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实验专题必修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五、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九、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十、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的有丝分裂十一、低温诱导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十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十三、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显微镜的构造:机械部分光学部分调节部分目镜:10X16X物镜:4X10X40X物镜高倍镜特点:倍数越高,镜筒越细长,视野范围小,越暗。使用方法:取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收镜常考事项:1.操作: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看清楚—目标移向视野中央—转动转化器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2.移动标本方向:视野中标本在什么方向就往什么方向移。3.由于显微镜放大有限,观察细胞结构时在高倍镜下只能看到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和线粒体等。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1.原理:还原糖:(葡糖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脂肪:脂肪遇苏丹III(苏丹IV)呈橘黄色(红色)。蛋白质: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淀粉:遇碘液呈蓝色。2.鉴定材料选择原则:所含鉴定成分丰富;无颜色干扰。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原理:DNA遇甲基绿染液呈绿色;RNA遇吡罗红染液呈红色。3.注意事项:甲基绿与吡罗红混合使用必须现配现用;盐酸使用有利于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料更容易进入。2.材料:口腔上皮细胞(观察时是死细胞)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原理;叶绿体: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所以不需要染色,直接观察。线粒体:遇健那绿染料呈蓝绿色。2.材料:新鲜的绿叶、口腔上皮细胞。3.注意事项:两个实验都必须保持是活细胞状态。五、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原理: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现象导致吸水或失水。发生条件:内外浓度差,半透膜(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3.注意事项:根据细胞形态判定内外浓度。失水:质壁分离,C内小于C外吸水:质壁复原,C内大于C外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原理:过氧化氢在无机催化剂(FeCl3)或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都会发生分解产生氧气。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步骤:设计预实验-找到合适组-在合适组左右设置梯度-找最合适的组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能与酸性重硌酸钾呈灰绿色。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能与溴麝香酚蓝谁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石灰水变浑浊。九、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提取: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分离: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2.步骤:将绿叶剪细-加入试剂(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研磨-过滤-层析纸分离4.注意:碳酸钙的作用:防止色素分子的破坏;二氧化硅的作用:使研磨充分;3.结果:十、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的有丝分裂1.原理(死细胞):洋葱根尖在生长时,能进行旺盛的分裂;细胞核(染色体)能被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紫色(红色);2.步骤:解离:用盐酸和酒精(1:1),使组织细胞更分散,便于染色;漂洗:洗去药液;染色:染料染色;制片:使细胞分散开,利于观察。3.结果:十一、低温诱导染色体的数目变化1.原理(死细胞)根尖进行有丝分裂时,降低环境温度,能使前期形成纺锤丝受到抑制,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被牵引,导致后期着丝点分开后,子染色体不会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不会发生分裂。2.注意事项:卡诺氏液起到固定细胞的作用;使用改苯酚品红染色,使细胞核染成红色;十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步骤:设计预实验-找到合适组-在合适组左右设置梯度-找最合适的组十三、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7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