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语文:2.7《白居易诗四首》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白居易诗四首目标学法1.2.了解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思想内容,了解新乐府运动。3.体会白居易诗歌高超的艺术性。认识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成就:诗歌3000多首。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呤》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相对于汉魏旧乐府而言的“即事名篇”的诗歌。是在元和年间由白居易、元稹(“元白”)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反映现实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诗的分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②常用对比手法。•③注重人物描写。“白诗四最”:•唐代传诗最多、最通俗易懂•讽喻诗最多、流传最广•轻肥•花非花•杜陵叟•问刘十九轻肥•解题•写作背景•鉴赏诗歌•轻肥出自《论语·雍也》章,“乘肥马,衣轻裘。”意思是说坐的是高头大马拉着的车辆,穿的是又轻又暖的皮袍。•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轻肥》诗的题目就是指的诗中那些驾着马车、招摇过市的宦官们的豪华奢侈生活。•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阅读诗歌,思考•诗歌写了几个对象?描写了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象•宦官•百姓骄奢满照皆夸如云食物溢罗擘脍切人吃人宦官行乐图江南旱灾图对比感情•勾勒场面,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表达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句段赏析(1)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品评:开头四句,绘声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以至于此?从而引出下面一句的解释,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2)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品评:此两句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揭示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勾勒出一幅畸形的现实社会,反映了中唐时期宦官当道,朝政腐败的现象。讽刺的手法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敏锐的洞察力,表现作者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的同情。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花非花•《花非花》诗意朦胧。你认为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诗意的?•《花非花》这首诗主要表现一种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或物的追•为传达这种诗意,诗人使用博喻的修辞手法,一连串的比喻环环紧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虽未指出本体,但用似花、似雾、如梦、似朝云的连续比喻,含蓄地作了说明。博喻手法•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花非花,雾非雾”,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虽否定,却有着一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雾。•“夜半来,天明去”,乍一看以为是记梦,但下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可见又不是记梦了,“梦”在这里也是一比。•“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来”、“去”关联,生发出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是春梦,春梦虽美却十分短暂;“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这样使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
本文标题:语文:2.7《白居易诗四首》课件(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9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