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1-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第一次,历史性事件)(最科学)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欧洲)(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南美洲)(太平洋)菲律宾群岛(亚洲)(印度洋)好望角(非洲)(大西洋)西班牙(欧洲)[对着地图册看]1519年9月~1521年9月,历时三年整4、★地球是球形的证据:①海边看船②高瞻远瞩③月食现象④南北方看北极星的高度(以上是自然现象);⑤麦哲伦环球航行⑥地球卫星照片5、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平方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即地球的模型;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而成的仪器。2、特点: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3、作用:方便人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4、地轴和两极:地球自身转动所环绕的轴叫地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中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三、★纬线和经线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纬线形状是圆圈,一条纬线自成一个纬线圈。经线形状是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3、纬线的长度不相等(但是南北纬度相同的等长),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经线的长度都相等。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5、0°纬线是赤道;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6、经纬线的数量都是无数条。7、纬度范围:向南、向北各划90°;经度范围:向东、向西各划180°。8、★★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的是西经。(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大家想一想,顺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1)(2)30°35°40°问题:判断南北纬分析:向南增大,所以是南纬,推算0°纬线(即赤道)在北边40°35°30°问题:判断东西经分析:向西增大,所以是西经,推算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在东边90°60°30°北纬(N)(愈向北愈大)-2-8、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9、★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10、★中低高纬度的划分: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地点的位置。3、方法:指明某一地点所在的地理坐标,即经度(东经或西经)和纬度(南纬或北纬)★书写方法:例如.(30°S,35°W)顺序不限,字母大写。【探究题】1、地球的形状是像地球仪那样规则的正球体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地球仪又做成了正球体呢?答: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但赤道半径比极半径仅长出21千米;所以,将一个庞大的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成地球仪一样大小,这个误差就几乎看不出来了,即近似一个正球体。2、为什么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所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而不用0°和180°所成的经线圈呢?答:因为20°W和160°E所成的经线圈基本从大洋上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有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2、★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3、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口诀:北逆南顺)4、自转周期:一天(约24h);公转周期:一年。5、自转中心:地轴;公转中心:太阳。6、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②太阳光是平行光线7、★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②时间的差异8、★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四季的变化④五带的划分【补充理解】30°35°40°35°40°30°问题:读出该点的经纬度分析:1.首先可写出(30°?,35°?)2.分析是南纬还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S)3.分析是东经还是西经向西增大,是西经(W)4.所以是(30°S,35°W)60°N30°N0°30°S60°S低纬度中纬度中纬度高纬度高纬度A地轴此时,北半球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整个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昼,从南向北白天越来越短,北极圈内极夜。90°30°0°60°90°180°30°60°180°西经(W)东经(E)(愈向西愈大)(愈向东愈大)本初子午线经度分布规律90°30°60°南纬(S)(愈向南愈大)纬度分布规律0°赤道90°S90°N-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24小时就能完成一个白天黑夜的交替,意义重大。②时间的差异。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此时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此时南极圈内极昼,北极圈内极昼。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四季的变化。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总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的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北半球的季节: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B赤道南回归线夏至(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直射北回归线直射南回归线春分和秋分都直射赤道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规律:1、夏至之后,北半球昼越来越短冬至之后,北半球昼越来越长2、只要直射在北半球,白昼长于黑夜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天就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规律: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那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90°,并且从那条纬线向两边递减。-4-北半球的季节与南半球相反。④五带的划分。【注意】:对比五带的划分与中低高纬度的划分不一样【探究题】1、地球自转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答: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2、地球公转为什么会产生季节变化现象?答: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阳光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多,日照时间也长,为夏季;而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少,日照时间也短,为冬季;相反,当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多,日照时间也长,为夏季;而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少,日照时间也短,为冬季。因此,南北半球季节相反。3、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答:仍有昼夜交替,一天24小时,但是没有了季节变化。举个例子:假设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突然停止了公转,那么,北极圈内永远是白天,不再有黑夜,南极圈内永远是黑夜,不再有白天,北半球永远是夏季,南半球永远是冬季。4、假设地球只公转,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答:各地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一个白天黑夜的交替。第三节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要会计算相关题目】3、比例尺的表示形式:①线段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km②数字式:1:8000000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km③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km4、1:8000000说明图上一厘米代表的距离大,所表示的范围大,但是这个比例尺很小(分母越大分数越小)1:80说明图上一厘米代表的距离小,所表示的范围小,但是这个比例尺很大5、★方向的确定: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地图:指向标所指的方向是北方,再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23.5°N66.5°N90°N0°热带北温带北寒带23.5°S66.5°S90°S南温带南寒带有直射现象无直射、极昼夜现象无直射、极昼夜现象有极昼夜现象有极昼夜现象80km0★规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粗略。NN既然问A在B的什么方向,就把B作为一个参照物。把指向标平移到B上,再穿过B作一条与指向标垂直的线,标上:东南西北。由此判断:A在B的东南方向。-5-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解:这是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①把A点移动到A1位置使其与B点在同一经线上,此时可判断南北方向:A距北极点比较近,所以A在B的北方;②把A点移动到A2位置使其与B点在同一纬线上,此时可判断东西方向:A点在B点的西方综上: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6、图例。(学会看图例读地图,寻找地理事物;记住简单的图例)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把地表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等各点连接成的线。2、★学会画等高线地形图;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粗略还原地貌形态。3、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稀疏的地方是缓坡。4、同线等高;等高距一致;等高线闭合。5、★六种山地地形:解:BASWEAB60°N55°N55°E50°EA1A2WENSAB问:B在A的什么方向?分析:如果写东南方向就错了!解:告诉我们是南极图,我们可以如图确定基本方向了,A与B在同一纬线上,直接判断:正东。南极NSWE规律:在极图上,先根据自转方向定东西,再根据距极点远近定南北。陡缓密集稀疏问:A在B的什么方向?300300200200100100200300-6-①山顶。等高线向内增大,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等高线向内减小,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谷。等高线向大数字弯。山谷汇水,形成河流。④山脊。等高线向小数字弯。山脊分水,是分水岭。⑤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用表示6、★五大地形①高原。海拔大于500米。面平边陡。②山地。海拔大于500米。高而陡。③盆地。海拔无限制。中低周高。④丘陵。海拔200~500米。低而缓。⑤平原。海拔小于200米。低而平。7、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或海底高低起伏形态;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且蓝色愈深海洋愈深;绿色表示平原,且绿色愈深海拔愈低;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且黄色愈深海拔愈高。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比例: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2、海陆分布特点:陆地集中分布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于南半球和西半球。3、但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探究题】为什么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应该叫“水球”?古人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答:①因为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所以,在太空上看地球更象个“水球”。②古人受当时科学条件的限制,认识世界的方法简陋,只能凭直观视觉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人们的直观感觉陆地比海洋大,所以起名叫“地球”。二、七大洲四大洋1、名词①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最大,澳大利亚大陆最小);②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是最大的岛屿);③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如:阿拉伯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2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