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孟子》名篇导读——孟子概述第一讲一、身世二、母教三、受业四、授徒五、游历六、著述一:孟子的身世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孟子孟子的生卒年关于孟子的生平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其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享年84岁。这个时间正好是战国时代的中期。(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由于资料的缺乏,对孟子的生卒年,还有其他的不同说法。如清·魏源《孟子年表》中认为:“公元前385年——公元前289年),享年97岁。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孟子为邹人孟子,出生在鲁国的邹地(今山东邹县),他是鲁国贵州的后裔(邹为鲁国的附属之国)。具体来说是孟孙氏的后代。鲁桓公的三位庶子称为“三桓”(孟孙、叔孙、季孙),孟孙嫡系称为孟孙氏,其余支子改称孟氏,这个孟氏,就是孟子姓氏的由来。关于孟子的父亲关于孟子父亲的记载,非常之少。据《春秋演孔图》等书记载,孟子父亲名激,就是孟激,字公宜。此说法是否属实,还得打个问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孟子。据说,孟子幼时就失去了父亲。关于孟子的母亲关于孟子的母亲,据《春秋演孔图》等书记载,孟子母亲姓仉(音掌),其他不详。但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古书记载非常之多。如韩婴《韩诗外传》、刘向《列女传》等。二:母教:孟母教子的经典故事一、孟母三迁二、孟母断织三、买东家豚肉四、不敢去妇邹城孟母三迁祠孟母三迁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见《列女传·母仪传·邹孟轲母》)孟母断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见《韩诗外传》卷九)买东家豚肉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失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见《韩诗外传》卷九)不敢去妇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见《韩诗外传》卷九)三:受业孟子出生时,孔子已去世一百多年,相距有三四代人。孟子受业于何人,至今亦尚无定论。《孟子》:“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私淑诸人”为何人?“私淑诸人”为何人?1、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或认为是子思的弟子,或为其再传弟子。2、赵岐《孟子题辞》:孟子“师孔子之孙子思”。3、《孟子外书》:孟子受业于子思的儿子子正(即孔子的曾孙)。附:孔子-孔鲤(伯鱼)-孔伋(子思)孟子与子思可见,孟子虽未直接受业于子思,但不管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还是子思的后代,孟子都确实受到子思思想的很大影响,并最终通过子思上接于孔子。子思的代表作为《中庸》。《孟子》一书与《中庸》思想一致,连部分文字都相同。孟子思想与子思密切相关,史称“思孟学派”。四:授徒孟子和孔子一样,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从30岁左右,便开始收徒讲学。孟子周游列国,学生很多。“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五:游历孟子大约45岁之前,就开始了各国之行。曾先后到过齐、宋、邹、鲁、滕、梁(即魏)等国。其中到齐国的次数最多,时间也最长。孟子每到一国,或与国君,或与大臣、士大夫交流,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对世事发表议论,提出建议。尽管他曾受到各国诸侯尊敬和礼遇,但其主张最终却很少被采纳。游历(一)齐国:前往原因:稷下学宫。离开原因:1、未能与齐威王见面;2、与有“不孝”之名的匡章交往。宋国:前往原因:宋王偃准备实行王政。离开原因:宋王身边缺少贤臣,希望变失望。戴盈之“月攘一鸡”之事。3/3/202018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游历(二)回到自己的邹国:滕国国君去世,滕国太子欣赏孟子,向其请教是否举行三年之丧。鲁国:前往原因:弟子乐正子助理朝政。离开原因:鲁平公听信宠臣臧仓谗言,未能见孟子。3/3/202019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游历(三)滕国:前往原因:颇有交情的滕太子继位为滕文公。离开原因: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2、上宫丢鞋之事。梁国:前往原因:梁惠王正在招贤纳士;离开原因:梁惠王之子梁襄王继位,望之不似人君。3/3/202020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游历(四)齐国:前往原因:1、颇有作为的齐宣王即位,孟子亦曾“为卿于齐”。2、孟子曾多次批评齐宣王,“王顾左右而言他”。离开原因:1、攻燕之事;2、离开齐国时,等待齐宣王追回,未果。回到自己的邹国,以后再也没有出游。3/3/202021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六:著述孟子晚年,除了继续收徒讲学外,主要是著述,并最终完成《孟子》一书。孟子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一起充分开展对话,并将自己的思想加以整理和系统化,形成《孟子》7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两卷,故共为14卷。对《孟子》的成书经过,大体有三种说法。《孟子》成书的三种说法一:以东汉赵岐、南宋朱熹为代表,认为该书完成于孟子生前,作者是孟子自己。二:以唐代韩愈、北宋晁公武等为代表,认为该书是孟子死后完成,是由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记述的。三: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孟荀列传》中所说,孟子周游列国,因其思想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由此人们认为《孟子》一书在孟子生前已基本完成,主要作者是孟子自己,但有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参与写作。第三种说法最接近事实。《孟子》目录《孟子》共有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孟子》有十一篇。除流传于今的七篇外,还有外书四篇,即:《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赵岐认为外书是后人伪托之作,他说:“其文不能弘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也”,因此不给它作注,以后便逐渐亡佚了。《孟子》的结构《孟子》七篇都是取首章第一、二句中二三字为篇名,并无实际意义,在这一点上与《论语》相同,所以赵岐据此说《孟子》是拟《论语》而作。篇下分章,每篇章数不一,全书共计二百六十一章。每章字数不等,多则千余字,少则十几字,全书共计35370多字。篇与篇之间、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逻辑联系。《论语》为12700字,《孟子》字数约为《论语》的2.8倍。《孟子》主要注疏东汉·赵岐《孟子注》宋·朱熹《孟子集注》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清·焦循《孟子正义》杨伯峻《孟子译注》金良年《孟子译注》亚圣庙
本文标题:孟子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6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