张竹坡之于《金瓶梅》,毛宗岗之于《三国演义》出乎其外1、入中有出。这种出,是缘作品内容而产生联想。触类旁通。和读者的知识面、生活经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6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