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七章环境卫生案例:李某,女性,46岁,因昏迷急诊入院。清醒后主诉:近一个月经常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牙龈出血。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呈贫血面容,血压110/65mmHg,心肺(-),白细胞计数2.5×109/L,中性粒细胞1.3×109/L,血小板50×109/L,红细胞3×1012/L,血红蛋白60g/L;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正常。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请问:要明确病因,还需要了解患者哪些问题?案例:进一步询问得知,三个月前,李某装修一套60平米的住宅,入住新房二个月后出现上述症状。经环境检测中心对其住房进行室内环境检测,结果发现室内环境中甲醛超标12.6倍,挥发性有机物超标3.3倍。作为新发病例的第一见证人临床医生,如何应用大的卫生观将预防和临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目的1.描述环境有害因素来源及对健康的危害2.解释环境相关概念、食物链和生物放大作用在环境污染及对健康危害中的作用及意义3.应用环境卫生知识收集疾病相关的环境接触史学习目的4.列举“公害事件”并讨论其危害及预防5.讨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原则6.了解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策略及决定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因素内容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一、环境相关概念环境卫生:以人类及其周围环境为对象,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自然环境:指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由各种物质因素所组成。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原生环境(primitiveenvironment)天然形成的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次生环境(secondaryenvironment)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了变化的自然环境。这种变化可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社会环境: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体系。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二、环境组成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三、环境污染来源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人为因素有害物质的来源自然因素有害物质的来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人为因素有害物质来源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一、空气污染的来源空气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来源生活环境职业环境交通运输1.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物质2.工业生产中燃料的燃烧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来源1.生活炉灶和烹调油烟2.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及物品3.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4.室内人员的活动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smog)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按其性质一般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物。二、水污染的来源水中有害物质来源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三、土壤污染的来源土壤污染: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农药和化肥等对土壤的污染。固体废弃物型污染水型污染气型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水灌溉农田而污染土壤。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至地面而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有铅、镉、砷、氟等。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泥石流地震自然灾害产生的有害因素环境有害因素及其来源自然灾害产生的有害因素饮用水供应系统被破坏居住条件被破坏燃料短缺食物短缺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一、环境有害因素接触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二、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死亡患病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作用强度潜在健康效应对健康有害影响机能代偿疾病前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1.生物标志物:几乎包括反映生物系统与环境中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任何测定指标。环境致病因素的建康效应(1)接触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xposure)是指生物材料中存在的环境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其含量的高低可反应机体对其毒物的接触水平。(3)易感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susceptibility)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2)效应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ffect)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2.选择生物标志物的原则: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足够的灵敏度。有足够的稳定性,便于样品的运送、保存、分析。分析的重复性及个体差异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取样时对人体无损害,能为受试者所接受,技术易于掌握。环境致病因素的建康效应三、决定环境有害物质对健康影响的因素机体因素环境有害因素的联合效应污染物因素健康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污染物因素剂量-效应关系即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生物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理化性质作用时间作用剂量剂量-反应关系是指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在接触其有害作用的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表示。1.健康状况2.生理状况3.遗传因素4.营养条件多种环境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additivejointaction)多种环境有害物质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之和。协同作用(synergism)两种或更多环境有害物质同时摄入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大大超过单个因素引起的效应之和。单独作用(singleaction)摄入人体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效应各不一样。拮抗作用(antagonism)环境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其联合毒性低于任何一种化学物单独作用的毒性。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四、环境污染及对健康危害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直接危害间接危害急性中毒慢性炎症变态反应致癌作用非特异性疾病多发形成酸雨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室内空气危害健康1.急性中毒: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造成急性中毒。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煤烟型烟雾事件——大量煤烟和工业废气排入大气中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伦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光化学烟雾:由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强烈日光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浅蓝色烟雾。美国洛杉机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时间:1986年04月26日原因:操作失误后果:当场死亡2人,204人受伤,13.5万人被迫疏散;目前有250万核辐射受害者处于医疗监督之下。核辐射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多。生产事故——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2.慢性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4.致癌作用5.非特异性疾病多发3.变态反应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43%到达地表43%折回宇宙空间地表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地表释放出红外线CO2吸收地球释放出的红外线1.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危害(1)酸雾刺激呼吸道并发生慢性炎症。(2)水体酸化,水生生物生长受到影响,鱼群减少,影响水体自净。(3)腐蚀建筑物,破坏输水管网,使水质恶化。2.形成酸雨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1)皮肤癌增多(2)光化学氧化剂增加导致的健康危害(3)免疫系统抑制(4)皮肤老化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3.破坏臭氧层水质污染: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体而传播的疾病。1.介水传染病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①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如水源经常被污染,则病例终年不断;②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2.慢性甲基汞中毒长期接触被汞(甲基汞)污染的环境造成摄入者体内甲基汞蓄积并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钩端螺旋体和炭疽病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慢性中毒(例如:农药污染)致癌、致畸、致突变公害病(例如:痛痛病)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层化学元素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摄食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特异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特征1.有明显的地区性,即病区人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病区人群。2.外来的健康人进入病区一定时间后也可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3.迁出病区的健康者不再患该病,迁出的患者如果病理改变是可逆的,病情会缓慢减轻或痊愈。4.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因子,该病的发生会减少或消失。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一、碘缺乏病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出一组疾病的总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是指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的碘,而引起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临床症状肿大的甲状腺压迫气管和食道可引起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痉挛性咳嗽等刺激性症状。囊性变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当囊内出血时可突然出现疼痛,腺体急剧增大。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诊断指标1.生活在缺碘地区或高碘病区的居民;2.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3.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诊断参考指标1.尿碘低于每50µg/g肌酐,甲状腺吸碘率呈饥饿曲线;2.B超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容积超过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值。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分型标准1.弥漫型:甲状腺均匀肿大,质地较柔软,可摸到结节,B超查不出结节。2.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常见于缺碘的成人,特别是妇女和儿童。3.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严重碘缺乏造成的,以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临床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肿,可概括为呆、小、聋、哑、瘫,故又称之为地方性呆小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诊断标准必备条件:1.患者出生或居住在碘缺乏病区。2.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低下)。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辅助条件1.神经系统障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2.甲状腺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躯体发育障碍、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迟、皮肤和毛发干燥等、血清T4降低和促甲状腺激素升高。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临床分型1.神经型—以明显的智力低下和神经综合征为主要表现。2.黏液水肿型—以黏液性水肿为特点,表现为体格矮小或侏儒、性发育障碍和克汀病形象。3.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类主要表现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防治原则1.碘盐和碘油——Ⅰ度甲状腺肿只要坚持补碘可逐渐好转,无需治疗。2.口服碘剂和甲状腺激素——补碘效果不好的可口服碘化钾片、甲状腺片、左旋甲状腺素(
本文标题:第十七章-环境卫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8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