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最终版
《论语》中的修身之道在“四书五经”之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论语》了。当咱们还是学生时,语文课本里就有《论语》的节选。在《论语》之中涵盖着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而“修齐治平”是儒家思想的精华。这个“修齐治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个顺序来看,先“修身”,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熟。然后再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也就是“齐家”。进而就要有改善社会,治理国家的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按照这个逻辑顺序,“金字塔”的基石就是“修身”。可见“修身”的重要性。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众所周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大道理,而是针对我们个人,看看《论语》中有哪些内容是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我个人认为,论语中的十项原则就是帮助我们“修身”的法宝。这十项原则就是“恭、敬、正、宽、忠、信、俭、惠、让、敏”。恭,有貌思恭(《季氏》),居处恭(《子路》),其行已也恭(《公冶长》),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恭则不侮(《阳货》)。敬,有执事敬(《子路》),修己以敬(《宪问》),即是“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之意。正,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正颜色,斯近信矣。”(《泰伯》)宽,有宽则得众(《阳货》),居上不宽吾何以观之矣(《八佾》),人不知而不愠也是宽,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亦是宽。忠,有事君“能致其身学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与人忠子路为人谋而不忠”(《学而》)。信,有“谨而言,敬事而信,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民无信不立”(《颜渊》),“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信而后谏,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子张》),“信则民至焉”(《尧曰》)。俭,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雍也》)惠,有“其养民也惠”(《公冶长》),“君子惠而不费”(《尧曰》),“惠则足以使人”(《阳货》)。让,是谦让、谦逊,多问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为政,这就是一种让。敏,有“敏则有功”(《阳货》),“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好古,敏以求之。”(《述而》)这十项原则阐述的就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并且它们之间还有着相互的联系。其中恭与敬是并列关系,有恭则必敬,有敬则必恭;正与宽是内外关系,以正律己,以宽待人;忠与信是先后关系,只有待人以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俭与惠是内外关系,俭是要求自己,惠是对待别人;让与敏是前后关系,对非“仁”的事尽量让,对“仁爱”的事才能尽力敏。如此则孔子的修身达人成为了一个由内而外的经纬互织的伦理系统。现在知道了这十项原则,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是春晚的一个小品,麻花团队讽刺的就是一个社会现象——扶不起的老太太。本来是好心做好事,然而却被无赖为撞人的人。不但受委屈而且面临赔偿。归根结底这是没有“信”。我们要将道德修养提高到一定水平,便一定要使道德品质“主忠信”。一切言行举止都要以忠、信为宗旨,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论语》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的教学内容其中两点便是忠、信,可见忠信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中占据十分崇高的地位。所谓“忠”,是指对人对事尽心尽力,从另一个方面讲,也就是要真心诚意、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人。孔子反对虚情假意的交友行为,他说:“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论语·公冶长》)。此外,孔子还认为,真正的朋友不是以取悦方为目的,而是要敢于向朋友提意见,孔子称之为“忠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人以正直自居,他们喜欢向朋友提意见,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帮助朋友改正错误,而是带有揭他人之短以掩自己之不足的味道,这是有悖于“忠”的思想的。而所谓“信”,就是诚实不欺,言行一致。虽然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然而当今社会巧言令色的人却比比皆是,欺诈盗窃的新闻也常常见诸报刊杂志,人们不再相信身边还有“活雷锋”,人们也不再愿意去当“活雷锋”,不仅如此,人们对于为数不多的、仍然小心翼翼地当着“活雷锋”的人还嗤之以鼻。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这种局面长期存在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社会关系,而且对社会安定也起着负面的作用。“(不)学则不固”是讲所学的知识和美好的品德需要巩固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便说明了道德素质的培养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道德修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在心里撒下道德的种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道德的习惯成为指导我们行为的风向标。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将已有的美好品质得以发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取人之长,让自己的德行趋于完备。巩固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水平需要持之以恒,这样,我们美好的德行才能得到巩固,展现其应有的光辉。道德素质的提升还需要良好的环境,那就是“无友不如己者”。人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那么,外界环境对道德的培养就必定会有多多少少的影响。孔子所提倡的结交朋友的原则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交朋友,一定要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的优秀。交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有人说,你的水平,就是与你最亲近的5个朋友的平均水平。结交良友,聚拢人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经营自己,走向完美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有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一次,一个号称很优秀的学生要转学到学校的特长班。老校长并没有问这个学生以往的成绩以及表现,而是要他写下他在原来学校所结交的朋友的名字,并让这个学生注明他的这些朋友在班里的学习名次和表现。后来,老校长并没有同意这个学生的转学请求,因为他所结交的朋友,没有一个是优秀的。记得一位教育专家对家长说过,你的孩子从学校回来后,你没必要去问他们的学习成绩,你问他们结交了谁为朋友,你就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了。我认识一个老实巴交的孩子,由于交友不慎,结交了一些坏朋友。有一次,这帮人去干违法的事情,这个孩子并没有去。但事发后,他还是与那帮人一起被抓了进去,原因是,他曾经帮助那些人联络过消息。有道是:“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就是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就是说明了外界环境对人生活发展的影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样,我们的德行才能有上升的空间,使自己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在这句话中体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俭”字。古往今来,节俭是我们现在最为倡导的,正所谓“节约型社会”嘛。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从古至今昏君往往不节俭,比如商纣的酒肉池林,隋炀帝大肆修建行宫。按我们的话说,这样奢靡往往没有好下场。以上二位不就亡了国嘛。就小人物而言,也是会跌跟头的。《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则:石崇的厕所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官员刘寔年轻时很贫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外出,每到一处歇息,从不劳累主人,砍柴挑水都亲自动手。后来官当大了,仍是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出来,笑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石崇说:“那是厕所!”刘寔说:“我享受不了这个。”遂改进了别处的厕所。“过,则无惮改。”知错就改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道德素质。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了过错就要勇于改正。《负荆请罪》中廉颇将军就是知错就改的典型。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子罕》),我们只有不断在实际行动中修正自己的行为,最终才能够使自己学习和巩固的美好的道德品质更加尽善尽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比方说,有一个烂苹果自己都不想吃,千万不要把它送给别人吃。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另一个人。有一个同学,很喜欢周杰伦歌曲,于是就把周杰伦的海报贴满了整个宿舍,又不厌其烦的给人们讲述他的经历,终于找来了周围同学对他的反感。可他最后还很委屈的说:这么厉害的人,难道你们不敬佩他吗?诚然,JAY的名气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欢他一个。那位同学很喜欢周杰伦,是没错。但如果把这种喜欢,横加与别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对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论语》作为儒学之经典。“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吼吟”(赵歧《孟子题辞》)。无论是在个人道德、学识修养上都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生生和谐”的人类世界正是我们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把握和理解基础上的发展。儒家哲学中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借鉴。《论语》更是我们传承儒家的一条途径,作为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古籍,我们还要批判的继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孔夫子的思想光辉照耀当今我们这个时代,让古代优秀的文化部不
本文标题:《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最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4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