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2.4 般涉调高祖还乡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雎景臣作者简介:睢景臣,元散曲家。一作舜臣,字景贤,又作嘉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元成宗大德七年移居杭州,与《录鬼簿》作者钟嗣成相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而仕途不得志。著有杂剧《屈原投江》等三种,今不传。散曲尚存三套,其中《高祖还乡》制作新奇,被人推为绝唱。在元代,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都很深重,汉人列在蒙古人、色目人之下,知识分子的地位更是低下,有“九儒十丐”的说法。这套套曲虽是写刘邦,却把刘邦这个皇帝典型化了,作者蔑视、斥责是就不止是历史上的刘邦,所表现的是人民群众敢于对强大统治者的挑战,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写作的时代背景:元曲:元代具有创造性的文艺。包括剧曲和散曲。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剧曲:杂剧的曲辞,是戏剧这一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韵文大家族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散曲常识:散曲起于金元,包括套曲和小令两种。小令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曲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二支以上的曲子相联组成一个有头有尾一韵到底的整套曲子。“般涉调”是宫调名,“哨遍”是第一曲子的曲牌名,“高祖还乡”是题目,交代本套曲子的所写内容。刘邦其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公元前256年生于楚国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家中,父母为刘太公,有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个弟弟,刘邦为老三,故名字为季,人称刘季或刘三。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要地,秦王子婴投降,秦帝国灭亡。但是刘邦惧怕项羽的强大,退军霸上。项羽入关后,自封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管理南中、汉中一带。楚汉之争结束后,消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于二月初三甲午日(即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在山东省定陶县的一个土丘上即皇帝位,起先建都洛邑,但是很快便定都长安。刘邦在位十二年(公元前206年二月——公元前202年二月为汉王,公元前202年二月——公元前195年五月为皇帝),从登基后,刘邦一面平定诸侯王的叛乱,巩固统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族的统一、中国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死后,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太祖。刘邦回乡背景汉高祖荡平天下当了皇帝后,杀了淮阴侯韩信,又亲自率兵攻打造反的淮南王黥布,威风凛凛地回到故乡沛县。《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四件事一、开怀畅饮二、载歌载舞三、施恩沛邑四、施恩丰邑回乡原因一、布衣出身二、衣锦还乡胜利者的悲歌一、对功臣宿将的担心二、对于继承人的忧虑三、对自己健康的隐忧大风歌--标清.flv大风歌西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作品本身第一曲为第一部分,描述迎接刘邦是忙碌的场景第二曲至第四曲为第二部分,写刘邦车队进村第五曲到第八曲为第三部分,揭露刘邦早年行为翻译:(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你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来请假。”这些差使真不寻常,在缴纳草料时他们必须把草根除掉,又要差夫,还要应付公差,这事儿得认真对待。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身光颈靓,装模作样充当有钱人,大摇大摆地走着,真讨厌!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不三不四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白圆圈里套住一只白兔;有红圆圈里套着一只黑乌鸦;有画着一只学跳舞的鸡;有画着长翅膀的狗;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这些乌七八糟的,太好笑了!)还有用红漆刷过的叉,用银色镀过的斧头,连甜瓜苦瓜也镀了金色。枪尖挂着明晃晃的马镫,扇子铺了一层雪白的鹅毛。还有那几个穿着奇怪的人,手里拿着一些罕见的器仗。辕条套的全是马,黄色丝绸做的伞的把是弯曲的。车前站着八个好像判官的人,车后的是随从。还有几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一样的打扮。那个大汉下车了,众人马上行礼,但他没有看在眼里。见乡亲们跪拜在地,他赶紧用手扶。我突然抬起头一看,那个我认识的,差点气死我了!你本来姓刘,你妻子姓吕,你们的底细。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你的丈人在村教书,你曾经在我屋庄的东头住,和我一起割草喂牛,耕地。春天你摘了我的桑叶,冬天你借了我的米,我都不知有多少了。趁着换田契,强迫称了我三十斤麻,还酒债时偷着少给我几斛豆。这都是显而易见的,清清楚楚地写在账簿上,现成的放着字据文书。少着我的钱你在官差内赶紧偿还,欠我的粮食你要从粮税里暗地里给我扣出来。我琢磨着刘三:谁上来把你揪撮住,好好问一下为什么改了姓、换了名,要叫那汉高祖?归纳主旨:作者没有像其他的散曲家那样对汉高祖歌功颂德,而是通过一个乡邻的观察和回忆,生动地勾勒了那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年轻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这在当时是要有相当的勇气的,正是本文积极意义所在。思想进步性:这篇套曲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蔑视皇帝,否定皇权的思想倾向上。曲子中的乡民不仅不尊重刘邦,反而当众抖搂刘邦的丑事,使皇帝“原形”毕露,否定了皇帝不是什么奉天承运、高贵得不可侵犯的圣人。曲子中的被嘲弄的皇帝刘邦,只不过是作者借以调侃讽刺皇帝的艺术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否定刘邦而表现了他否定皇权的思想。思想局限性:在揭露刘邦的“根脚”时,,把“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作为出身低微卑贱的标志。是作者受历史局限的表现。构思的新奇之处:构思新奇是这篇套曲的最大长处,也是该曲传诵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选取了一个新奇的视角。二是作者大胆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刘邦崛起的原因:1、出身最差,运气好。(两个关键人物)2、实力最弱,胆子大。(自封沛公、萧何)3、毛病虽多,改的快。(郦其食故事)4、水平最差,悟性高。(约法三章故事)刘VS项刘邦胜利的原因:1、会做人(子婴,百姓)2、能忍(鸿门宴)3、镇定(鸿门宴)4、坚持5、用人不拘一格(韩信、张良、萧何、陈平)人类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刘邦为人类开创了新纪元。——(英)约瑟•汤恩比他总是需要献策者。他善于采纳别人的智慧,他具有能激发别人为他献计策的人格。——(日)司马辽太郎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毛泽东后世评价刘邦自我评价——信任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后方,抚恤百姓,筹措军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11、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2、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短时间内统一天下的皇帝。3、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4、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善于利用宣传站打击对手的皇帝。5、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善于夺取政治制高点造成政治优势的皇帝。6、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作楚声短歌的皇帝。7、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感生说的皇帝。8、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他一生奉行的信条。
本文标题:2.4 般涉调高祖还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2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