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文学形象:文学作品中呈现的具体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不同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也不相同。中国艺术重视“形象”的塑造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借形象的景或物或事来抒发抽象的情,解说抽象的理。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还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插秧偈jì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运用:以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的事物如何画“风”?如何画“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如何画“香”?“踏花归来马蹄香”诗文有别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创造的形象蕴涵了更为深远的意旨,或者说形象能够引发超出形象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情蕴。欣赏诗歌需要仔细品位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朱自清《荷塘月色》形象:兴象玲珑,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语言:跳跃和省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形象:具体逼真,与实际生活更贴近。语言:规范一些。散文: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小说: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诗歌: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③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④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⑤抒情类散文——真挚感人的情感苏轼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进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练习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欤傥:或许D.欲以此驰骋当世驰骋:纵马奔跑2.下列每组句子中变色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4.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5.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⑵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⑶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1、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2、A(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于”:介词,在。\介词,比.D“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3、C(①③是描述他的“侠”)4、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5、⑴(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⑵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注意“因”和“马上”的对译)⑶(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清魏禧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搏击,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武艺,人们因他长得雄伟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擅长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将军。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离开)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象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像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后来一同睡觉,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说完,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和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用蓝手巾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客人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有一天,客人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大名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但你们都不值得委以重任,我走了。”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宋将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客人说:“不行,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使我杀个痛快。”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想干什么,就竭力请求客人同往。客人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观看,千万不要出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客人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拥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客人大喊着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赏析示例赏析要点1、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富含趣味,为避免行文单调重复,作者用精彩变化的笔墨,抓住了各处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2、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3、由于景点太多,如果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本文标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3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