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品小杜七绝,窥忧世情怀---——《泊秦淮》语文主题学习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品诗作。2、诵读诗歌,悟主题。3、感受诗人怀才不遇、感时忧世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1、诵读诗歌,领悟主题。2、感受诗人怀才不遇、感时忧世的情怀。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看图猜诗,分别是杜牧的额《清明》、《山行》,引出作者及课题。(二)常识回顾,说说你之前了解的杜牧,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三)学习《泊秦淮》1、解题。题目中“泊”、“秦淮”的意思。2、学生自读,师范读,生齐读,体会感情基调。3、品读《泊秦淮》结合注释和解析文字自主读诗,完成下面任务: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②说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荒淫无度醉生梦死的官僚统治者们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深切的忧虑。五、主题拓展品读先自主阅读杜牧《赤壁》、《江南春》、《过华清宫》其一,三首七绝诗,然后小组选择其中一首合作品读,准备展示。要求:按照写作背景,语句理解,主题思想,知人论世的方法做好分工,有主持、依次序、有总结。小组学习展示《赤壁》后,师总结,诗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也借史事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小组学习展示《江南春》勾勒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景图,其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历史讽刺那些统治者沉迷求仙拜佛,追求长生不老,终日不理朝政,昏庸无道,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小组学习展示《过华清宫》其一,作者借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纵情享乐,揭露了他们荒淫误国的罪行。六、小组齐读品读的诗歌,全班齐读《泊秦淮》,思考从以上四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牧?怀才不遇空忧世,天纵奇才洞古今。七、布置作业:课下登录“古诗文网”,品读杜牧诗文,感受其才华横溢、胸怀大志却又怀才不遇、风流不羁的复杂情怀。八、教后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杜牧的额《泊秦淮》拓展阅读诗人的其他诗篇,了解诗人忧国忧时怀才不遇的情怀。课堂流程设计合理,小组合作探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文代文,体现了主题阅读的特点。
本文标题:泊秦淮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8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