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基础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劳动生理第三节劳动心理第四节劳动工效第五节职业流行病学第六节职业毒理学第一节绪论一、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健康(health):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并且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第一节绪论一、职业病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病泛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所有由职业因素引起或造成的特定疾病,又称为职业性病损。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了劳动能力时,这些疾病可称为职业病。第一节绪论狭义的职业病在我国指法定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一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第一节绪论职业病时必须具备四个要件即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疾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疾病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第一节绪论职业病分类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种类为10类、115种。能导致这10类、115种疾病的职业危害因素才能称之为“职业病危害因素”(一)、尘肺(pneumoconisis)1、矽肺(silicosis2、煤工尘肺(coalworker’spneumoconisis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occupationalradioactivedisease)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occupationalpoisoning)56种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铅、汞、锰、镉、磷、砷)气体中毒(Cl2、SO2、CO,H2S,光气,氨)有机溶剂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农药中毒高分子化合物(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heatstroke)2、减压病(decompressionsickness)3、高原病(Altitudesickness)4、航空病(aerialsickness)5、手臂振动病(hand-armvibrationdisease)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causedbybiologicalfactors)1、炭疽anthrax2、森林脑炎(tick-borneencephalitis)3、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六)、职业性皮肤病occupationaldermatosis)1、接触性皮炎(contactdermatitis)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occupationaleyedisease)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noisedeafness)2、铬鼻病(chromiumrhinopathy)3、牙酸蚀病(etchingtoothdisease)(九)、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cancer)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第一节绪论1、尘肺(13)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3、职业中毒(56)4、物理因素职业病(5)5、生物因素职业病(3)6、职业性皮肤病(8)7、职业性眼病(3)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9、职业性肿瘤(8)10、其它类(5)职业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性质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个体差异二、工作有关疾病与亚健康1、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disease)是指由于生产环境或生产过程的某些有害因素或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的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或潜伏的疾病发作、或已患病加重等情况。二、工作有关疾病与亚健康1、工作有关疾病(1)表现为行为的或精神、身心方面的疾病,如焦虑、抑郁等。(2)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3)其他慢性疾患,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等疾患,常与某些工作有关,(4)运动系统(骨骼及软组织)损伤。腰背痛、肩颈痛等,常由外伤、过度负重、不良体位及不良气象条件等因素引起。1、工作有关疾病(5)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6)消化道疾患。(7)行为与心身病。(8)生殖系统功能紊乱。2、亚健康(subhealth)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导致亚健康的主要诱因有:过度紧张和压力;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刺激;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三、劳动卫生学及其任务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对劳动者的影响,研究如何改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的学科,从属于预防医学。劳动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为:(1)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或劳动环境,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2)研究职业性病损的病因、诊断技术、治疗方法和劳动能力的鉴定。第二节劳动生理(laborphysiology)劳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对劳动活动的生理反应和适应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劳动过程中人的各个系统的变化规律,并研究营养、代谢、环境与人体机体的关系。