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脉东南段,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14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武夷山是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丹霞地貌。几万年以来,因地壳运动,地貌不断发生变化,构成了秀拔奇伟,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之胜。三三指的是碧绿清透盘绕山中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态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还有七十二个洞穴和九十九座山。武夷山碧水丹山,千姿百态,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时,登峰巅,望云海,犹如大海的波涛,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近方,是为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览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是一座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称。•下天游的南端建有天游观、仙凡客馆、妙高山庄等。天游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蜿蜒南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落差100多米,飘逸潇洒,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30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预习检测一第一险峰飘飘悠悠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精瘦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自信朗声大笑豁达开朗“望而却步”中的“却”在字典中的意思:•1、后退。2、使退却。3、推辞;拒绝。•4、去;掉。5、副词,表示转折。•辨识多音字“削”:•削减削皮剥削削铅笔预习检测二概括段意:1.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心情。2.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遇见了天游峰的扫路人。3.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遇见一位扫路的老人,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自主学习单】•①默读课文,用“——”划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②读读划到的句子,想想它们写出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③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自学时间:8分钟。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也反衬了扫路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2、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运用具体的数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让我们身临其境。同时也反衬了扫路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人说“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这句话可以改为“上山下山一共一千八百多级”,这样更简洁。你怎么认为?•我认为不能改。“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通过这三个具体的数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而如果改为“上山下山一共一千八百多级”,就收不到很好的表达效果。3、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突出了开游峰高和险的特点,让我们身临其境。同时反衬出扫路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1、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2、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通过描写作者的感受突出了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总结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高、险。15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习单】•①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简单地写下阅读感悟。•②思考:为了表现老人的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到过天游峰的人很多,但章武的文章为什么受关注?•③自学时间:4分钟。外貌描写:1、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2、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言行描写:1、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我们俩的心灵。2、“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思考:•.你觉得老人每天这么干活真的像他说的“不累”吗?老人为什么说不累?•老人干活当然很累。老人说不累,是因为他很乐观,懂得在忙碌辛苦中看到生活中的好风景,这是老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希望的良好生活态度。3、“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4、“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随着与老人的交流,“我”对老人的情感也由惊奇变为佩服。佩服老人在武夷山第一险峰,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佩服老人乐观豁达的心胸。“我”被老人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深深打动了。敬佩之情急剧倍增,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作者章武的文章为什么倍受关注呢?•对生活的敏锐感悟,对用笔表现生活的强烈责任感。•夕阳无限•晨光朦胧,•日暮西坠,•你朝去暮返,•那不知疲倦的双脚啊,•深深地印出了,•印出您热情一片。•悠悠群峰,•巍巍山巅,•你轻松悠闲、豁达开朗。•那深深的皱纹是层叠的石阶,•记载着,•记载着夕阳无限。同学们,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并不流光溢彩,轰轰烈烈,但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有自信豁达的胸怀,我们的生活就一定能充满阳光,充满乐趣。天游峰的扫路人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人,但从他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一种对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老人爽朗的笑声留在了作者的心里,也应该永远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我们要向这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扫路老人那样永远做一个充满自信,豁达开朗自强不息的人。小结•天游峰的扫路人•(高、险、美)(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总结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特点是:高、险。2、扫路人的特点是:自强不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巩固练习•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老人()地清扫•()的天游峰()地打量•()星光()地抓住••2、选择关联词填空。•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既然……就……•(1)()这位老人已有70岁了,()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2)在这里,他()能呼吸清爽的空气,()还有花鸟作伴。•(3)()我顺着九百多级石梯上了顶峰,()心里好不得意。•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抄一抄,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1)句子:“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风,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2)特点:作者以形象的比喻“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具体的数据“九百多,一千八百多”,侧面的烘托“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多角度地展现了天游峰“高、险”的特点。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从“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从“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可以看出是位热情好客的老人;•从语言、神态方面,如“不累不累……”“说得轻轻松松……”“摇摇头,伸出……”“喝的是雪花泉的水……舍得走吗”“30年后……”等语句,可以看出是位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结束
本文标题:15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5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