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02:11:521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要点:社会保障的发展线索与发展规律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改革取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进程社会保障学02:11:522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二、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导言02:11:523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一、划分依据P41: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键物质基础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项目内容社会基础导言部分导言02:11:524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一、划分依据:3.政府介入程度——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分水岭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客观标志导言部分导言02:11:525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二、阶段划分:1.依据政府介入程度: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济贫制度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导言部分导言02:11:526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二、阶段划分:2.依据不同时期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社会救助型阶段社会保险型阶段社会福利型阶段导言部分导言02:11:527第一节慈善事业阶段一、社会背景P44:不发达的农牧社会经济、政治、社会因素二、构成慈善事业的三大支柱P45宗教慈善事业:台湾的大乘佛教骨髓干细胞官办慈善事业:“仓储后备”(《天下粮仓》)、“以工代赈”民办慈善事业:宋代的范仲淹、朱熹,清末的熊希龄、香港的东华三院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02:11:528——资料来源:台湾佛教见闻记1998年材一搜网台湾大乘佛教的主要思想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而表现在修行上,则是破除自我,慈悲济世,从利他中完善自己。搞得最出色,要属证严法师创办的慈济基金会,这是一个专门的慈善团体。自1966年创建以来,目前会员已有461万之多,从慈善、医疗、文化、教育的四个方面慈济社会。第一节慈善事业阶段资料:台湾的大乘佛教的慈善事业02:11:529一、济贫救难:济贫:如低收入户长期济助,给他们以白米实物济助、医疗济助、义诊济助、孤贫丧葬济助。救难:如水灾、火灾、风灾、震灾,及重大意外事故的紧急救助。仅在台湾省内,自1966年起,济助全省各地的贫病急难,已逾123万人次;累计送达贫户手中的救济金额已超过17亿元。截至1994年底,长期接受该会济助者,每月达16000户,每月的救济金一千余万元。此外,他们还走出台湾岛,为大陆、孟加拉、外蒙古、衣索匹亚、尼泊尔、泰北、卢安达、柬埔寨、南非、几内亚比索、车臣等地,赈灾救难,贡献他们的爱心。其他佛教团体,像佛光也专设有冬令救济会,急难救助会等,扶危济困。第一节慈善事业阶段资料:台湾的大乘佛教的慈善事业02:11:5210二、医疗:慈济基金会自1972年初,在花莲市成立义诊所,随后又创建了慈济综合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疗网中的大林分院,儿童发展复健中心。旨在治病救人,给病人以爱心、尊重,慈济的医生、护士都真诚的爱护病人。另外还有数百名的志工,奔忙于医院的各个角落,随时为病人提供服务。有些病人病愈出院了,志工们还会打电话或亲自上门慰问,医院中为病入晚期的病人,设有心莲病房,除了环境之优越,还给予宗教生活的关怀。“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是亚洲最大的骨髓资料库,为血液疾病患者提供了生存希望。第一节慈善事业阶段资料:台湾的大乘佛教的慈善事业02:11:5211三、教育:台湾佛教界将要创办五所大学,已经招生的有华梵工学院、慈济医学院、玄奘人文社会学院;还有佛光大学、法鼓大学,正在筹建中。佛教办的大学不仅是传授社会知识,更要达到培养学员拥有健全心态,高尚品德的效果。在参访慈济医学院时,笔者看到学生穿统一校服,吃自助素食,一餐只要花十元钱(台币),就可以随便吃。据说这样做是为培养学员的慈悲心,避免他们的攀比心,学院课程中设有茶道、花道、书画,禅修的课程,以陶冶学员的情操,又设慈善的爱心教育,以培养学员之爱心。就如解剖尸体这个问题,他们对解剖的每一具尸体,都十分的尊重,他们称尸体为“大体老师”,在解剖尸体前要举行诵经仪式,解剖完了,要重新缝合,穿上证严上人特制的衣服,送去火化,然后将骨灰供在医学院中。第一节慈善事业阶段资料:台湾的大乘佛教的慈善事业02:11:5212第一节慈善事业阶段三、慈善事业阶段评价1.是一种自发行为,与自然经济相联系,不是现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救济。社会成员互助互济→世俗的慈善事业→宗教的慈善事业→政府介入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02:11:5213第一节慈善事业阶段三、慈善事业阶段评价2.可以算是社会保障的起源。尽管层次极低,却说明了:1)人类社会对社会性保障机制是需要的;2)提供了他助与互助的道德基础;3)提供了某些可行的解贫济困方式与手段3.是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救助活动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02:11:5214第二节济贫制度一、社会背景P47: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圈地运动社会动荡宗教无力二、济贫制度的发展1.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与济贫制度的确立2.1723年济贫院制度3.1782年柏格特法4.1834年又颁布了新《济贫法》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02:11:5215第二节济贫制度三、评价:相对于慈善事业是一种进步——国家承担最终责任仅是一种社会救济型的保障——“仁政”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发展的一个过渡——初级阶段。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02:11:5216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一、形成时期(1883-1934)——以德国为标志二、蓬勃发展时期(1935—1947)——以美国为标志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以英国为标志四、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欧洲为标志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02:11:5217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一)产生的大的社会经济背景P51: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工人成为社会主体、群体风险加大(二)德国的具体情况:1.国家刚刚统一,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2.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催化剂3.德国的改良主义(新历史学派)——理论依据4.俾斯麦政府政治统一及强国的要求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02:11:5218德国历史资料——三个帝国一个共和国1.第一帝国:962—1806,神圣罗马帝国时期。1806年被拿破仑一世推翻2.第二帝国:1871—1918,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普奥对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1871年普法战争)统一起来的。