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亿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宁德220kV树兜变配套110kV线路工程基础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宁德220kV树兜变配套110kV线路工程项目部2009年12月-1-批准:日期:审核:日期:编写:日期:宁德220kV树兜变配套110kV线路工程基础工程作业指导书1一、引用标准及编制依据:本工程建设单位制定的“工程建设创优规划”《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5版)》(国家电网基建[2005]255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05版)》(国家电网基建[2005]253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本);《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09·2-2004)《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2003版)《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226-87《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GBJ63-89)《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电力建设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3.5)《110kV福鼎树兜~秦屿线路工程相关图纸》二、适用范围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宁德220kV树兜变配套110kV线路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基础施工。本作业指导书有效期为发布之日起至工程竣工止。2、本标准规定了线路复测、分坑测量、土石方开挖、基础支模、浇制、接地等工序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明确了施工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文明施工要求。三、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新建110kV树兜~秦屿线路工程本工程采用四回、双回、单回设计,全线单回架设,长度约12.53km。本工程线路起自2福鼎220kv树兜变电站,终止于福鼎秦屿110kV变电站。本工程线路自树兜变出线,同塔四回架设约0.67公里后,与福鼎110kV白琳—秦屿线路开断接入树兜变工程秦屿侧同塔双回架设约7.16公里,该段线路同110kV福鼎白琳—秦屿线路开断接入树兜变白琳侧开断线路于规划的110kV树兜—太姥山线路双回同塔线路平行走向,下钻220kV树兜—太姥山牵引变I、II回线路后,平行该220kV线路走向,经山头山、岭头、老妖跑、小麻洋至水尾西南侧,右转再与220kV桐城—岚后线开断进树兜变线路平行走向至寥兰尾,跨同三高速公路后,经彭坑村、牛鼻头山、至流坑亭东南侧改为单回路架设,左转经梨湾头西南,再与原110kV白琳—秦屿线路平行走向至放牛大王西侧,右转经坑兜、北山、树后、杨府官、直路头、下尾,右转下钻220kV树兜—太姥山牵引变I、II回线路,再经外烟墩、岭尾、瓜园村接入秦屿变。1.2、110kV福鼎白琳~秦屿线路开断接入树兜变工程本工程采用四回、双回、单回设计。线路自树兜变出线,同塔四回架设约0.67公里后,分为两条双回路平行走向(白琳侧开断线路与规划的110kV树兜~太姥山线路同塔,本期架设单侧导线;秦屿侧开断线路与110kV树兜~秦屿线路同塔)至流坑亭,再分为两个单回路架设,分别接至110kV白秦线#21~#20、#22~#23档中开断新建转角耐张铁塔接回原线路。本工程线路长度约15.96公里,其中四回路段约0.67公里,白琳侧双回路段约7.18公里,秦屿侧双回路段约7.16公里仅架设单侧导地线(杆塔、基础、地线等工程师计入110kV树兜~秦屿线路工程),单回路段长约0.26公里。对原白琳~秦屿110kV线路重新松紧导地线2.616km,拆除导地线0.81km。