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寻找中国复兴的足迹——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蒋廷黻(1895-1965)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湖南宝庆人。1911年由教会资助赴美求学。1923年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他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系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看法。《中国近代史》一书写于1938年春夏之交。此时,正是国家民族最艰难的时刻。陶希圣、吴景超、陈之迈三人,决定编辑一套《艺文丛书》,约请当时因等待行政院政务处长职务而赋闲在家的蒋廷黻撰写近代史。蒋廷黻欣然应允,用两个月的时间写了这本《中国近代史》。在这本著作里,他从外交内政的关系入手,重点论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为抵御外敌入侵而改革内政的各种方案,凸现出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其爱国报国之情动人心魄。全书篇幅虽短,学术价值却很高。其中谈及的一些问题,至今影响深远。从马戛尔尼的和平访华最终不欢而散,清王朝就开始陷入一个深渊。一个不开放的封建王朝,必定有着无尽的悲惨结局。王朝的没落与挣扎当西方人的合理、平等的要求,一再被拒绝甚至一再遭到刻薄待遇。坚船利炮,就是敲开中国大门的武器。中国所要面对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罢了。“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清政府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末日。中国的有志之士在国家危难之前思考着如何拯救中国的命运。这也将会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题。开眼看世界作为统治者的臣子,曾国藩是一个理想的人物,是中国旧文化的代表。为人臣,尽其职。有着满腔的热血,但终究看不透王朝兴衰的命运。他要救满清,是他的责任;但是在他看来这也许是他唯一可做的事情了。同样是子民的洪秀全,他不安于现状。金田起兵,自封天王,创立天国,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天国仍旧是一个封建统治王朝。社会的制度没有真正改变,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一个必然事件。洋务运动的兴起,让大清朝的统治者看到了复兴的希望。“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如何想象,拥有更加先进武器的中国海军败给了日本。洋务复兴的梦想终于结束了,中国寻求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制度。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六君子的惨死,事实证明了对王朝统治者的希望就是一种幻想。中国的命运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来拯救。辛亥革命如同一束圣火,点燃了中国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黑暗世界,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向新的未来。百年之后,我们仍旧能够感受到当年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先进理念。在蒋廷黻的眼中,三民主义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唯一出路。辛亥革命之后虽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但是,中国一直有着一批为了三民主义而奋斗的人们,为中国的未来呕心沥血。蒋廷黻用他自己的“简略的初步报告”条分缕析,将近百年的时事写得深入浅出,充满真知灼见。这本《中国近代史》写成于1938年,这时的中国仍旧是近代。可以说,蒋廷黻是站在时代之中写时代。没有大段大段的历史考据,甚至没有对事件的具体表述,最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思考。他从外交内政的关系入手,重点论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为抵御外敌入侵而改革内政的各种方案,凸现出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其爱国报国之情动人心魄。全书篇幅虽短,学术价值却很高。其中谈及的一些问题,至今影响深远。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蒋廷黻先生并没有充分地揭露出时代的阶级矛盾,不能够真正找到拯救中国的良方。全盘西化的倾向在作品中也过多地表现,有失历史的客观性。对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崇拜也已经超出了史学论著的范畴。
本文标题: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5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