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绮.丽/犄.角折.腾/折.耗唆.使/日月如梭.纰缪./未雨绸缪.B.庇.佑/毗.邻说.服/游说.桎梏./纨绔.子弟蔓.草/顺蔓.摸瓜C.逡.巡/峻.峭刨.床/刨.除赡.养/蟾.宫折桂地壳./金蝉脱壳.D.糜.烂/靡.费囤.聚/粮囤.龋.齿/踽.踽独行款识./识.文断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题干要求选出“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B项,分别读作bì∕pí,shuō∕shuì,gù/kù,màn∕wàn。庇佑,保佑;毗邻,是指边界接壤的意思。说,古同“悦”;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用话来表达意思。桎梏,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纨绔子弟,衣着华美的年轻人。蔓同“蔓~”,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蔓延等;细长能缠绕的茎。A项,分别读作qǐ/jī,zhē∕shé,suō∕suō,miù∕móu。折,断,弄断;断、亏损;翻转,倒腾。缪,,姓氏;假装、欺诈。C项,分别读作qūn∕jùn,bào∕páo,shàn∕chán,qiào∕qiào。刨,推刮木料等,使其平滑的一种工具;挖掘。壳,坚硬的外皮;义同(一):甲~。地~。金蝉脱~。D项,分别读作mí∕mí,tún∕dùn,qǔ∕jǔ,zhì∕shí。囤,用竹篾、荆条等编织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存放粮食等农产品的器物;储存,积存粮食货物。识,知道,认得,能辨别;记住、标志、记号。注意音近形异字的读音。注意常见多音字的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市侩破相闹义气咎由自取声嘶力竭B.邀功撮和集散地实至名归权宜之计C.棘手纠葛黄金档慢条丝理疾言厉色D.邋遢迂腐吉祥物一笔勾销披肝沥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闹义气”应为“闹意气”;B项,“撮和”应为“撮合”;C项,“慢条丝理”应为“慢条斯理”。汉字是形、音、义一体化的文字,所以我们在复习、做题时,要把字形、字音、字义(词义)结合起来识记和考虑,而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另外,解题时应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选“是”还是选“非”;选择时,可以首选排除法,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干扰项,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惩前毖后....,省城工商、卫生、食品等部门对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的多家餐饮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罚,使餐饮企业的卫生意识有很大提高。B.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等事项,决定在全省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程,加大对重污染及白山黑水....的治理力度。C.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持续发酵,除事件本身的反常和诡异外,民众追问最多的是为何不能让病死的畜禽死得其所....,进行无害化处理。D.“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往往达到上万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毖,谨慎;小心。这里属范围不当。B项,“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指我国东北地区。这里属望文生义。C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属于褒义词,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D项,“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对成语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B.“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C.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D.《京华时报》曝出新闻,称已拍摄过半的长篇音乐电视剧《幽兰操》,是姜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该说法被质疑为炒作并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答案】C【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这正是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的纷繁征象:有的依旧如金子般闪光,有的则不断刺痛人们的良心,也引发时代的追问——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B.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有些同学就是在高中突击几个月,把素描练好后顺利考入大学的,但究竟什么是美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C.“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好、收入高的职位,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纪宝成批评教育的功利主义时说。D.有很多玩具、交到很多好朋友、外出旅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心中的幸福。这种看似触手可及的幸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得到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冒号只能管到“良心”,其后逗号应改为句号。B项,“什么是美术”没有疑问语气,问号应改为逗号。D项,省略号与“等等”不能连用。本命题着眼点是:句内点号的用法,句末点号的用法,冒号、引号的用法,括号与相关点号的搭配使用,书名号的用法等。标点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偶尔也有修改题;在作文和简答题中也要求“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孙和平①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②“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③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钮。④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上,强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培养目标。(节选自《人民论坛》)6.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与“仙人”,佛家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作为终极目标。【答案】6.C7.A8.B【解析】6.试题分析:C项,“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错。原文中说“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的“这”,从前后语境看,应是指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回答本题先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不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最恰当”选项;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要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要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
本文标题:山东省日照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8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