1.3、地形地貌本工程所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1.4、交通情况沿线交叉接近的公路、乡村公路及步行山路较多。2、本工程简述项目名称:110kV树兜~秦屿线路工程工程参建单位:工程建设单位:福鼎供电有限公司工程设计单位:福建省宁德市电力勘测设计所工程施工单位:福州亿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3工程监理单位:北京中达联咨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3、主要技术特征3.1、新建110kV树兜~秦屿线路工程(300导线)线路名称新建110kV树兜~秦屿线路工程(300导线)起讫点线路起自福鼎220kV树兜变电站,终止于福鼎秦屿110kV变电站线路长度新建线路12.53km,全线采用单、双、多回路设计导线型号LGJX-300/25钢芯稀土铝绞线主要绝缘子全线悬垂、耐张串均采用加长型FXBW4-110/100型棒形悬式合成绝缘子(结构高度为1440mm)组装成串,跳线串采用ZF2-110/6.0型支柱合成绝缘子地线型号地线:本工程四回路段地线两根OPGW。单、双回路段一根为24芯OPGW,另一根为JLB35-70主要交叉跨越高速公路1次,县道及乡村公路7次,钻220kV4次,35kV电力线3次,10kV电力线2次,通讯线1次,跨变电站外房屋1处。工程地形山地约占80%,丘陵约占20%3.2、110kV福鼎白琳~秦屿开断接入树兜变工程线路名称110kV福鼎白琳~秦屿开断接入树兜变工程起讫点线路起自福鼎220kV树兜变电站,终止于流坑亭东侧原白秦线开断点#21~#22杆(白琳侧)、#22~#23杆(秦屿侧)杆中。线路长度新建线路12.53km,全线采用单、双、多回路设计导线型号LGJX-300/25钢芯稀土铝绞线主要绝缘子全线悬垂、耐张串均采用加长型FXBW4-110/100型棒形悬式合成绝缘子(结构高度为1440mm)组装成串,跳线串采用ZF2-110/6.0型支柱合成绝缘子地线型号地线:本工程四回路段地线两根OPGW。单、双回路段一根为24芯OPGW,另一根为JLB35-70主要交叉跨越高速公路1次,县道及乡村公路7次,钻220kV4次,35kV电力线3次,10kV电力线2次,通讯线1次,跨变电站外房屋1处。工程地形山地约占80%,丘陵约占20%4、基础1、工程地质4本工程路径经过区域的植补发育,多以极树、松树为主,夹少量杂树及灌木。线路经过区域的地貌可基本分为:低山:为线路路径主要地貌,海拔高程60m~300m,最大高差约100m,山体较宽大、地势相对较陡峭,切割较深。中低山:海拔高程200m~400m,山体较宽大、切割剧烈,少数地段山坡较陡,山体部分连接成短山脉。线路塔位大部分位于低山丘陵区,丘陵区覆盖层较厚,主要由第四系坡残积层和下伏基岩组成,基岩为花岗岩。2、基础配置根据上述工程地质情况及杆塔基础作用力,铁塔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斜柱基础,基础主柱纵向钢筋、底板主盘采用HRB335,其余辅盘采用HPB235,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20,采用普通硅本盐水泥,地脚螺栓为35号优质碳素钢。为更好保护环境,设计时采用铁塔长短腿和高低腿基础配合,部分杆位加砌挡土墙或护坡,以减少土方开挖,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同时为保护塔位,塔位高坡侧及基面,均设置排水沟。本工程基础型式规格及材料指标详见“基础一览图”,图号“ND08-S017S-D0100-05”。四.作业准备及条件1、开工前,必须对线路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线路走向、地形、运输条件、砂石料分布情况、基础浇制水源情况、水泥供应情况、劳动力情况、驻点情况等。2、线路调查时,预定砂、石、水泥的供应点或采集点后,应分别取样送相关单位,进行原材料检验,施工时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材料。3、水泥送检合格后,根据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规定,对水泥生产厂进行分承包方评价,确认其质量保证能力达到要求后,可以使用。4、施工用的经伟仪、塔尺、花杆、钢尺、皮尺、杠称、台称等计量器具,应按计量检验制度定期检验,并保证其在检验有效期内。