一战瓦解。02:11:5219德国历史资料——三个帝国一个共和国3.魏玛共和国:1919—1933,联邦共和国。在《魏玛宪法》4.第三帝国:1933—1945,法西斯帝国希特勒5.1990年东西德实现政治统一。02:11:5220俾斯麦其人生平年代1815—1898其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铁血宰相”——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1871年统一德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02:11:5221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一)产生的大的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工人成为社会主体、群体风险加大(二)德国的具体情况:1.国家刚刚统一,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2.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催化剂3.德国的改良主义(新历史学派)——理论依据4.俾斯麦政府政治统一及强国的要求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02:11:5222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三)形成时期的社会保险法的主要内容: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保险法——三者于1911年被确定为德意志帝国统一的法律文本,另增《孤儿寡妇保险法》而成为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史称“帝国社会保险法典”。1923制定了《帝国矿工保险法》1927年,《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至此,德国建成了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02:11:5223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四)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的特点:1.覆盖范围小——正常工资收入者;2.保障水平低3.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强调调和阶级矛盾。4.颁布的都是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全国性的整体制度尚未形成。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02:11:5224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五)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理由在于:制度性社会性公民法定权利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02:11:5225二、社会保障制度蓬勃发展时期(1935—1947)以美国《社会保障法》的制定并颁布为标志具体历史背景:(一)经济危机(二)凯恩斯经济理论(三)罗斯福新政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02:11:52261.经济上影响:1/3工人失业(1500万);28%的人无任何收入来源;1/6的人靠救济金度日,老年人濒临绝境:2.对人口及家庭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提前退休,子女和济贫院难以为济3.打碎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自我负责理念,强烈震撼了美国社会制度的根基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02:11:52271.就业一般理论: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2.有效需求管理理论:有效需求不足源于消费和投资不足,而消费和投资不足又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所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投资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流动偏好规律——手中持有现金3.投资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乘数理论——总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1/(1-r)加速原理——收入或消费品的轻微增长会带来资本品的大幅度增长,收入对投资水平及其变化有加速影响。凯恩斯经济理论02:11:52284.政策主张:一是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另一方面是提高消费倾向扩大消费。(1)有效需求管理政策首先,财政政策居于主导地位:A扩张性财政政策(赤字财政)B补偿性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情况变化,扩大或紧缩支出)其次,货币政策放在了次要地位。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政策)(2)剌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A力主消费支出。鼓励政府消费B主张实行高额累进税,进行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凯恩斯经济理论02:11:5229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制定并颁布《社会保障法》,把充分就业作为新政的首要目标,并通过实行老年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并使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02:11:5230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集中表现:1.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2.多元筹资模式: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共同支付3.在保障范围上,涉及面不广,限制条件严格1935年的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家对公民的保障程度,但仍然强调公民福利主要应由公民自己解决的信念,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和具体国情。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制度蓬勃发展时期(1935—1947)02:11:5231二、社会保障制度蓬勃发展时期(1935—1947)评价:不是福利国家,为什么没有建成福利国家?1.受凯恩斯主义的直接影响:以维护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为目的(初衷)2.罗斯福的认识:社会保障法案不是一个致富计划,不会为人们提供充分的保障,只能对美国公民提供最低的生活条件,或者说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3.受美国国民传统和价值观影响:极力维护个人自由与市场自由。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02:11:5232三、社会保障制度繁荣时期(1948—1979)(一)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历史背景1.福利经济学的深远影响2.贝弗里奇报告3.客观条件(二)英国福利国家的具体表现(三)繁荣时期的表现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02:11:5233(一)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历史背景1.旧福利经济学的深远影响理论基础:基数效用论和局部均衡论理论观点:经济福利将随国民总收入的增加
本文标题:2.社会保障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2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