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心理学导论、感知与认识-2011
绪论、认知过程中山三院精神科王相兰《医学心理学》提纲•绪论①概念:心理学、医学心理学②研究范围③相关学科④基本研究方法⑤学习意义•认知过程①认知概念②感觉③知觉④记忆⑤思维⑥想象⑦注意心理学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范围①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③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⑤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相关学科•临床心理学clinicalpsychology:研究和解决心理学临床问题,包括心理评估、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等。•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psychology: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观点、咨询过程及技术方法。服务对象更侧重于一般人群。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分支之一•护理心理学nursingpsychology: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分支。研究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异常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病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与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健康心理学healthpsychology:心理卫生。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增进心身健康和预防各种疾病;维护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心理学原则和措施。•行为医学behavioralmedicine:将行为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侧重:不良行为模式、应激•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尤其是研究心身疾病的病因、机制、治疗和预防等。•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与生理过程的关系;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研究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神经认知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①观察法:自然观察;控制观察②调查法:晤谈;问卷③心理测量法④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研究和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意义①促进、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主导思想。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医学模式转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Engel,《科学》:对于疾病与健康,无论是致病、治病、预防及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病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而不能机械地将其分开)②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医疗质量③有利于自我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身心健康认知过程COGNITIVEPROCESS工作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知识体系(参照系)感觉知觉评估、预测与决策:思维、想象刺激信息行为、情绪、观念等认知过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人脑对客观世界变化信息的加工过程。–是情绪、意志活动的基础–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心理活动SENSATION&PERCEPTION感觉&知觉Howtheworldentersthemind?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传导通路:–适宜刺激→感觉器官→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分类•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机体的状态。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种类感受器皮层中枢适宜刺激外部感觉视觉视锥、视杆细胞枕叶380-780nm的电磁波听觉毛状细胞颞叶16-20000Hz的声波嗅觉嗅细胞边缘系统挥发性物质味觉味蕾中央后回最下部溶解于水、唾液和脂类的化学物质皮肤觉毛发的篮状末梢和游离神经末梢、迈斯纳氏触觉小体、巴西尼氏环层小体、罗佛尼氏小体和克劳斯氏球中央后回机械性和温度性刺激物内部感觉运动觉肌梭、肌腱和关节小体中央前回骨骼肌运动、身体四肢位置状态平衡觉内耳前庭器官中的纤毛前外雪氏回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机体觉内脏器官及组织深处的神经末梢下丘脑、第二感觉区、边缘系统机体内部各器官的运动和变化感觉测量•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敏感程度,其高低由感觉阈限来衡量。•感觉阈限(sensorythreshold):–绝对阈限(Absolutethreshold):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Differencethreshold):能分辨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和基础刺激量成正比适应现象•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各种感觉的适应速度和程度不同–温度觉、压觉嗅觉听觉痛觉•光适应;暗适应;味觉、嗅觉适应知觉,percep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特性,还和知觉经验、人格、情绪状态、需要和态度等有关知觉的基本特性①选择性: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感知对象;对象与背景②整体性: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③理解性:既往经验对当前感知的影响④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对象与背景Figure&Ground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状、大小,距离,深度,主位知觉等•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错觉•时间知觉似动运动:飞现象(Phiphenomenon)•低于30ms,同时出现;超过200ms,相继出现;60ms左右,从一条向另一条运动。•霓虹灯广告等动景运动:stroboscopicmovement•大脑把静态图片知觉为连续性运动•电影(24帧/秒)、电视、动画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形式:对时间的分辨(顺序)、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依据:自然界的周期现象;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生物钟);借助计时工具。错觉:对客观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大小、形状、方向、运动、时间等记忆MEMORY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在人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保证人正常生活的前提记忆过程:3个基本环节•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①识记(memorization)②保持(retention)③回忆(recall,再现reproduction)或再认(recognition)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根据目的和努力程度分为–有意识记:有目的、有计划并经意志努力。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对其理解程度:•机械识记:死记硬背•意义识记:理解、组织、加工、整理–无意识记:事先没有目的、计划、也不须意志努力2、保持•识记材料在头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动态性,识记材料在保持中可能出现质、量的变化–保持的对立面是遗忘,有暂时性遗忘及永久性遗忘–遗忘是有规律的3、再认或回忆•再认: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再度感知时,觉得熟悉,给予确认•回忆:过去经历过(曾经感知),但现在不在眼前(非“再度感知”)的事物,在脑海中重新出现的过程–无意回忆:“触景生情”–有意回忆:有预定目的、自觉地、努力地回忆记忆系统:信息加工过程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如各种技能的记忆。1、感觉记忆sensorymemory•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内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是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如后像。又称瞬时记忆、知觉前记忆、感觉登记(SR)。①编码形式:完全依据信息所具有的物理特征,并按感知顺序登记,形象鲜明②信息加工:对外界输入的信息(刺激)只作单纯的存储,不作心理的加工③保持时间:进入瞬时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很短,约0.25-2″④容量:很小,只限于处理感觉器官在解剖、生理上所能接受的刺激量•可进入短时记忆,也可迅速消失2、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STM•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之内的信息加工编码,是正在活动的、工作的记忆(workingmemory)。①编码形式:言语听觉形式编码,少量视觉或语义编码②信息加工:加工后存储,形成记忆单位③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④容量:有限,只包含刚发生事件的很少信息,大约7±2个单位(“组块”,chunk)•经过复述加工、反复练习等过程可以进入长时记忆,否则很快遗忘3、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LTM•信息在人脑中长久保持。又称永久性记忆。①编码形式:语义和表象双重编码②信息加工:其信息来源主要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和复述,强烈震撼的刺激也可一次进入长时记忆③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数天、数月、数年直至终生④容量:无限制记忆的物质基础•脑学说(整合论):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海马)、丘脑下组织、颞叶、前额叶等•神经回路理论:反响回路(reverberatorycircuit,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神经环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突触可塑性理论:神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是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发生慢并需反复巩固。记忆的物质基础•长时程增强作用:LTP是引起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关键。海马神经元具有形成长时记忆的塑造能力,是长时记忆的暂时存储场所,对信息进行数小时至数周加工后转至皮层相关部位长期存储。•生物化学机制:核糖核酸(DNA、RNA)、激素(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素、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Ach等)、NOS(一氧化氮合成酶)遗忘(forgetting)•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遗忘的机制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2.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的事物对后学习事物的回忆造成干扰。无意义材料遗忘的重要原因;后摄抑制:后学习的事物对先学习事物的回忆造成干扰。作用强度受前后学习的两种材料的性质、难度、时间安排和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制约3.压抑说:动机性遗忘。情绪或动机的压抑导致遗忘。精神动力学理论:潜意识防御机制。4.线索依赖性遗忘:提取失败。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匀的,在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内,遗忘的发展速度较快,随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速率渐渐缓慢并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遗忘发展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天数(%)思维,THINKING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借助言语实现、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二者紧密联系,间接性以概括性认识为前提思维概括性的含义①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如人和动物,医生和护士等概念的形成②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如月晕和刮风等思维的间接性•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以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现实的本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如人类的进化规律,医生的诊断、病因分析,预后判断思维的过程•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分析: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和各个属性;综合:把事物的各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比较–抽象与概括思维的过程•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
本文标题:医学心理学导论、感知与认识-20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4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