5、基础钢筋、地脚螺栓,必须复检其长度、规格、外观质量,接地钢材应检查其质量证明和合格证。五.作业方法及工艺要求1、线路复测方法及工艺要求1.1线路方向规定:5(1)110kV树兜~秦屿线路工程与110kV福鼎白琳~秦屿开断接入树兜变工程塔腿编号从秦屿变~树兜变线路方向为前进方向,顺时针分别编为A、B、C、D。1.2各施工队测工在复测施工前,必须检查自己所使用的仪器,并掌握其性能及误差范围。1.3线路复测前,复测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或技术组提供的路径图、断面图、杆塔明细表等有关资料;了解沿线交通、地形情况;拟定复测计划,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复测记录表格。1.4复测工作以设计提供的塔位明细表、线路平断面图为依据进行复测。1.5若发现线路不直,转角度数、档距、基面、高差、跨越物标高等内容与设计图纸不符合时,应反复核实;若经证实有误,应立即通知项目部技术员。1.6复测作业中做好记录,必须在复测的当时认真填写《送电线路复测记录表》,复测结束后及时交技术组复核并报项目总工批准,以便今后工程的竣工验收及移交归档的顺利进行。1.7本工程的复测工作除测工一人外,前后视必须由技工配合。1.8以设计值为基准,复测误差不应超过如下标准:误差名称允许范围中心桩横向偏移小于50mm档距小于1%耐张塔转角小于1′30″杆塔位高差、危险点及交叉跨越距离小于0.5m(小号)AADCB线路前进方向(大号)62.作业方法及工艺要求2.1基础工程包括:线路复测、土石方开挖、爆破作业、基础材料运输、支模、浇制、养护、拆模等工序。2.2各施工队所使用的仪器必须贴有检验合格标签,测工在复测施工前,必须检查自己所使用的仪器,并掌握其性能及误差范围,在操作中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误差。2.3线路复测前,复测人员应熟悉设计或技术组提供的路径图、断面图、杆塔明细表等有关资料;了解沿线交通、地形情况;拟定复测计划,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复测记录表格。2.4复测工作以设计的断面图为依据,分别对下列项目须进行复测。复测档距是否符合塔位明细表给定的位置;复测塔位是否偏离线路位置;复测转角塔水平转角角度是否正确;复测相邻塔位的相对标高是否正确;复测塔位间被跨越物的相对标高是否正确;复测地形复杂、导线对地距离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是否正确;校核设计给定的基础施工基面是否符合;核对设计提供的《房屋撤迁明细表》和《交叉跨越表》是否符合,是否有新增和漏项。2.5复测作业中应做好记录,《送电线路复测记录表》应填写原始数据,复测结束后及时交处技术组复核并报监理部批准,以便今后进行移交归档。2.6复测应以设计原订的直线桩即“Z”桩为基准,同时应以“Z”桩来复核和校正转角桩(J桩)及方向桩(C桩)。为了避免各施工队交接处发生差错,特作如下规定:各施工队连续交接各自的复测记录。2.7线路复测完分坑前,应对塔基断面进行复测,校核塔位地形、基顶标高与原设计是否相符,基面开挖时必须注意铁塔长短腿及基础加高配置情况,切不可贸然开方。2.8本工程塔位中心桩必须保留,如因开挖,而无法保留的,开挖完成后必须恢复,因此分坑时,杆位前后必须钉出足够恢复中心桩的辅助桩。为确定恢复后中心桩的高程,每基塔位在分坑时必须钉出一个高程桩(可以在某个可靠的辅助桩上测出高程即可)。高程数据和位置在记录本上作记录。3分坑方法及工艺要求73.1对于基础顶面不等高塔位,用斜距控制法测量,如下图所示:Lβ经纬仪横轴中心SHA仪器支于中心桩O,用钢尺量取A点到经纬仪横轴中心的斜距S;测出经纬仪与A点间垂直角J(度盘数)。则O点到A点之间的水平距离L及高差H按下式计算:L=ABS(S×cos(β))=ABS(S×cos(90º-J))=ABS(S×sin(J));H=S×(cos(J))+仪高注:ABS-绝对值;β-经纬仪水平轴线与斜距线形成的夹角;J-经纬仪垂直度盘读数。如计算出的H为“-”值时表示A点低于O点;如计算出的H为“+”值时表示A点高于O点;3.2本工程设计院设计针对具体塔位地形,3.3分坑注意事项:a).分坑测量工作必须在复测工作结束后才能进
本文标题:基础工程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1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