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2、自尊的表现: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不容许他人歧视与侮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自尊必知耻,知耻才会有自尊(知耻和自尊的关系)。3、虚荣心含义:虚荣是一个人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它是产生“自尊心太强”的原因。4、虚荣心理的危害:虚荣心强的人,总是以他人对自己是否看重作为天平,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是建立在科学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他人对自己给予否定、消极的评价,便认为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当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良心态,形成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从而表现情绪消极、失去进取心等;有时又会以暴怒、嫉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5、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含义:说的是人既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这要求我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对缺点和不足漠然视之,就会停滞不前。7、如何认识自傲自负:人应该自尊自信,但不能自视过高,更不可狂妄自傲把自己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上,错误地低估别人,高估自己,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忠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因为,真正自尊自信的人,从不怕别人的意见,采纳别人好的意见,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自尊自信的人,从不自傲自负,因为他们知道,自傲自负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不幸的结局。8、在日常工作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方法,即就像关注自己的尊严一样关注他人的尊严: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推己及人。二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9、尊重他人的作用: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1、自信的含义: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实现所追求的目标。2、自尊自信的积极作用:自尊自信使人不断进步;催人自强不息;使人品德高尚。3、如何分析:“有了自信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办好”。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离不开自信心,但并不等于有了自信心就能办好任何事情,还需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还需要与他人比较,扬长避短,任何人只要具备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意志坚强,拼搏进取,就可能取得成功。4、创造成功的纪录,最需要的是勇敢的行动,这是取得自信的基本途径。5、自负和自信是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自负者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6、自信的基础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成功的生活经验)。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7、自信心与自尊心的关系:两者密切联系,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础,自尊心的确立,提高了自信心。8、自负者特点:(1)自视过高,瞧不起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2)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3)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9、自卑的特点:自己轻视自己,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进而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低人一等。把困难想象得过于严重,常处于孤僻悲观的状态,易自暴自弃。严重者会轻生。10、自卑心理的危害:自卑的人首先对自己不满,往往表现为情绪消极、缺乏进取心、性格孤僻、悲观,有时还会以暴怒、忌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自卑的人是吝啬的,不愿意鼓励别人、赞美别人,更不愿意看见别人快乐。11、自信者所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乐观、好奇、专注。12、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有:(1)看到自己的进步;(2)发现自己的长处;(3)勇于尝试,接受挑战;(4)战胜挑战,增强实力和信心。13、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1)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为自卑心理所左右。(2)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只有自强不息,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才能树立起牢固的自信心。(3)要自觉地创造自信的条件。当你遇到一件事,心里没底时,要敢于大胆尝试,相信自己一定能行。1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第三课《走向自立的人生》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自己干。2、依赖的危害:(1)依赖使人缺乏信心,缺少主见;(2)依赖使人懒惰(3)依赖有可能形成人格缺陷,甚至犯罪;(4)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影响将来的就业。3、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参考。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行为,显得很不成熟,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自立应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4、我们如何克服依赖心理:(1)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2)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3)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4)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5、自立的重要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而要独立生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6、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7、做家务劳动有哪些好处(课本P36)页:(1)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3)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4)劳动能让大脑等到充分的休息。8、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10、培养自立的方法:(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2)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第四课《人生当自强》1、自强的含义:自强指积极向上,永不懈怠,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2、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3、自强的作用: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4、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自强的含义(同上);所谓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一事无成。5、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和途径:(1)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它是自强的航标,同时还要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渝地奋斗;(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3)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6、说说自己如何面对“放任自己”这只成功路上的拦路虎:我们要增强对自己的的自控力,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监督、引导和催促。自我控制是克服自己惰性、弱点和不良习惯的保证。一个人若能学会自控,就能战胜自己的惰性、弱点和不良习惯,就能有进步,就会有所作为。作为青少年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与阅历还不多,还很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尤其是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不强。因此,一定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多听别人的批评意见,并能提高自控能力,这样才会健康成长。7、自强精神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8、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9、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10、许多人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意志软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不愿意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享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11、善于克服自己的弱点,最重要的是:重在行动,坚持不懈。12、人们把自己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的条件和关键性的因素是: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勇气。13、锻炼意志的诀窍:学会战胜自己。14、自强与自主的关系:自强首先要求自主,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清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15、明确目标的重要性: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取目标。确立目标是开拓进取的前提。有了目标才能使人方向明确,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努力。否则,要么精神空虚,无所事事,一事无成;要么盲目蛮干,劳而无功。16、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不怕有缺点,犯错误,也不怕困难和失败。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寻找发生困难导致失败的原因,并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克服缺点,避免错误,走向成功,化腐朽为神奇。17、对“理想”的认识:(1)理想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2)理想是成功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盲目的。但有些时候,我们又往往把目标定得太高,以致摔得鼻青脸肿甚至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成为他人眼中的“好高骛远”者。同时,只有当你的理想如树上的苹果,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时,才能激起自己不断进取的力量从而真正达到成功。18、对自立的认识:(1)所谓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个人,当他具有相应的能力时,就要对某些事情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只有能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19、自立的必要性:在锻炼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地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1、什么是挫折?什么是挫折感?挫折是指我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干扰,遭遇失利与失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碰钉子”。“碰钉子”之后,自己的目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的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挫折感”。2、造成挫折的因素: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天灾人祸和人为因素。前者指自然灾害和社会因素,后者指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3.为什么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挫折呢?(为什么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谈谈你对“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的理解?)答:人生难免有挫折。这是因为,造成挫折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尽管,我们都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心,但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的愿望。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与失败。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的认识和战胜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4.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会有哪些不同态度?由此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结果?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大致会有三种不同态度,由此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放弃努力,自暴自弃甚至以烂为烂。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上一阵子,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真正成功的喜悦,而是半途而废。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向困难挑战,不达目的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最终能获得成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6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