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书法艺术的三要素董明武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艺术,它是通过对汉字的书写刻画而形成的。我国文字的产生是“依类象形”“随体诘诎”“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后来经过长期演变虽远离物像趋于抽象化但仍具有“因形见义”的表意性质其丰富的点画线条和复杂的形体结构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章法变化从而形成了书法艺术的三要素。一、书法艺术的线条美书法艺术是文字书写的艺术文字依赖于线条而生存也可以说书法艺术就是线条艺术。纵观古今书法线条能给人两种美一是阳刚之美二是阴柔之美。这些线条有粗细疏密藏露疾涩直曲正欹长短虚实之分。粗的直的实的密的线条给人以阳刚气势细的曲的虚的疏的线条显示出阴柔的韵味。纯刚或纯柔不可能存在线条或刚柔相配或偏胜于一方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书法风格。藏与露书法线条的藏与露是线条书写的技巧。藏锋运用较为广泛如李斯篆书中的线条“藏头护尾“内含筋骨“力在字中”表现出含蓄蕴藉之势。颜真卿的楷书应规入矩堪称艺术典范。他书写的线条常以藏锋入笔顿以圆形如锥画沙表现出雄浑厚重的风格。同是使用露锋书写的线条也有方圆之别。如魏碑《孙秋生造像》中藏锋落笔折而成方形线条棱角分明呈现出骏利之美。而《郑文公碑》线条棱角全无则又表现融之韵。用露锋书写的线条在书法家的笔下和藏锋是不分轩轾的二者往往紧密配合相得益彰。如《张玄墓志》采用侧势露锋之笔则表现出灵巧婉丽的神态有阴柔之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的线条收笔问用露锋出笔犀利又表现为阳刚之气。露锋可使线条百态横生真所谓”藏锋以内含气味露锋以外耀精神”。由此可见书写的线条落笔收笔方法不同表现出的风格不同。疾与涩线条在书写过程中有疾与涩之分。隶书特别注重这种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牵或绕或疾或涩的笔意用法。如汉《张迁碑》、《华山碑》中的线条除起笔收笔之外单看中间的行笔部分每一线条就有疾中有涩涩中有急。在宋代黄庭坚的行书中横、捺、撇等线条涩笔特别明显浓郁虽然每个字的行笔看起来似乎很流畅但无不含茹着阻涩之意。米芾的行草书活泼中带有凝重之感处处充满了涩笔。如《多景楼诗》中的“洲”字由于其线条是用渴笔写成涩意特别浓重两根竖线条的中部明显表现出时行时留时疾时涩时轻时重的复杂微妙变化。张旭怀素的狂草也是疾中带涩行中有留的涩在行笔中虽不占主导地位但以张旭的《古诗四首》中可以看出线条看似流畅实带涩意。其中犹如骏马下山疾弛如飞但涩笔甚浓笔笔有力。曲与直用线条构成的书法艺术是曲线和直线巧妙搭配而成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这些线条或遒劲或婉丽或凝重或流畅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古代的大篆是用弯曲的线条来模拟物象形体的小篆的线条也表现出婉曲而流畅的美似乎一切都是为曲线起陪衬作用而生存的其气韵在一切曲线中循环往复地流动着曲线贯穿了整个篆书史。隶书的线条似乎由婉曲变为平直了其实隶书的线条出现“波磔”有了肥瘦精细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同的线条应该说是一种更富有表现力更为美妙的曲线。在汉代《曹全碑》里有些曲线即为波磔或有稳定之感或呈运动之态或为崛起之势或成飘逸之状。在每根线条里行中有留寓疾于涩直中有曲真可谓“漂若清风历水漪澜成文”了。在唐代褚遂良的楷书里其线条力求其曲或侧面似倒或卧而以起点画屈曲多姿如鹤游鸿戏具有一种灵动流畅之感。曲线在草书中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更完美的表现。线条可以“状如龙蛇钩连不断”使欣赏者产生神思飞越激情奔放的感觉。