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下)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一、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二、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浮梁一中:朱立文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艺术也体现出围绕帝王而创作的特点。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无疑是儒家的思想。美术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它所宣扬的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美术普遍创作题材。秦始皇陵兵马俑秦代西汉马踏匈奴霍去病墓前石碑思考:作品名称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雕塑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石雕造型手法泥塑烧制成陶俑循石造型审美效果整齐,气势宏大;强调整体的气势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纪念霍的功迹作品的意义显示权利,为死后的生活服务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服务不同点直接(写实)间接(象征)长信宫灯西汉瓦当是古代建筑附件,覆在屋顶上的筒状瓦的头上,装饰以文字或图案。半瓦当是圆形的一半。瓦当一般的是圆形,采用的形象有四神,以及树木、楼阁、人物、动物等,造型均极完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东春季西秋季南夏季北冬季盛行画像石,汉画像是中国古人丧葬风俗和礼节仪式等场境的伴生事象。升仙信仰在两汉时期成为画像砖石墓葬里风靡一时的思想风尚.表现墓主及其亲眷生前生活的再现并有着祈祝和福荫等意义。一种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笔,或阳刻,或阴刻,或两者结合,还有浮雕的形式,可谓雕中有画,画中有雕。画像石分布的中心地区有山东、四川、江苏、河南等。汉代画像石:“写真”“虚拟”两种图像组成。所谓“写真”,就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形象地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贵族们宴饮、娱乐、出行、比武、狩猎等情景的,表现了主人生前钟鸣鼎食、舒适安逸的生活。用意显然是希望死者来生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及反映汉代社会生产劳动情况。所谓“虚拟”,就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汉代人某些思想意识和宗教幻想。(神话传说和佛、道思想)佛教宣传的轮回转世说,道教宣扬的“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等观念深入人心。人们逐渐把“仙境”当作死后渴望到达的理想之地。神话传说伏羲女娲(徐州汉画像石馆藏)伏羲女娲:伏羲女娲据说是兄妹,交配而后产生了人类。汉画象中他们通常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手中各握着规划圆天方地的规和矩。汉墓常描绘伏羲女娲,似乎是在祈求生命的始祖赐予死者新的生命,或者说容许死者回归生命的源头。西王母(徐州汉画像石馆藏)西王母:西王母在古人心中的形象是:蓬头散发,豹尾虎齿且善于狂啸,头戴首饰,居住于昆仑山,旁有许多侍者替她服务的一位女神。汉代西王母的传说流传甚广,主要是因为西王母她拥有不死药,与当时汉代人追求长生不死的愿望相谋而合。画像中的西王母面色与体态并非文献上所说的那样恐怖,反而庄重大方,雍容华贵。羽人:又称‘飞仙’。全身为羽毛,双臂为翼,在云中飞行。此即古人对仙人的描述。狭义是专指羽人,羽化成仙。《山海经》载:“体生毛,臂变翼”。汉代由于仙术思想的盛行,期望成仙、羽化升天是从帝王将相到贫民百姓都极为希冀的事,所以现实中的人就被神话了。(徐州汉画像石馆藏)羽人九尾狐(徐州汉画像石馆藏)九尾狐:青丘之山,有兽,此兽因有九尾,体态如狐,故称九尾狐。相传它所发出的声音像小孩,其肉可食,且对食者有益。再者,它还象征子孙繁衍,因此,被后人归为祥瑞。汉画像中常出现于西王母图中。泗水取鼎”一图,表现了事态发展的转折点的瞬间:铜鼎即将到手之前,龙咬断了系鼎的绳子,鼎将坠而尚未坠下,拽绳的人们正在一个个仰身跌倒。此一刹那之前,人尚未跌倒;此一刹那之后,鼎当落入水中。而表现的是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契机刚刚出现的刹那,不仅对于此一事件有更大的说明作用,而且也保持了戏剧性紧张。