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相关分析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理解常见不同类型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考纲要求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6.熟悉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栏目索引考点二“扫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清物质转化关系及线索考点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考点四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知识精讲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金属非金属成盐不成盐酸性碱性两性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H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C2H4为主(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9)碱石灰:NaOH、CaO(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题组集训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理综,1D)(2)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理综,2A)(3)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2013·四川理综,2C)×××(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6)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2013·重庆理综,2A)√√×题组二理清标准,辨析类别2.(2014·四川理综,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答案A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D.化合物:重水、双氧水、矿泉水解析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矿泉水是混合物。C方法技巧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知识精讲考点二“扫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清物质转化关系及线索(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2.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①蒸馏②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③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①分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十四化①熔化②汽化③液化④升华①氧化②风化③钝化④催化⑤皂化⑥歧化⑦硝化⑧酯化⑨裂化⑩油脂的硬化注意(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3)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3.树立物质转化思想(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3)以“H2S――→①S――→②SO2――→③SO3――→④H2SO4――→⑤Na2SO4”转化关系为例,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④;2H2S+O2=====点燃2S+2H2OS+O2=====点燃SO22SO2+O2催化剂△2SO3SO3+H2O===H2SO4⑤。H2SO4+2NaOH===Na2SO4+2H2O(或H2SO4+Na2O===Na2SO4+H2O或H2SO4+Na2CO3===Na2SO4+H2O+CO2↑)题组集训题组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准确判断1.(2015·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解析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铁的化合物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C项,陶瓷是以粘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答案D2.(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解析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答案C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解析A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正确;B项,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C项,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D项,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答案A4.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两者都是物理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解析“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不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反应,C项错误;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变化。答案AC方法技巧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近几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起来考查,备考时,要注意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题组二物质转化思想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应用5.现有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D.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A项,根据工业上制备硝酸的路径:合成氨→NH3的催化氧化→NO转化为NO2→NO2和H2O反应获得硝酸,所以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A正确;B项,N2和O2在雷电作用下生成NO,NO会迅速被O2氧化为NO2,NO2和H2O反应获得硝酸,即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B正确;C项,N2和O2的反应只能一步到NO,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即可转化为NO2,两步转化反应的条件不一样,C错误;D项,上述过程的合成氨、NH3的催化氧化、N2转化为NO、NO转化为NO2、NO2和H2O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答案C6.已知A是单质,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则A可能是()A.Cl2B.CC.N2D.Si解析A是单质,能和氢气反应,则A是非金属单质,A能被氧气氧化生成C,C能被氧化生成D,则A在氧化物中是显不同价态,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则A中元素是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A项,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氧气不反应,错误;B项,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和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是弱酸,错误;C项,N2和H2反应生成NH3,NH3和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H2O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是强酸且是强氧化性酸,正确;D项,硅和氧气反应时,无论氧气是否过量都生成SiO2,且SiO2和H2O不反应,硅酸是弱酸,错误。答案C考点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胶体知识“10”提醒(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布朗运动;⑤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知识精讲(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作无规则运动。(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8)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9)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
本文标题: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相关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9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