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O第十四讲 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第十四讲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变革一、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变革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三、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四、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一、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变革(一)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教育的抨击提出“打倒孔家店”、“救救孩子”的口号鲁迅:“上午声光化电,下午打拱作揖”。(二)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转变1、教育的个性化;2、教育的平民化;3、教育的实用化;4、教育的科学化。一、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变革(三)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1、恢复民初教育方针2、教育普及化程度有所提高3、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白话文与注音字母的推广;科学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4、高师与大学的改革南高师与北大的改革南北响应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运动(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晏阳初、陶行知](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王光祈、匡互生](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胡适、郭秉文](四)职业主义教育思潮[黄炎培、陆费逵](五)科学主义教育思潮[任鸿隽、胡适](六)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余家菊、李璜](七)教学方法改革运动[俞子夷、廖世承]三、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案”,1922年颁布,称“1922年学制”,因这一年为旧历壬戌年,所以又称“壬戌学制”,为了有别于“壬子癸丑学制”,也称“新学制”。该学制确立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修业年限为六年、三年、三年,所以还称“六三三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一)壬戌学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壬戌学制发轫于1915年,从1915-1922,正是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势必给学制改革以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1、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欧洲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自动发展的机会。民族资产阶级出自于办好企业、发展生产、创造更多利润的愿望,迫切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希望劳动者受过一定的教育,成为管理机器的熟练工人。而当时的壬子癸丑学制却不能适应这一要求。2、壬子癸丑学制的不合时宜过分重视整齐划一一味模仿照搬日本学制实施普通教育之学校重复太多多正系学校,少旁系学校高等小学校与中学校毕业生之危机缺乏培养共和国民之精神{1919年顾树森“对于改革现行学制之意见”《教育杂志》第12卷10号}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改革(1)动摇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根基。(2)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外国教育理论的传入和新教育思潮的形成。职业教育、科学教育、公民教育、平民教育、工读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等思潮;在新文化运动前后,重要的教育社团有:中国科学社、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新教育共进社、中华教育改进社、平民教育社、实际教育调查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4、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于19世纪末出现在美国。创立者是杜威,1919年5月杜威应北京大学、新学会、尚志学会、中国公学四个单位的联名邀请来华讲学,在中国停留两年零两个月之久。被北京大学、北京高师聘为教授,南下北上(11个省及其他几个主要城市),宣传他的哲学和教育学说他的学生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在此期间也大力宣传他的主张。相关的各类出版物随处可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时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最重要的教育思潮,给当时的学制改革运动以深刻的影响。5、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直接推动该会是由各省教育会及特别行政区教育会代表组成的全国性民间教育团体,发起人为沈恩孚、黄炎培、经亨颐等,早在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一届年会上,湖南省教育会就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1921年在广州第七届年会上提出“学制系统草案”,后经1922年召开的学制会议以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的讨论、修改,于1922年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向全国颁布,就是壬戌学制。所以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对新学制的制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壬戌学制制定的过程酝酿准备:改革学制系统提案(1915年)实际运作:拟定“学制系统草案”(1921年广州)进入高潮:讨论、试行、专家评论审定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修正案、壬戌学制(1922年济南)壬戌学制的制订过程体现了群众行为与政府行为、普通教育工作者与教育专家、讨论与试办相结合的特点。(三)壬戌学制内容标准学制系统图说明七项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学制系统幼稚园初小高小初等教育初中高中中等教育大学校大学院高等教育1.初等教育(1)小学修业年限六年(依地方情形可延长一年)(2)小学校分初高两级。前四年为初级。得单设(3)义务教育年限四年,地方可延长,地方自定义务教育入学年龄。(4)小学课程在高年级可视地方情形,增加职业准备之教育(5)初级小学修了后,得予以相当年期之补习教育。(6)幼儿园收六岁以下儿童(7)对于年长失学者宜设补习学校。2.中等教育(8)中学修业年限六年。分初高两级,初级三年,高级三年。但依设科性质,得定为初级四年,高级二年,或初级二年,高级四年。(9)初级中学得单设之(10)高级中学应与初级中学并设,但有特别情形得单设之。(11)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视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12)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但视地方情形可但设一科,或兼设数科。依旧制设立之甲种实业学校,酌改为职业学校或高级中学农工商等科。(13)中等教育得用选科制(14)各地方得设中等程度补习学校或补习科(150职业学校之期限及程度,地方定依旧制之乙种实业学校,酌改为职业学校。(16)为推广职业教育计,得于相当学校内酌设职业教员养成科。(17)师范学校修业年限六年(18)师范学校得单设后两年或后三年。收受初级中学毕业生。(19)师范学校后三年得酌行分组选修制。(20)为补充初级小学教员之不足,得酌设相当年期之师范学校或师范讲习科。3.高等教育(21)大学校设数科或一科,均可。其单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校。(22)大学校修业年限为四年至六年。(23)大学校用选科制。(24)因学科及地方情形得设专门学校,高级中学毕业生入之,修业年限三年以上,年限与大学校同者,待遇也同。(25)大学校与专门学校得附设专修科。(26)为补充中学教员之不足,得设两年之师范专修科,附设于大学校教育科,或师范大学校,也得设于师范学校或高级中学,收受师范学校或高级中学毕业生。(27)大学院为大学毕业及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不定。4.附则(28)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期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29)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从学制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其之影响?与壬子癸丑学制相比,壬戌学制作了哪些改革?问题(四)壬戌学制的特点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初等教育阶段七年改六年且四二分段,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中等教育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最精彩之处。师范教育种类增多,设置灵活。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结构更合理。从我国实际情形出发,富有弹性。中等教育是改革的核心修业年限从四年增加到六年,提高了中学的程度中学分成初、高二级,增加了灵活性加职业教育,兼顾升学与就业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发展学生个性四、新民主义教育的发端(一)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二)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的提出(三)共产党早期的工农教育(四)共产党领导的干部学校(五)李大钊与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本文标题:O第十四讲 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8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