泗水取鼎汉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刻荆轲刺秦王秦舞阳匍伏在地,秦王和荆轲两人绕柱而走,荆轲已被人抱住不能脱身,奋力掷出了匕首,不幸未中;匕首深深陷入柱中。画中秦王和荆轲的动作,和在构图上的相互的位置,都能说明这一场面的紧张。特别那非常触目的细节——匕首穿透了木柱,并露出了锋尖,正是夸张地表现了荆轲孤注一掷所使用的力量汉代画像石中之最有名者是武氏祠。作为雕刻艺术形式,上承先秦青铜艺术,下开两晋南北朝雕刻艺术的先河。长沙马王堆帛画西汉死者的灵魂面对无可避免的死亡,秦汉时期的人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灵魂观念。他们认为人死了之后,其灵魂并不会随之死亡,而是脱离了肉体,在另一个世界里永享安宁。这幅“T”形帛画就描绘了墓主人死后灵魂的历程。帛画在空间上分为三层,中间为人世,下部为冥界,顶部为天界,并通过俩条蛟龙将三部分联系在一起,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驭龙图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人物龙凤图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女史箴图(东晋顾恺之)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绘画线描(高古游丝描)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维护社会的稳定。洛神赋图卷(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本中国画绢本)(东晋)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表现了曹植与洛神之间若即若离的爱情。宣扬“百善孝为首”的石棺刻画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两河流域和古埃及?二、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艺术古巴比伦城巴比伦(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右岸,建于公元前2350多年,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两河流域的重镇。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曾是西亚最繁华的政治、经济以及商业和文化中心,这里还曾是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古巴比伦城复原图古巴比伦城遗址巴比伦“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楔形文字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垂死的牝狮(浮雕)〔亚述〕(公元前668~前627年)描写一头牝狮已身中数箭,是一种生命垂危之际的可悲形象。它的后腿无力把后半截身子抬起,而强壮的前爪仍然极其有力,挣扎着想让全身都站起来。它昂首怒吼,发出悲鸣,形象动人,给人以一种悲壮感。在亚述的其他雕刻都显得十分僵硬的情况下,这一块浮雕的完美性就显得特别突出。作为一种宫殿装饰性浮雕,它已超越了装饰本身的含义,成为古代亚述美术中最值得珍视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乌尔的齐古拉特(阶梯形金字塔神庙)公元前2250伊拉克乌尔古埃及艺术古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专制的王朝。国王被尊为法老,既是人间的君主,又是太阳神的儿子,统治者们利用宗教神秘的力量来统治国家。此后,埃及经历了古王国(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300年)、中王国(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200年)、新王国(公元前1071年——公元前332年)三个统治时期。纳米尔石板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第一王朝的遗物。这块盾形的石板以浮雕记录了第一王朝法老纳米尔(又译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的业绩。两面的内容:一面是法老头戴高冠――上埃及的王冠,右手举着权杖,左手按在跪着的敌人的头上,表示征服。因为是表现在神庙里,国王要赤脚,后面仆人替他拿着鞋。右角上一个人头盆上有六棵纸草花,象征俘虏了六千名埃及士兵;上有一鹰,是上埃及的图腾,即保护神荷露斯(Horus)的象征。下层表示在亡命的失败者。石板上端有两个牛头形的人像,是上、下埃及信奉的大神——塞特神。(牛也是国王的象征,有的壁画中国王加上一条牛尾巴)。另一面的上层内容:国王赤着脚,后面跟着一个为他提鞋的仆人,到一群高举着仪杖的军队后面看一个俘虏被杀头,右方还有两排被杀死的俘虏尸体。