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民主党派,少数成立于大革命时期和十年内战时期,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它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名称成立创始人构成主体简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1李济深宋庆龄原国民党及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民革中国民主同盟1941.10黄炎培张澜中上层知识分子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12黄炎培经济界人士及有关专家学者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12马叙伦王绍鉴从事教育、科学、出版、文化及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民促中国农工民主党1920.8邓演达章伯钧医药卫生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第三党中国致公党1925.10陈其尤归国华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九三学社1944.12许德珩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947.11谢雪红居住在大陆的台湾省籍人士台盟•抗战期间,民盟部分领导人与工作人员在重庆合影,左起,梁漱溟,辛志超,沈钧儒,张澜,叶笃义,史良•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诞生。黄炎培被推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不久,改由张澜为主席。民盟由6个组织联合组成。它们是:救国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亦称第三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以及青年党和国家社会党(后改称民主社会党)。为便于更多的民主人士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4年9月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他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团结了主张抗日的各民主党派。抗战胜利后,代表民盟主席政治协商会议,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政策。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张澜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闻一多男,汉族,湖北省浠水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被选为云南支部委员。1945年9月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1946年6月下旬与民盟云南支部的委员一起举行招待会,对各界人士表明了反对内战的态度。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讲演,当天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在抗战胜利以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尽管参加民盟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跟随国民党跑了,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大多数人,在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伪“国民大会”和虚假的“多党政府”以及反对国民党炮制的伪“宪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是同共产党站在一起的。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毛泽东与民主党派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无论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以便采取一致行动。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还同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直接对他们进行工作。所有这些,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一、第三条道路的主张·抗战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曾经鼓吹“中间路线”: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1.社会原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在中国没有赖以实现的群众根基。•2.主观原因:中国民主党派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异常软弱,不具备实现第三条道路的能力和勇气。•3.根本原因:战后的客观形势决定了中国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二、第三条道路幻灭的原因•4.直接原因: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让民主党派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促使中间势力转向新民主主义立场。•5.外部原因: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基于各自的对华战略,不支持中国民主党派执政。三、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国民党当局不仅极度仇视中国共产党,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充满敌意。·国民党首先迫害了民盟。先后杀害闻一多、李公朴,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非法并强迫民盟解散。四、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与此同时,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宣布:“本会当前之革命任务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自由、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的政治路线。”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于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毛泽东同各界民主人士合影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愿。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7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