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作文13写作在平时――作文技巧点拨(十三)
•写作在平时——作文技巧点拨(十三)•排比素材制造文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素材连用,不妨采用“平均用例法”,排比地运用素材。各素材句式上追求基本相似,字数上保持基本一致,构成—定的排比形式,这种对素材的整合,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往往还能点亮文章的语言。这种写作又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1.从同一人的多个事例角度切入。•写作所选素材都是同一个人的,往往是从生活经历或思想认识人手,或截取画面,或分条总结,多方面、全方位展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写作目的就是用丰满的人物形象去诠释深刻的文章主题。比如——•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臣,死是大汉人”的信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抱负忘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茎一起咽下,浑身的热血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肆虐,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敲响了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亦可抛。•(选自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优秀作文《永远的苏武》)•此文通过四个方面刻画苏轼的形象,用再现的生活情景充分诠释了“忘记与铭记”这一中心话题。灵活的句式和生动的语言使此文极具感染力。再如——•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民族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选自2004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壮哉,猛士!》)•此文通过三个方面塑造鲁迅的形象,用深度的概括总结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排比句和设问句环环相扣,饱含深情,给人印象十分深刻。•2.从多个人的多则事例角度切入。•写作所选素材虽然是不同人的事例,却都是为了表现同一个主题。写作时,可以采用“排比事例”加“排比分析”的写法,也可以采用“事例”加“分析”双双排比的写法,还可以采用“事例与分析交融”排比的写法。写作目的就是用丰富的事例材料去表现厚重的文章中心。比如——•楚大夫行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寄情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断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就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就其千古文章。•(选自2002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选择永恒》)•此文写了屈原、曹操和陶渊明三个事例,采用了“排比事例”加“排比分析”的写法,即先用排比手法叙述人物的经历,之后再一一对其进行排比式的分析。这段文字,不仅事例典型精当,而且分析切中肯綮;不仅扣题十分准确,而且语言极具文采。再如——•当奥运圣火在异国他乡遭遇袭击,一位瘦小的残疾姑娘弯腰护住火炬,完成了她人生中最出色的防守,那一刻,奥运圣火为之感动,燃烧出耀眼的光芒!当冰雪肆虐我国南方时,无数绿色的身影忙碌在铁道公路两旁,那一刻,冰雪为之感动,为之消散!当地震突袭汶川时,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带忧色,在废墟中穿行,那一刻,国人为之感动,世界为之赞叹!•(选自2008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带着感动出发》)•此文写了残疾姑娘金晶护火炬、无数军警除冰雪和国家总理穿行废墟三个事例,每个事例后紧跟一句分析,是典型的“事例”加“分析”双双排比的写法。在这个议论段中,灵活的排比句式迸发出气势如虹的文采,读着这样的文子,又如何不被打动?再如——•“黑暗”选择了她,她却选择诗意地生活。她用心灵体验大自然赋予她的一切,她用情感为自己黑暗的世界画上太阳,画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实着自己的智慧,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她甚至还可以笑着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诗意地生活着,享受着,更收获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财富”选择了他,他却选择诗意地生活。他总是穿着古朴的中山装,提着简单的文具袋,徜徉于燕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学术,功名利禄与他无关,富贵荣华对他来说也只如浮云过眼,他只爱看看北大的湖光塔影,爱看看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他是国学星空中一颗明亮的星。他的名字叫季羡林。•“丑陋”选择了她,她却选择了诗意地生活。她的脸是一张“奇怪”的脸,眼睛小得就像一道缝,鼻子塌得仿佛容不下空气,而且是张“倒瓜子”。