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 (共33张PPT)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史书典籍见证体现(纵向)(横向)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意义:回顾知识原因中华文化的力量: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文化交流;增强认同和理解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③》(P72“专家点评”)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各国努力培育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P72“专家点评”)民族精神渗透到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内容一:理解、思考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何在?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分别是什么?4、爱国主义的地位及其作用;爱国主义的特点;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自主学习探究(阅读P71)1、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作用.(2)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作用(3)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作用我国曾经饱受战乱之苦,曾经遭遇数次大地震,是什么力量让中华民族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一个在灾难中傲然挺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拥有伟大精神的国度3、为什么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那么,中华民族精神究竟是怎样的呢?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土尔扈特——一个似乎很遥远,又似乎很雄壮的名字。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经过半年多艰苦征程,终于到达中国新疆,完成了东归大业。八个月的残酷战斗,艰难跋涉,加之饥寒交迫、瘟疫流行,牲畜死亡殆尽,人口死亡大半,幸存者仅7万多人。土尔扈特东归谱写了一部震惊中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早在明朝末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故土,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朝政府的关系。然而,沙俄势力向南扩张,土尔扈特部开始受到沙俄的残酷奴役压迫。沙俄还企图诱迫他们脱离中国,归顺沙俄,但他们一直进行英勇的反抗,始终没有屈服。直到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人举行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然后开始踏上返回祖国的艰难历程。沙俄政府派出军队进行围追堵截,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在8个月长途跋涉之后,他们终于在伊犁河畔与清朝派来迎接的军队相遇。此时,出发时的17万人仅剩下7万人,他们的回归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回归后的土尔扈特部受到清朝政府的热情欢迎和妥善安排,重新开始了安稳的游牧生活。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P72)提示: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1、团结统一(1)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2)意义: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整体意识团结统一•“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英国哲学家罗素2、爱好和平2)当代(意义):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1)古代: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2、爱好和平请说出有关“爱好和平”的成语、典故或现实案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协和万邦和气生财3、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见义不为,无勇也;天道酬勤;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1)含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请说出有关“勤劳勇敢”的成语、名言?中华民族总体上是一个农业民族,其主体世代定居在中华大地上,根据气候、季节的变化从事农业生产。同牧业民族的骠悍、渔业民族的冒险、商业民族的精明相比,中华民族在辛勤劳作中,深深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形成了勤劳质朴的品格。(2)意义:正是这种勤劳勇敢定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4、自强不息(1)含义: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2)意义:反映自强不息的典故和名言警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3、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注意区分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勤劳勇敢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不息:永不松懈自强不息,就是(我们)自已为追求强盛、强大的目标而顽强拚搏奋斗,要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永不停息。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刘德华的言行歌友会开始,歌迷欢呼。但是刘德华拒绝用日语向大家问好。接着又拒绝了主办方安排的日语歌曲。并把所有曲目都改为普通话。刘德华用普通话一字一句说道:“本来我是不想来日本的,可是因为合约在身,不得不来日本。但是你(指记者)不要以为是一纸合约把我牵住的,如果我不来,没人可以把我怎么样。我只是觉得这样对我的歌迷不公平,因为歌迷是无辜的。我不想做的事,谁也无法逼我做,而且,你逼我,我也不会做”。在歌友会上,刘德华用普通话很坚定地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他对着主办方和在场的记者说“以后介绍我时,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然后,他当着日本歌迷的面,演唱了一首《中国人》。作为中国人,刘德华的言行对我们有何启示?思考:下面的行为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吗?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文明地抵制日货:我国大量的中日合资企业倒闭,导致负债加重、失业率增加,且不利于资金和技术的引进,最终造成国家的经济损失,延缓中国发展的时间……•暴力地抵制日货:即打砸抢烧日货店,除了可能导致上述危害之外,更大的弊端在于社会的动乱,民心惶惶,违法犯罪分子趁乱打劫,甚至一些居心不良的国家添油加醋夸大事实,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煽动群众反政府,煽动某些少数民族搞民族分裂,破坏社会主义……•抵制日货归根结底,是用伤害共同利益、一拍两散的办法惩罚日本!在当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爱国主义的特征(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3)在当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误区一: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误区二: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误区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误区四: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注意: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基本内涵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核心•课堂小结1、近年来,“红色旅游”备受青睐。中国革命斗争遗留的各种纪念物,不但具有政治意义,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红色旅游”的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开展“红色旅游”的意义。答案:(1)开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开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传承革命精神,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培育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3)开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维系全民族的共同生活,支撑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2、《南海航道更路经》,是渔民自古以来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是一种记录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史料记载,中国人是南海诸岛的最早居民。从汉代开始,中国就开通了与东南亚、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许多国家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海域是必经之地,无数的商船乘风破浪,满载中国传统物品驶离,同时运回众多国外奇珍异宝,航海贸易应运而生。南海由于岛礁散布,被航海者视为险途,南沙群岛中部,向来有“危险地带”之称,有谚云:“走水行船三分命。”于是,一代代船长口口相传,笔笔记录,将航海技术、路线水流、岛屿暗礁分类整理,谱就渔民智慧结晶——《南海航道更路经》。据专家考证,《南海航道更路经》形成于明代。如今,海南的渔民们仍然在实践中丰富着《南海航道更路经》。作为历史文献,《南海航道更路经》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答案:①《南海航道更路经》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也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对于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②通过《南海航道更路经》这个物质载体,可以看到海南居民开发建设南海的悠久历史以及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也是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
本文标题: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 (共33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6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