中层有两只长胫怪兽和管理人,内容不详,可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图像。下层是一只壮建的牛——法老的象征,它踩着敌人,并冲毁了一座城市。克努姆赫特普墓室壁画约公元前1900古埃及程式化和秩序感是埃及艺术的重要特点。人物的眼睛和肩部呈正面;脸、腿和手臂保持侧面(“三段式”);人物体形和大小则与地位的尊卑有关。埃及人遵循着这样的规则,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都包括在一个人的形状中。这样严格遵守规则大概也跟他们想行施巫术有关。法老像一般采用质地坚硬的岩石材料,制作上遵循着严格而系统化的工作程序,从长方石材的正、背面及左右两侧依次向内雕凿,直至预计的形象完成为止。这种方法使得雕像保留了石材棱角分明的特征,且人物不论站立或安坐,都必须正面对着观者,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形成所谓“正面律”。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距今约有5000多年历史,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M,因年久风化现高136.5M,地座正方形边长230多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切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10万人用了20年时间才完成。在仅次于胡夫金字塔的哈夫拉金字塔的东面,伏着一尊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它面朝着东方,似乎在向初升的太阳行注目礼。当年希腊的旅行家们走到这儿,不禁大叫起来:“斯芬克司!”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中的怪兽。其实狮身人面像在希腊神话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它和金字塔共同显示了法老生前的无上权威以及死后的灵魂不灭。胡夫王、卡夫拉王和孟考拉王金字塔埃及著名的建筑金字塔,就是专门为保护法老的遗体而修建的,金字塔在当时那些国王及其臣民眼里只有其实际的意义。国王被认为是掌握权力统治臣民的神人,在他们离开人世以后,就有升天归位,金字塔高耸入云大概会帮助他们飞升,他们还在墓室里写满符咒,帮助他们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埃及吉萨金字塔3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胡夫、海夫拉和门卡乌拉3位法老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建成的金字塔被用作陵墓。古埃及人相信死后永生,金字塔内的墓穴起初堆满了黄金和各种贵重物品。阿蒙神庙石柱大厅一瞥卢克索神庙方尖碑古埃及壁画彩陶女神远古埃及的雕塑造型自由奔放,重整体造型,艺术语言简练概括,大胆舍去一切人体细节,单纯到接近抽象,如今看来颇有现代感。埃及史前文化丰富,在尼罗河流域以耕织为主的农业部落很早就已形成,由实用发展起来的制陶工艺也趋发达。现今所见最早的作品是阿姆拉提时期的彩陶塑女像。这是立像,28厘米高,双手高举向内卷曲,头很小成蛋形,无眉目秀发,上身裸露,胸前垂挂两只娇小、对称的乳房,细腰宽臀,以起伏变化的曲线构成洗练、单纯的人体,腰际以上着棕红色,可能是赤裸的肤色,下身呈灰褐色,像是穿着简洁的裙子。从高举的双臂,随势弯曲的姿势看,好像在翩翩起舞,整个形象给人以生动活泼的动感。埃及王子和妻子像拉蔌荷特普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王子,他和妻子诺佛列特的坐像集中体现了埃及王族的雕像规则:人物正襟危坐,双腿并齐,男子右手横陈胸前,左手置于膝上;女子双手护胸,面容平静严肃,没有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流露。古埃及王国时的雕像常常是这样。王子除短裤外全身裸露,肩阔胸厚,肌肉丰健,蕴含着征服一切的力量,皮肤呈棕红色,可能是因为男子常常出征和常受日晒雨淋。女像则为淡黄肤色,娇嫩白皙,这是由于长期闺房生活养成的。这两尊像各有不同的美感。王子具有力的健美,妻子主要呈现出纯洁的柔美:清秀的面容两边分列浓密短发,身着白色连衣长裙,犹如曹衣出水,透现出丰腴圆浑的肉体,酥胸前突现一双丰乳,整个体态造型富有对称的匀衡美。雕刻的艺术语言极为简练,于概括中见刚柔变化,可谓古王国时期审美理想的典范作品。法老王门考拉和王妃双人立像宗教对埃及的影响很大,埃及人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甚至法老也必须借助宗教的力量来统治国家。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9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