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14使用时间:2016-04-07编制:袁德刚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1《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学习目标】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自主梳理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欣赏文章的语言魅力。【资料助读】1.走进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寡人之于国也》等已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被采纳。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伟大的儒学大师,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2.《孟子》简介《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作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严谨。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语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研读教材自主梳理】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1.填然鼓之()2.王无罪岁()3.谨庠序之教()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14使用时间:2016-04-07编制:袁德刚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2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直不百步耳()三、写出下面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申之以孝悌之义()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弃甲曳兵而走()四、翻译下列句子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预习自测】这篇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本文标题: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8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