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56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科左后旗妇幼保健所检验科57目录一、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性的评估--------------64二、实验室设备与设施------------------------65三、实验室与仪器设备危害相关的危害----------65四、微生物操作规程和规范--------------------65(一)实验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51、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652、特殊的安全操作规程--------------------66五、健康和医学监测--------------------------68六、安全组织和培训--------------------------68(一)、生物安全委员会---------------------68(二)、保障人员的安全准则-----------------681、生物安全管理制度-------------------682、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程序---------------69(三)人员培训计划------------------------71七、废弃物处理----------------------------71八、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对程序------------72九、化学试剂、火和电的安全----------------781、防水灾、防火灾、防电害、防盗程序2、有毒品、强酸、强碱等安全管理程序58一临床实验室危害性评估科左后旗妇幼保健所临床实验室危害性评估小组组长:秦岭副组长:张春玲孟玉莲李永山白那顺组员:李媛媛苏高原包晓华东智59生物危害评估是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室分级管理的重要前提。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应建立在对于特定实验室工作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并由有资力人员进行。微生物的致病性是影响生物危害评估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病原体的毒力、感染的后果(包括发病率)、流行性、感染发病的剂量、实验室和社区中的感染途径或传播方式、宿主范围、病原体在实验室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以及有无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等分析评估微生物相关的特定的实验室危害。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应进行危害程度评估。生物危害评估不仅有助于确立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有助于实验室的合理设计与布局,有助于实验设备和安全设备的正确配置与有效使用,而且有助于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标准操作程序以及实验室设备、设施的配备是否恰当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改进。所以,生物危害评估活动应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1、生物因子种类:对有传染性标本的检查可能含有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乙肝病毒、甲肝病毒等。2、来源:临床实验室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如离心、混匀、制片、移液、加样等可产生气溶胶污染,标本喷溅等可直接污染皮肤黏膜及实验台面和地面等。另外,由于室内环境空间的限制,设备、人员拥挤以及通风换气不充分等都可能使实验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增加,使60人群在室内被污染的机会明显大于室外。另外,啮齿动物、昆虫等也都可携带传播微生物病原体,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带来威胁。比如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处理时产生的高浓度气溶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广泛,所以在临床实验室的各个岗位均存在安全风险,对检验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均存在潜在危害。a.静脉采血岗位针刺接种:注射器针头刺伤,特别是在采集患者血液以后的针头刺伤可能使被刺伤者发生职业暴露。采血者刺伤自己的风险较大。喷溅或泼撒污染:可能由于针头意外脱掉而发生血液喷溅,也可能由于容器倾倒而出现血液泼撒,这两种情况均可造成皮肤或粘膜污染暴露。气溶胶污染:在拔出采血针头时、在向容器内注入血液时,特别是在注入血液时发生针头脱落可形成大量的气溶胶粒子,易造成呼吸暴露。b.标本运送岗位院内标本运送过程中,一般致病微生物可能通过经口、经粘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导致传染的发生。泄漏和泼撒污染:容器破裂可造成标本泄漏污染环境和运送人员或其他人员;容器倾倒可造成标本泼撒而致环境和人员污染。容器表面污染:标本采集时或发生泄漏、泼撒时可导致容器外表面污染而具有潜在危害。61c.标本接收岗位主要是运送标本泄漏、泼撒及容器外表面污染造成的工作人员接触污染,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需穿工作服、戴手套上岗。在疑为高致病性病原体感染时,需特别注意呼吸道传播,尤其是泄漏或泼撒后的气溶胶污染造成的播散。d.标本离心岗位离心时可能喷射出气溶胶粒子,特别是在离心结束前的制动过程中以及在打开试管盖帽等时均可产生大量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气溶胶颗粒。泄漏污染:玻璃离心管可因为破碎造成标本泄漏;离心管内标本盛装过满可造成泄漏。在手工开盖时可发生血标本污染手指或环境;凝集试验可造成标本滴落污染台面或手指等;标本管破裂、倾倒可产生血液泄漏污染。e.血细胞学检测岗位在非自动进样的血球计数仪进行血液细胞学分析时,标本混均及手工开盖时可产生气溶胶颗粒;手工细胞学复检制片时可产生气溶胶颗粒。在手工开盖时可发生血标本污染手指或环境,手工细胞学复检制片时可污染手指或环境;标本管破裂可产生血液外泄。f.体液检测岗位标本污染:体液标本,特别是部分由患者自己采集的体液标本如尿液、粪便、前列腺液等常存在容器外表面污染;制备涂片时标本污染手指。62泄漏污染:标本倾倒造成泼撒;容器破裂造成外泄;干化学检测试条携带污染。气溶胶污染:在制备涂片及干化学试条蘸取标本时可产生气溶胶颗粒。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手工检测岗位气溶胶污染:使用加样枪加样时可产生气溶胶粒子,特别在吹出最后一滴液体时,手工洗涤时可产生气溶胶粒子。泄漏和泼撒污染:手工加样可发生样本滴落污染台面等;加样时可发生反应板表面污染,洗板时可发生洗液污染反应板表面;标本管破裂、倾倒可产生血液外泄。h.胶体金免疫试验检测岗位气溶胶污染:使用加样枪加样时可产生气溶胶粒子,特别在吹出最后一滴液体时。泄漏和泼撒污染:手工加样可发生样本滴落污染台面等;加样时可发生反应板表面污染;标本管破裂、倾倒可产生血液外泄。i.仪器维修、维护岗位表面的污染:仪器外表面可附着有各种生物因子;临床标本对流经的管道可造成污染。气溶胶污染: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可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其传染性即与粒子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粒子中所携带的致病微生物的特性有关;打开标本流经的管道时可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粒子污染63j.