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鱼我所欲也》复习课课件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第二课时翻译1.回顾作者2.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4.现实意义的理解。5.背诵课文复习目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齐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孟子,名,字.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孔子的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宋代朱熹把《孟子》和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轲子舆战国思想教育儒《大学》《中庸》《论语》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重点字词、翻译及理解其内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想要的同时得到舍弃大义重要比苟且偷生祸患通“避”,躲避比……更重要生命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假如什么手段不可用呢仅仅不丢掉朗读第一段,翻译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生命也是我喜爱的.欲:想要,喜爱.译:(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得:能够;兼:同时得到.译:(然而)我所喜爱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译:(然而)我所厌恶的事情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译:假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方法、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译:因此采用这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它).7、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而且)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之:代词,指代善性、本性、天性.丧:丧失,丢失齐读: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然而)我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事情,(然而)我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更厉害的,所以祸患我并不去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方法、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假如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去采用的呢?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得以生存,然而有的人却不愿采用它,通过这种方法去做就能躲避祸患,可有的人却不愿这样做.所以,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令人厌恶的事情有超过死亡的.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它,(只不过)贤人能不丢掉罢了.3.第一段可分为三层:(1)用了比喻从正面立论,确立了论点:舍生取义.(2)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取义甚于生,弃义甚于死.(3)强调义的思想境界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道德高尚贤明的人没有丧失罢了.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最后一句请用课文原句回答: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2、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4、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写出两种论证方法并举例.5、本文观点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比喻论证如:对比论证如:论点(比喻)鱼——熊掌舍生取义论证(正面)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反面)所欲莫甚于生者所欲莫甚于死者结论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义高于生生高于义舍生取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朗读第二自然段完成重点字词、翻译及内容理解.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他.不用脚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通“辨”,辨别高位厚禄有什么益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停止天性阅读第二段,翻译下列句子: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死去.译:用脚踢着给人吃,(即使)乞丐也不愿接受.译:对于高位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5、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它.译: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译: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天性。齐读: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吆喝着给他吃,(即使)过路的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吃,(即使)乞丐也不愿接受。对于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那么)这丰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穷人的感激自己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应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天性.1、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根据下面的提示给这一段分层:第一层:从正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第二层:从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第三层: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应,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从“一箪食”至“乞人不屑也”)(……至“是亦不可以已乎”)(最后一句)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义存于心举例论证见利忘义正反对比论证嗟来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者得我排比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中心内容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应选择“舍生取义”的观点,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写作特点:1、说理深入浅出,层层深入.2、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富有论辩性.古汉语词语小结: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得:通德”,恩惠,感激.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而:连词,转折关系)(而:连词,表修饰关系)(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三、古今异义钟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四、成语:苟且偷生舍生取义嗟来之食二、一词多义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皆有之.4、蹴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表比较:比)(表对象:对)(连词:所以)(连词:所以)(助词:的)(代词:指代前面的想法)(动词:给)(与:通“欤”,语气;)(能够、得到)(通“德”,感激)四、词类活用得: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1、本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论据.2、现实生活中“失其本心”者不乏其人,试举一例.A.文天祥拒绝元朝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B.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名党的手枪。C.刘胡兰面对铡刀,大义凛然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而英勇就义.陈希同,成克杰等贪官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8、面对当前市场经济,你认为人们所追求的“利”和本文强调的“义”是否已经过时,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不过时.“义”指的是正义,道义,我们所追求的“利”是不违背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下,获得的“利”,即“取之有道”下的“利”,二者是不矛盾的,所以并不过时.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掉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本文标题:《鱼我所欲也》复习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9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