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练习题
《4.1社戏》练习题【课内四基达标】一、给加黑的字注音。归省()行()辈泊()弥()散着旺相()中()状元潺潺()凫()水二、改正下列句中不规范的汉字。1.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改写为2.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改写为3.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改写为4.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改写为三、解释下列词语。归省:撺掇:依稀:弥散:凫水: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黑词的词性。1.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2.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3.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4.立刻近岸停了船。()五、填空题:1.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动词。三四人径奔船尾,了篙,退几丈,转船头,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2.选词填空(1)那时我的祖母还康健,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所以不但因为虽然因此)(2)我们年纪都相仿,论起行辈来,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因为、但、但是、却、虽然)(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句子中省略了的词语补充出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_,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3.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1)那火接近了,是渔火。(果然居然)(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到说不出的大。(扩展伸展舒展)(3)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期望盼望希望愿望)(4)母亲便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宽慰安慰欣慰)4.文学知识填空。(1)《社戏》的体裁是,作者是我国伟大的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和《》(2)课文第一部分写平桥村是我的,是因为:(A);(B);(C)。第二部分写去赵庄看戏前的,在的帮助下,首先解决了的问题,接着摆出了三条理由:(A);(B);(C)。并用的话作了保证,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第二部分写去赵庄,详写了,,等情节。第四部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结束全文。六、简答题:1.“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戏”、“豆”好在哪里?2.课文不仅写了一群聪明活泼、热情好客的小伙伴,还写了六一公公送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这篇小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阅读。(一)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1.这段主要的描写手法是描写,从视觉方面写;从听觉方面写;从嗅觉方面写。2.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B.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C.写美的景色来陪衬船航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D.写航船的速度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山是不动的,动的是船,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是,其作用是。5.“但我还以为船慢”表现出我的心情。6.“似乎听到歌吹了”是比喻句吗?为什么?7.“我”的心情从“沉静”到“自失”是因为,“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此句的意思是。8.文中加黑的“他”指哪种声音:9.在这三段里,我心情是变化的,请在空格处简要地写出变化的过程:□→□→自失10.第二段中的“那声音”指的是第一段的。11.“朦胧”一词的原义是,词性是,在这里当词用。12.这段文字中的“我”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是。13.以上这段文字有不少带“的”字的短语,从下列句子中的加黑的短语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B.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C.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D.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二)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里,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也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中,却又如初来未到的时候一般,又缥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1.给加黑的字注音。几乎:()似的:()2.划“”的“模糊”一词,原来是词,在这里是词。3.这两段都是以描写为主,描写的对象都是。4.第一段是写见到的景物,第二段是写见到的景物。5.第一段写戏台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用横线画出修辞句。【能力素质提高】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得天独厚①她进考场时有点惴惴不安。单位派她和他参加出国选拔外语考试,而出国名额只有一个。不过她很快就恢复了自信。因为她的学习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真的,有两台录音机,还有一个带电子表的袖珍半导体收音机,在外事部门工作的父母不但充当了她的义务家庭教师,还为她搜集了大批外文报刊资料。而她那经济拮据的对手所拥有的最有力的工具,只不过是一台年代久远的半导体收音机。有好几次,他不无羡慕地对她说:“你的条件真好!”那声音是诚恳的。②他进来后,坐在位子上,从衣兜里掏出一支老掉牙的钢笔,“那大概是他爸爸传下来的。”她想。这时,他回过头来看见了她,冲她微微一笑。她想把这笑解释成恳求她手下留情,不过却感到他像是挑战。③考试成绩揭晓,他以令人惊讶的高分当之无愧地夺走了出国名额。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致于她羞于在同事面前提起自己成绩单上的那个数字。④回到家里,她什么也不想干,只是望着那一百多盘录满教材的磁带,望着整整齐齐地站在书柜上的那一排排簇新的字典、工具书和各种版本的模拟考题。“你的条件真好!”她又想起了这句话。不过这次,她从中品出的是另外一种滋味。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揭晓()簇新()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A.差距()B.出差()C.模拟()D.模样()3.本文第④段中使用的修辞方法是。4.本文用“得天独厚”作标题,其用意是()A.告诉读者主人公有着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是值得羡慕的。B.强调要想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必须要有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C.告诉读者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取得好成绩的保障,只有勤奋才会出成绩。D.强调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害了她,告诫读者要想取得好成绩,绝不能有好的物质条件。5.本文叙述的人称是。6.对主人公“她”运用最多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描写。7.“她进考场时有点惴惴不安”的原因是()A.她的条件尽管得天独厚,但还比不上竞争对手“他”的条件。B.她怕考试题目太难,自己做不出。C.外语考试的人太多,而出国名额却只有一个,竞争太激烈。D.她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却不曾好好利用过它们,学习不够努力,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8.“她的学习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所指的内容除划线的句子外,还包括什么?9.本文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来写“她”和“他”。本文明写的是“她”和“他”在上的对比,而暗含在情节中,实际上是“她”和“他”的的对比。10.这篇小说通过把“她”和“他”对比,说明了什么?二、甲同学的母亲不幸去世,他非常悲伤。请你用一段写景的文字来烘托他这种心情,要求不少于100字。【渗透拓展创新】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根据文段用A表示赵庄,B表示松柏林,C表示渔火,在下图中用符号标出它们的大致位置。【中考真题演练】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稿,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伯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一项是()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景物描写。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参考答案【课内四基达标】一、xǐnghángbómíxiàngzhòngchánfú二、1.漂渺(缥缈)2.胡(糊)3.尝尝(**)(此*号为口旁右加尝)4.他(它)三、略四、1.动词2.动词3.动词4.动词五、1.拔点回驾2.(1)虽然因为所以(2)但却因为(3)我们(他们)橹摇着声音声音船;3.(1)果然(2)舒展(3)盼望(4)宽慰4.(1)小说鲁迅文学《呐喊》《彷徨》(2)乐土A.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B.可以免念《诗经》读难懂的话。C.可以放牛钓虾,体验到许多乡间生活的乐趣。风波双喜船。A.船又大B.迅哥儿向来不乱跑。C.我们都是识水性的写包票。看戏月夜航行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六一公公送豆。六、1.因为这是在乐土上看的戏,是在乐土上吃的豆,这是日后看戏、吃豆无法比拟的。看戏、吃豆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无限乐趣,以及少年朋友诚挚的友谊。2.六一公公的宽厚、好客,进一步表现平桥村人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品德。3.小说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谊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七、(一)1.景物豆麦、月色、连山、渔火,笛声,豆麦和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2.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D4.比喻,拟人以动写静突出船行之快5.急于到赵庄看戏的迫切6.不是,因为是写人物内心的一种感觉。7.的诗情画意般的景色之中。8.那声音大概是横笛9.兴奋、沉静。10.歌吹11.月光不明,形容词,动12.作者虚构的人物即迅哥儿鲁迅自己13.B(二)几乎jī,似的shì2.形容动3.景物,戏台4.来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返航途中5.比喻划线句(略)表现少年“我”心目中的社戏是迷人醉人的,为后文赞美社戏伏笔,起突出主题的作用。【能力素质提高】一、1.公布崭新2.略3.拟人4.C5.第三人称6.心理7.D8.对手经济拮据,自己还拥有众多的工具书等资料9.对比物质条件精神上10.说明物条件及成就不能划等号。二、略【渗透拓展创新】略【中考真题演练】D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2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