清洁、消毒岗位气溶胶污染:任何布物等的抖动可产生气溶胶粒子;任何带盖的容器在开启盖子时可产生气溶胶;任何污染的材料的直接运送过程中可产生气溶胶。直接接触污染:任何实验室污染的废弃物在收集、归类等时均可经直接接触造成操作人员的接触污染。泄漏和泼撒污染:容器破裂可造成生物材料的泄漏;容器倾倒可造成生物材料的泼撒。刺伤接种:破碎的玻璃以及针头等尖锐物品可能造成工作人员的刺伤,当其污染有生物因子时可能造成相应的直接接种。另外,啮齿动物、昆虫等也都可携带传播微生物病原体,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带来威胁。3、传染性:由于临床实验室的标本来自不同的患者,其传染性和致病性也是未知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极有可能接触到结核分支杆菌、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乙肝病毒、甲肝病毒等高致病性微生物,如人对乙肝病毒极易感染,只需少量污血进入人体即可导致感染。4、致病性:临床实验室由于其规模、建筑布局、周围环境、内部分割及通风条件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室内小气候。室内小气候的好坏、优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临床实验室也由于处理和检测的标本不同、检测项目和方法不同,其藏匿的具有潜在感染能力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存在形式亦不同,再加上实验室工作人64员免疫状态的不同,均可造成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感染。5、传播途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在工作中直接接触、使用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标本或生物材料等有关。最常见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由上呼吸道吸入、经口食入、尖锐物品刺伤接种及皮肤黏膜污染等形式的职业暴露所致。PIKE对3921例报告的实验室感染分析表明,其中59%源自研究性实验室,17%发生在临床诊断性实验室。大多数实验室感染由细菌、病毒和立克次体引起。在这些实验室感染中气溶胶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实验室以外引起的感染中70%是由喷溅、针刺或切割伤所致。6、致病因子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病源微生物在环境中有一定抵抗力比较稳定,比如结核杆菌在干燥空气中可存活1年以上。7、预防: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做好安全防护;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标志;采集血液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片;工作流程必须合理,严格管理人流、物流、标本流,禁止反复流动;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划分明确;所有报告单消毒后发放;每天对室内空气、操作台、地面进行常规消毒;所有检验科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初应检测乙肝、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并保留血清,并应注射乙肝疫苗,以后应定期每半年复检一次。65评估结果:科左后旗妇幼保健所检验科能够设置临检、生化、免疫等科室,能够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以及丙肝等项目,有传染各型肝炎的危险性,现为I级实验室。二、实验室设置与设施实验室设有常规室、生化室、免疫室和检验人员休息室。基本上做到正确分区。在各个检验室均有全自动检验仪器,和基本安全保护设施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灯。三、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相关的危害如:离心机在处理标本时易产生气溶胶;尖锐物品刺伤接种等。仪器外表面可附着有各种生物因子;临床标本对流经的管道可造成污染从而可能对检验人员及清洁维护维修人员造成接触危害。四、微生物操作规程与规范(一)实验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A、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2、接触微生物或可能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并注意洗手的方法和质量。3、禁止在工作区吃东西、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也不可以在检验室的冰箱内存放物品,以免造66成交叉污染危害人员健康。4、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以免吸入口中,造成直接危害5、尖锐器具的操作:如针头用后应放入锐器盒中禁止盖帽。6、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减少标本溅出和降低气溶胶的产生。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抹擦一次;地面用湿拖把拖擦一次,禁用干抹干扫,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下班时用250-500mg/L有效氯溶液或0.1%-0.2%过氧乙酸溶液抹擦一次。地面的消毒:用2倍浓度上述消毒液拖擦。8、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灭菌。以免造成实验室外污染。9、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如窗纱等。B、特殊的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2、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673、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性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4、严格遵守下列规定,防止利器损伤:(1)除特殊情况(肠道外注射和静脉切开等)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朔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2)尽可能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系统,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必须置于利器盒或直接放入防穿透的容器中,禁止用手直接操作。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殊区域消毒。(3)尽可能使用无针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装置(如真空采血系统)。(4)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严格消毒。8、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9、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10、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68五、健康和医学监测实验室人员需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以保障健康安全,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
本文标题: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0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