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初三历史简答题中国古代史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内容、作用。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内容:A、周天子的分封: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B、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国。(但地方独立性强,易导致分裂割据。)2、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支持者、内容、作用。(秦国)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私田出现,使封建剥削方式出现。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支持者:秦孝公实施者:商鞅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作用: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1)政治——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措施有: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B、中央设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史大夫(监察百官司)C、地方推行郡县制。(2)经济——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3)文化——统一文字(先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隶书)(4)思想——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5)军事——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4、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意义。措施:(1)政治——酎金夺爵,推恩削藩: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盐铁官营、统一主笔: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3)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4)文化——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5)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意义: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5、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条件:张骞通西域后,汉使者、商人西行,西域使者、商人东来频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2)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港口→海岸线→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岛(3)影响:沟通中西,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6、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和影响。措施:(1)迁都洛阳(以解决粮食问题、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推行汉化政策:A、社会生活上: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姻;B、政治制度上:采用汉族官制、律令;C、思想文化上:学礼法、尊孔子、倡尊老。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7、隋唐科举制科举制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多从权贵子弟中选拔。(1)创立阶段(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2)完善阶段(唐朝)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考试内容2(3)发展阶段(明清):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脱离现实,无法培养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4)废除阶段(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科举制的作用: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繁荣。8、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A、唐太宗: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崇尚节俭;任用贤才(房谋杜断)、虚心纳谏(著名谏臣魏征)。B、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9、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玄宗:任用贤能(姚崇);重视吏治;戒奢从简;重视农业生产。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农业:兴修水利:兴修水利40多处;制成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经济繁荣手工业: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商业: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10、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A、与日本的往来:(1)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如:政治改革、创制日文、生活风尚)。(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与新罗往来: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唐学习;朝鲜物产进口中国,音乐也传入中国。C、与天竺交流: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并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这本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11、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经济繁荣的表现。(1)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技术和劳力;南方自然条件较好。(2)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3)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12、明朝和清朝皇权膨胀(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措施。(1)明朝:A、明太祖的措施:(两废三设一改革)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设立不受法律约束的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活动。④改革科举制度,限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限定考试的形式,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制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B、明成祖的措施:迁都北京,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增设新的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2)清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清朝皇帝还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13、郑和下西洋3背景: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目的: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概况: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4、清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东北:康熙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东段边界保持了长期和平。(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①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A、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B、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C、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确立“金瓶制签”制度,以选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2)加强对新疆的管辖:①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②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3)土尔扈特重返祖国:明末时,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后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1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形成过程、影响原因:A、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B、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自大心理);C、担心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危及统治。表现:实施海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影响:A、自卫: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B、落伍:(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中国逐渐落伍了。1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情况(1)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2)印刷术:A、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品。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B、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3)指南针:战国时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①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火药传入欧洲后,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积极作用;③指南针的应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17、孔子的历史地位、主要成就(贡献)、历史影响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主要成就(贡献):①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②教育上——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态度老实、温故知新历史影响:《论语》传世;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后世。18、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情况(1)儒家: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其言论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A、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B、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态度老实、温故知新4②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A、反对一切战争;B、要求实行“仁政”治国;C、反过捕,按令伐(可持续发展观)(2)道家:①老子: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A、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B、对立双方相互转化。②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3)墨家: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A、主张“兼爱”,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B、主张“非攻”,支持正义战争。(4)法家: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A、主张改革;B、提倡法治;C、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5)兵家:孙武------春秋晚期兵家鼻祖,著有《孙子兵法》一书,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近代史1、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主要内容:A、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赔款2100万元;C、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向英国商定。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主要内容:A、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款: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通商: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D、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主要内容:A、赔款:赔款白银4.5亿两;B、禁反: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C、驻兵: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使馆:划北京东交民港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民发地半封建社会的?A、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
本文标题:初三中考历史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4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