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康平中学赵薇一、试卷评价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从试卷中可以看出:(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跟中考吻合两种题型,即:客观题25小题共50分,主观题非选择题4小题50分。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非选择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内容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的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从点、线、面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历史知识。(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依纲扣本,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特别注重了历史时间、时序的考察,历史人物的认识、评价,历史资料的阅读、图表的识读、应用,便于学生学习历史,又能很好发挥历史的育人功能,提高人文素养。26小题采用比较、人物对比的考法,既考察了重点,又训练了学生思维,同时材料分析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6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二、答卷情况评述:实考268人,及格率为33%,最高分97分,最低分6分,30分以下77人,30至60分102人,61至80分65人,80至91分24人,从中看出: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点:一这一届的学生,尤其是137班、138班、141班的学生基础太差,基本上是连汉字都不识几个,加之不学习,导致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很难展开教学。二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三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四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许多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没有记住,特别是对时间考察太多,学生模糊不清。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三、今后要采取的措施: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真正落实新的课程改革。2、熟练把握课标和教材,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严抓落实,才能让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9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