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话实说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丛生。船公说:“船小负载中,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个都不舍得丢,船公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把“诚信”抛入水中。问题:1、如果你是那个年轻人,你会丢掉哪一个?2、如果抛弃的不是一个背囊,而是只剩下一个背囊时,你会把什么留下?《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集。全书记载了从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陈太丘与友期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注意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a.同学们自读课文,推敲朗读停顿。•b.请一位同学展示朗读成果,我们一同来修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自学指导一(8分钟)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相约而行。期,约定到达才嬉戏“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等待不是丢下,舍弃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说;“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拉回头看我爸爸就感到惭愧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无信-------暴躁易怒------粗鲁------------无礼------------知错能改------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1、无信“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明白事理(懂礼识仪),性格直率,聪敏。自学指导二(8分钟)“期日中,过中不至”“友人便怒”“非人哉!”“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学生表演,复述故事•请三个学生分别扮演陈太丘、陈太丘朋友、元方,表演故事,要求展现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讨论: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明确: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个守信的人在《期行》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作用。“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补充: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兄、家姊、舍妹(弟)、犬子6、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参考答案: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1、通假字:尊君在不2、古今异义:陈太丘与友期太丘舍去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通(否)古:约定今:日期古:离开今:前去,前往古:拉今:引用古:回头看今:照顾当堂训练(8—10分钟)4、重点语句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午过了那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到。(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德,至今流传。相信咱同学也知道这样的故事,下面就请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故事。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拓展阅读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本文标题:《期行》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1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