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蒋昭侠产业经济学第十讲(新)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在逻辑及其方法
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在逻辑及其方法蒋昭侠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教授2012-12主要内容5、研究步骤4、分析框架3、分析原理2、注重问题1、研究假设1、研究假设•利己性假设,它不仅是产业经济学,也是经济学中一个最核心的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的根基。•任何一门社会学科都需对人的行为作出某种假设,将人的行为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社会科学往往需要研究人的行为,需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假设。经济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问,它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不仅要研究和解释经济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还要研究人的行为,以便更好地作出预测,并给出价值判断。2、研究注重问题•2-1要注意边界条件•任何一个经济理论、行为假设都有其边界,不能无限扩大和盲目运用。不能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完全套用到现实经济中去,而不考虑任何一个经济理论、行为假设都有其边界,没有意识到许多理论是基于理想状态,主要是为了建立参照系及努力目标和方向而发展出来的。•2-2注意内在逻辑分析•经济学理论一般不能拿社会作实验,而是靠它的内在逻辑分析,并由此得出内在逻辑结论和推断。经济理论的结论很难拿社会做实验(比如我们不能为了研究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而滥发钞票),这是与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之处。自然科学能够对自然现象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可以检验和发展理论。自然科学大致只有天文学不能做实验,但天文学不涉及到人的行为。自然科学理论的应用可以做到非常精确,比如盖楼、修桥、造导弹、核武器,可以精确到任意程度,其参数都是可控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可做实验的。•完全靠理论来判断经济形势是不行的,完全靠数据说话也是不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和数据不是预测真理的标准。那么,经济学一般不能做实验,靠什么来判断经济形势走向或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呢?靠的是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分析。3、分析基本原理•经济上的自由选择•让每个人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有更多的经济上的选择自由,这是个人的基本选择权利。由于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并且了解信息的成本又比较大,晓之以理的“大棒”式制度安排,就不是有效制度安排,需要通过建立在自愿合作和交换基础上的经济自由选择方式,用市场等诱导性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经济人的积极性。因而,经济上的选择自由在分散化决策的市场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竞争市场经济机制导致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事实上,现代高级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核定理EconomicCoreTheorem告诉我们:只要给人们充分多的自由选择,并且容许或能够自由竞争,自愿合作和交换,即使不事先考虑任何制度安排,在人们自利行为驱动下,所导致的资源配置结果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结果一致。经济核定理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在理性假设下,即在思想水平不高的假设下,只要给人们两样东西——自由和竞争,而不考虑任何制度安排,所导致的经济核就是市场竞争均衡。4、分析框架•界定经济环境•这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首要组成部分,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所处的经济环境作出界定。经济环境通常由经济人、经济人的特征、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以及信息结构等组成,是作为外生变量,参数给定的,短期不能改变,但长期可能会发生演变。约束条件这一基本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给出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也就是游戏规则。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行为方式的人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因应对策或游戏规则,因而制度安排往往是内生的,特别是在研究具体经济组织或单位的经济行为时,经济制度安排更应是内生决定的,根据人的行为和经济环境确定一种游戏规则。当市场失灵,就要规制,设计激励机制,经济学家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一旦被政府采用了之后就变成制度安排,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制定了各种各样符合当时现实环境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在评估一个经济机制或制度安排时,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评估标志就是看这个制度安排是否符合效率原则。经济学中所用的帕累托最优(有效)意味着: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不存在改进的余地,即不存在不让任何参与人受损的情况下让一部分人的福利有所改进的资源配置方案。•帕累托最优只是一个标准,还有一种价值判断是平等或公平。市场制度是达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大。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公正定理告诉告诉我们,只要每人的初始禀赋的价值相同,在通常市场均衡存在假设条件下,市场竞争机制将可同时导致帕累托有效和以上所定义的平等配置。理论上,只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起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给每个国民同等基础教育尽可能达到这种起点平等),然后通过市场运作就可以达到既有效而又相对平等的社会结果。5、研究步骤•确定基准点•为了研究、比较现实中的各种经济问题,经济学需要首先给出基准点benchmark。基准点是相对理想状态下的经济环境。为了研究更现实的问题和发展新的理论,往往需要先给出理想经济环境下的结果和既有的理论,以便进行比较,因而基准点是相对于非理性经济环境和所要发展新的理论而言的。•比如,完全信息是研究不完全信息的基准点。在研究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经济问题时,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完全信息的情况(尽管它非常不现实)。只有将完全信息研究透了之后,才能将信息不完全情况下的经济问题研究弄清楚。写文章的技巧就是这样的,先考虑理想状态,然后再考虑现实情况,或者先学习好别人研究的成果,然后才能理论创新。有生命力的经济学理论和自然科学一样,一定是基于前人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
本文标题:蒋昭侠产业经济学第十讲(新)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在逻辑及其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5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