她乐观地对自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她乐观地欣赏着自己的独特,用内涵完美自己的人生,活在当下。她的名字叫吕燕。•(选自2007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诗意地生活》)•此文写了海伦·凯勒、季羡林和吕燕三个人的事例,和上文两段不同的是,此文段采用了“事例与分析交融”排比的写法,即看起来好像只是三个事例的排比,其实事例中含有分析,事例与分析已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这种写作简单易学,不求句式的一一对应,只求整体上的协调一致。这种含有分析的排比事例,同样给人深刻的印象。•这种“排比运用素材”的写法应注意四点:一、在使用素材的时候要围绕论点,抽取素材中能证明论点的信息,和中心、话题关系不大的信息,要略写或不写;二、素材要鲜活,古人事例固然是援引的典型例子,但不能厚古薄今,而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更多选取离我们更近的时事例子;三、写作素材即使是作为议论文的论据,也可以有些许描写、点染,以增强气势、展示文采;四、这种写法不宜连续性在整篇文章中使用,宜作为文章的一个部分单独使用。•2009年高考作文福建卷•【真题回放】•题目:这也是一种________•请先在下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佳作绽放】•这也是一种芬芳•福建一考生•爷爷是个老中医,家中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我总是喜欢端着小凳在一旁静静地看爷爷磨药,熬药,可当那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屋内,我却厌恶地远远躲避。•小时候常在药铺里玩耍。高大结实的柜台,黑褐色的漆面,发黄陈旧的标签,一杆小秤,一双巧手,在重重的药柜之间穿梭不歇。爷爷时常会像变戏法似的对哭闹的我拿出几枚甘草片,含在嘴中,一丝淡淡的甘甜萦绕舌间,于是忘记了药铺苦涩的气味,嘴角微扬,畅想着在遥远的山中,是不是也有人温柔地采摘这些草药,然后晾晒,品尝……•童年是在一碗碗褐色药汤里度过的。爷爷佝偻的背影,药罐里冒出的气体,还有不断舔舐着罐底的蓝色火苗,都一一定格在时光碎片里。那时爷爷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手里带着两块冰糖,笑眯眯地递送到我面前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乖囡囡,喝了药身体就好了。”我却时常任性地将药碗打翻,留下爷爷充满爱意的抱怨。•在病榻上,我只能靠看书画画来消磨时光。于是从家中破旧的《中草药图典》里认识了许多美丽的名字:白芷、半夏、紫宛、青黛……爷爷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它们的功效作用。我常常想,它们前世一定是温婉绰约的美丽女子,然后化作这些草药给病人以最大的安抚。《红楼梦》里林妹妹让人爱怜的身影,也许只有药香的衬托才楚楚动人吧。夏喝香薷解暑,冬喝冰糖燕窝……药气氤氲里的潇湘馆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还曾和爷爷去乡间采药,一路上或是阳光明媚或是细雨霏霏,背着背篓的爷爷专注地捻着一撮药草,细细地嗅着。回来的路上,竟看到一家小小的药铺。爷爷熟悉地和他们打着招呼。原来,这样的草药香,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旋律,飘散在天涯海角,散落在城市乡间的每一个角落,给病人带来最温柔的健康保证。•爷爷又在熬药了,我不再逃避,“乖囡囡,快,让药气熏一熏才好呢!”药香如蝶,满室翩飞,满室氤氲里,是爷爷慈祥的笑容,和我理解的沉思。•这样苦涩的药香,却成为我心中最香醇的余味与芬芳,伴随着爷爷的爱.细致,绵软,濡染浸透我的人生。这缠绕而挥之不去的药香,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点评]文章以细腻优美的笔触,以娴熟流利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中医家庭的一些生活片段,表现了“爷爷”与“囡囡”浓郁的祖孙情,同时,也让我们借以管窥中医的博大与飘满芬芳的魅力。•本文可称道处甚多,首先,本文行文灵动而不失严谨,章法严密而不失活泼,开合有度,隐然有大家气象。本文颇具匠心地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是祖孙的情感,一是作者对中药在认识、情感上的变化。•后者当为主线,写祖孙之情同时也推动了作者对中药在认识、情感上的变化。本文以“厌恶”开篇,以“理解”“喜爱”收束全篇,首尾呼应,文章主体部分则由“含药”“喝药”“识药”“采药”等生活片段来展现祖孙之情,并推动作者对中药的认识与情感的变化。行文因认识的误解而跌宕,也因最后的理解而升华,结构圆融,开合有度。•其次,作者善于发挥想象与联想,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拓宽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文章的文化意蕴。比如,作者在“含药”时,“畅想着在遥远的山中”人们采药的情景;如在“识药”时,想象着这些中药“前世一定是温婉绰约的美丽女子”,等等。这些想象与联想的内容,虽是寥寥数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别具匠心,有点睛升格之妙。
本文标题: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作文13写作在平时――作文技巧点拨(十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6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