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七年级语文部编人教版执教人:中学一级教师王素青单位:河南汤阴实验中学诫子书“丞相名垂汉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智慧的化身。他一生立志“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呕心沥血、披肝沥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一纸诫子书,千载为父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共同赏析他流传百世的千古家训《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对后人修身养德治学的谆谆箴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批注生僻字音❃批注停顿节奏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初读:把握节奏读出韵味❃读得很正确❃读得很流畅❃读出了情感译读:疏通文意读出意味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子女的书信。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家书。夫君子之行:fú发语词,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的议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说起”。在西周春秋是贵族的通称,后来就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称呼。“君子”,“夫”这里主要不是指行为,而是品行、操行。“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两个倒装句,是言以静修身,用静思反省来修持自己的心性,以俭养德,用约束节制来培养自己的道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文章的中心句。“静”一般来说,一个是外在的静,一个是内在的静。外在的静可以指自然的静,没有任何杂音,排除干扰,万籁俱寂的天籁之静。外在的静可以指社会的静,喧嚣繁华中可以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内在的静主要指一种内心的静即陶渊明说笔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那种心远的内在的静,也如四书《大学》中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种内在的心静。“俭”,这里主要还不是指是节俭而是一种约束一种节制,诸葛亮是说要严格约束节制自己来培养自身的道德。俭为何能养德?史书记载:“宋高宗朝,孙楙入觐,尝论公生明。上问:‘何以生公?’曰:‘廉生公。’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由此可见,节制能生廉洁之心,有廉洁之心方可生公心,有了公心才能光明正大,明察秋毫,政治清明,即公则生明。如此推理:俭可以养德!开篇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点明了家书的核心内容,也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诸葛亮又给后人留下了哪些治学与治国的经验呢?我们继续欣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即双重否定句富含哲理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淡泊”是道家思想的“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心神恬适”是白居易《问秋光》中的“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是心无杂念,凝神安适,是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恬淡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这两句话是有来源的,它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编辑的《淮南子▪主术篇》,原文说:“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诫子书》中这句话告诫人们:人如果汲汲于名利,不能淡泊不能清心,那么就不能让自己的志向坚定明确。不安定清静,也就不能走向深奥,走向深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潜心钻研探索最终发现了镭。遥想诸葛当年,躬耕数载,隐居南阳,怀才于身,敬候明主,虽天下群雄辈出,但他却不被纷繁的世事与天下的争端扰乱心智,为真正成就大业,他平静等待,甘于寂寞,甘于暂时的无名,在悠然吟唱梁父吟的日子里,静待卧龙飞天的一刻,最终助刘玄德成就鼎立大业。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需专注静心,才干需要学习中不断增长,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学才干,如果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志、学、才”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而“学”“修身与养德”是成才的关键。“非志无以成学”,它的落脚点在“志”上,孔子的第十一代孙子汉武帝时代的太常卿孔臧给他儿子孔琳的诫子书云:“人之进退,惟问其志”,是言人的进步退步关键看他的志向!苏轼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宗悫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之“志当存高远”、更如毛泽东从小就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成为了世人敬仰的伟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松懈怠惰,就不能振奋精神。如果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原意指下雨不停,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下雨不停就会下得多下得过分,所以就引申为过分,而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好色。“淫”:“励精”:振奋精神在安定与清幽的生活中,卧龙先生曾饱学于草堂之中,励志在九天之外。于崇尚淡泊宁静的诸葛亮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是如此:静安之下,心阔无疆;恒久之中,天道酬诚。从求学的角度讲,我们说,求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静心,如果淫慢和险躁,没有静心没有恒心,那么他的求学之路就不能顺利走过。“险躁”:修养性情冒险草率,急躁不安,轻薄浮躁。“治性”: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华随时间飞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一切最终会像枯枝败叶一样,随风凋谢飘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我们不珍惜时间碌碌无为,那么就不会被社会所用,就无益于社会,最终悲哀地独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如果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这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诸葛亮站在时间的角度,从更高的层次阐释了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珍惜时间。时间是最公正的评论家,时间最能证明一切。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得好,“至文不过家书写”,就是说最好的文章最有情的文章不过是用家书的形式来书写的。这篇《诫子书》仅86字,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谆谆告诫之语如话家常,殷殷期盼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今天读来,我们自当以此勖勉躬行,发扬光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静明志学习惜时成才前提悟读:沉入文字读出情味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个早熟的人才,从小聪明伶俐,诸葛亮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一封信中写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为什么他会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儿子太容易骄傲了。所以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应该是推心置腹、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请大家齐读出这种味道——嘉言懿行对神童之忧虑❶嘉言懿行殷切期盼❷蜀国后期,国势衰颓,后继无人。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多么盼望儿子能快些长大,成为国之栋梁,请同学们齐读,读出一位慈父的殷殷期盼。嘉言懿行心领神会❸有了殷殷期盼的味道,那么长大后的诸葛瞻是否能如父所愿呢?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诸葛瞻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十七岁时即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是备受蜀国人民爱戴的英雄豪杰。他三十七岁时便和年仅17岁的儿子诸葛尚一起驰骋沙场、战死殉国,可谓国之栋梁,在功业和名节上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从这一点看,诸葛亮的家庭教育是相当成功的。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早期教育起到了重大影响,可以说《诫子书》一路伴他成长,他时时诵读,心领神会。请大家以诸葛瞻的语气心领神会地再读一遍。嘉言懿行用心良苦❹《诫子书》是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正是这一年的八月,为匡复汉室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病情和蜀国国力孱弱,执意发动第五次北伐,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雄泪满襟”,身为儿子,更应牢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父亲最后的教诲,身心感念父亲的一片拳拳之情、眷眷之心,请大家读出慈父的良苦用心。嘉言懿行真知灼见❺有禅学、国学大师美誉的南怀瑾先生极为推崇诸葛亮和他的这篇《诫子书》,他在《论语别裁》中说:“后人讲养性修身的道理,老实说都没跳出诸葛亮的手心。”千古家训之修身第一奇文《诫子书》虽然只有八十六字,但问世之后天下闻名,广为传颂,人们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深深折服,一封家书,毕生真知灼见,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请大家用一种赞赏、感叹的语气再齐读。思读:自我修身读出理味我从文中“___________”句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的诸亮。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结合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品行,你觉得诸葛亮本人最喜欢的可能是其中的哪句?为什么?请试着用下列句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从文中选取一句你最有感触的句子送给自己或你最好的朋友,并说说你喜欢这句箴言的理由。百世传颂绝唱千古家训修身第一奇文《诫子书》包涵的十种力量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节制的力量:“俭以养德”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简约的力量:一封家书,86字,毕生真知灼见,力透纸背,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言简意赅,辞约意丰。同学们,《诫子书》的箴规睿语对我们的治学修身影响深远。对于《诫子书》的学习我们才刚刚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学识的拓宽,我们对它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愿同学们肯用一生的时光去领悟它,践行它!最后让我们在深沉隽永的诵读中结束本课的学习。感悟升华箴言勖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标题:诫子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7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