第二节劳动生理(laborphysiology)一、劳动生理基础二、体力劳动机体调节与适应三、作业类型与劳动负荷四、脑力劳动生理变化与适应第二节劳动生理一、劳动生理基础1、体力劳动能量代谢(1)肌肉活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包括:三磷酸腺苷一磷酸肌酸(ATP--CP)系列、需氧系列和乳酸系列。ATP--CP系列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需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提供再合成ATP的能量。糖和脂肪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提供能量来合成ATP,该过程需要氧的参与才能进行,故称需氧系列。需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来提供能量,称乳酸系列。(2)氧消耗的几个概念将劳动一分钟所需要的氧量称为氧需(oxygendemand);氧需取决于作业强度。将血液在一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氧上限(maximumoxygenuptake);成年人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升,加强锻炼者可达4升。将氧需和实际供氧量的差称为氧债(oxygendebt)。二、体力劳动机体调节与适应1.神经系统长期工作于同一劳动环境某一作业活动时,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作业动力定型(dynamicstereotype),可使从事该作业时各系统、器官配合更协调,反应更迅速,更节能,作业更轻松。2.心血管系统作业开始前后,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变动表现为心率、血压的变化和血液再分配。3.呼吸系统作业时的呼吸次数和肺通气量随体力劳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4.其他代谢体温及肾脏代谢三、作业类型与劳动负荷传统的劳动(作业)类型一般指体力劳动(physicalwork)和脑力劳动(mentalwork),其中体力劳动是指产生和付出体力的(能量性)劳动,脑力劳动是指加工或产生信息(信息性)的劳动。体力劳动分类:根据劳动时肌肉收缩的状况、参与劳动肌肉量的多寡以及是否做功,可以将常见的作业划分为静力作业(静态作业)、动力作业(动态作业)两类。动态作业又有两种特殊形式——重动力作业和反复性作业。以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干及肢体保持稳定不变的作业,称为静态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是在等张收缩情况下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并运用关节活动做功的作业。重动态作业:作业过程中参与活动的肌肉群是大肌群,作业能量消耗高四、脑力劳动生理变化与适应脑力劳动活动的特点:脑的氧代谢较其他器官消耗要高,约为等量肌肉需氧量的15~20倍,占成年人体总耗氧量的10%;脑组织对缺氧、缺血异常敏感。即使是最紧张的脑力劳动,全身能量消耗的增量也不超过基础代谢的10%。脑力劳动常使心率减慢,但特别紧张除外。脑力劳动时,对血糖、尿量、汗液量及体温没有显著影响。第三节劳动心理(laborpsychology)劳动心理学以一般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研究人在劳动领域和劳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一、社会心理因素二、工作压力三、职业倦怠四、职业倦怠的干预一、社会心理因素1.社会心理因素与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刺激量的大小、持续时间、作用方式,也与个体的身体素质、神经类型、人格特点、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伦理道德、价值观等相关。一、社会心理因素2.生活事件的评定20世纪60年代,美国Holmes和Rahe对生活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于1967年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事件依据个体的心理承受力进行了归纳及等级划分,用生活变化单位(LifeChangeUnits,LCU)对各种事件评分,编制出生活再适应评定表(SRRS,SocialReadjustmentRatingScale),有的教科书上称之为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如表1-1所示。美国生活事件影响量化表1-1一年内LUC值超过300,则在未来两年内发生身心疾病的概率高达80%;Lcu值在150~300之间,生病的可能性达51%;Lcu值低于150,患病的可能性仅为35%。中国生活事件影响量化表1-2(张明园教授)二、工作压力(work-relatedstress)工作压力:是工作中当作业需求超过个体的胜任能力时,个体所产生的反应。后果:引起焦虑、沮丧、发怒等,造成各种生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头痛,或造成工作事故等,并给组织也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使人产生压力的因素被称为压力源(stressor)。压力源大致可分为个体特征、工作因素、非工作因素三类,而工作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角色特征和组织特征,如图1~1所示。三、职业倦怠(Jobburnout)1、职业倦怠定义是由于个体致力于一种事业、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人际关系,但不能得到期望的报偿时所引发的一种疲劳或挫折状态;或者是由于个体长期投身于需要情感投入的工作情境中引起的一种生理的、情绪的和心理的耗竭状态。三、职业倦怠(Jobburnout)2.职业倦怠的症状创造力的丧失,失去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与服务对象、同事、工作及工作单位的疏离,对持续应激的终极消极反应,对服务对象的疏离态度、不良的情绪和自身躯体的疲劳症状等。三、职业倦怠(Jobburnout)3.职业倦怠的特征职业倦怠的构成(1)耗竭(exhaustion)是指个体感到情绪与生理资源被掏空、耗尽,是职业倦怠的基本维度和中心品质;(2)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是指个体对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消极的、冷漠的或过度疏离的态度和反应,代表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3)个人成就感
本文标题:劳动卫生-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6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