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8高考历史热点复习-一带一路
2018历史高考热点——“一带一路”2016年4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材料: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如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设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国际背景及历史原因。答案: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际: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历史:以古代丝绸之路为依托。一、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东西方贸易通道,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东起我国的长安(今西安),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黑海和地中海。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制瓷业商代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朝五大名窑元明清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丝织业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规模大唐朝丝织技术高,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明清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时期发展状况特点西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①政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贸易,占有重要地位。②原则:“厚往薄来”,“倍偿其价”③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设市舶司,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明清①状况: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日益萎缩。②表现: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图中A哥伦布1492年美洲图中B迪亚士1487年好望角图中C达伽马1497年印度图中D麦哲伦1519-1522年证明二、近代中国列强侵华,中国被迫开放。三、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1992)①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②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③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中共十四大(1992)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中共十五大(1997)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间步骤1980经济特区1984沿海港口城市1985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经济技术开发区1990开放和开发浦东2001加入世贸组织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背景:国内、国际对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理念: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原则: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意义:材料丝绸之路不是一哄而上的什么运动,也不是只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它对全世界、对各个国家部是有好处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促进这条经济带上的国家和地区相互进一步的扩大自由化、扩大市场化、扩大法制化。丝路不是在建一个什么路,而是一整个市场的对接,涉及到关税门槛的降低,限制和管制的减少,它意味着在法制和经济制度层面的一些改革。——何茂春《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现实意义。(6分)答案:(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完善自由化、市场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友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消除分歧,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对中国)有利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与规模;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地位。A上图中A处是(地名),东渡日本,为中日友好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宋朝时,为管理对外贸政府设置了(机构),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1.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C2.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才使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在不少七世纪中叶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这能够说明()A.中国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B.中国的丝织品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C.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D.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A3.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描述了广州港陶瓷的出口盛况:“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商人分占贮货,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当时,陶瓷成为广州港口交易运输最普遍的商品。材料现象可用来说明宋代()A.海外贸易有利于充实国家财政B.运输条件改善推动了陶瓷外销C.广州成为对外出口的唯一窗口D.中国陶瓷受欧洲市场的追捧B4.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C.商业繁荣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D.海禁政策松动促进海外贸易发达B5.美国学者谢弗在其著作中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主要有使臣、僧侣、商人这三类人。”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唐朝()A.实行开明包容的文化政策B.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C.科技文化发展领先于世界D.鼓励中外商人的贸易交流B
本文标题:2018高考历史热点复习-一带一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7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