唐怀素《自叙帖》中的线条曲线放逸生奇姿态各异极尽龙蛇翻飞的神态具有阳刚之美。其气势主要在弯曲的线条上。同时还运用补虚填空化欹为正等艺术技巧使得曲线犹如虫蛇虬蠼钩连不断大有“其痛快处如惊蛇入草”的情致。实与虚书法艺术是用黑色的线条在白色纸上组成的空间视觉艺术。黑白相得益彰会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线条的长与短粗与细疏与密所占空间位置不同就出现了实与虚的艺术效果。如柳公权《玄秘塔》中的“国”字四周线条多合内部用粗细、长短、大小的线条交叉组合差参相映互为照应就出现了灵变的空间灵感。隋代智果提出“潜虚丰腹”的论点以结体的“虚”来衬托线条的“实”。粗而重的线条给人以实感。如汉隶《鲜于璜碑》便是“实腹”的典范。其“实”处线条茂密“虚”处极为狭小整个结体灵光通气有朴拙厚重之感不失为佳作。线条的疏密在章法中至关重要疏则虚密则实。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整篇作品看来较为“实”但他在作品密处济以疏其中“纸”字一长竖就是在茂密处抽入延伸的线条就做到了“以虚补实”的技巧使得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特别有精神。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绝不能一味地“虚”或一味地“实”要有疏有密有远有近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才能行间字距黑白适当相间得宜实处鳞砑参差虚处错落有致。线条的密实和疏虚的不同运用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虚为实魂实为虚体二者互补和谐地统一在书法艺术作品中。二、书法艺术的结构美结构亦称结字结体、间架。它着眼于每个字中的点画布置点画布置的恰当写成的字也就美观所以赵孟颛说“结字亦须用工。”结字是每个字之中笔画与笔画之间偏旁与偏旁之间的距离远近和单位结构间的搭配组合规律。如宽窄大小对称主次相向相背等。结构造型、空间无垠以文字生成结构为素材的书法造型结构却以形美为依归如“伯、怕、拍、柏、珀、粕、舶、铂”等字以楷书为之左促右舒不因字异而有形变然而其分间布白却可以拉开、接合、缩短、延长等以显示书法造型的艺术表现空间如“三”字三横分割的上下两段空间可以是上下平均可以上宽下窄也可以上窄下宽线条的疏密、点画的粗细墨色的浓淡、各有臻境而造型表现的拉开、接合“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跳掷、腾挪“寄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其天地是自由无垠的。所谓均间均域、平均平衡、向背俯仰、避让、覆承、变化、连贯等无非是书法的造型结构原则与文字的生成无关。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文字始创书体初造字的分间布白自由随意。后字体演进直到周秦的书法有平均分间的布白有非平均分间布白两者融在一体里字小的地方字和字的疏处可以走马字大的地方字和字的密处就不通风了。后来篆、隶、楷三书�9�9�9�9体的分间布白大致不出上面所说的情形而行、草两书体则不是上述的规范所能笼罩的。下面我们从书体方面来欣赏布自的疏密之美:从秦代的篆书看,《峄山刻石》的瘦细挺硬好像铁线一样,俗称“铁线篆”,它的空间就显得疏阔而《琅琊台刻石》的字宽窄适中。清人吴让之的篆书疏瘦朗畅,邓石如的篆书厚实沉稳,布白疏密表现各不相同。从汉代的隶书看《开通褒斜道刻石》的字线条特细空间特宽《鲜于璜碑》的字笔画肥厚空间特窄两刻石的空间布白对比和前面的例子完全相同。甚至疏密对比更为强烈。当代书家台静农的隶书线条瘦挺古拙清邓石如的隶书墨渗淋漓厚实更是疏密对比尤别突出的例子。楷书的疏密布白。唐代褚遂良写的《房玄龄碑》线条细如钢丝萦结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笔画丰厚肥腴也是疏密对比尤为明显的例子。行书的疏密布白唐陆柬之的《陆机文赋》笔画柔中带刚线条较韧宋米芾的《苕溪诗帖》笔画丰腴字间茂密。两作品疏密对照异趣。草书作品的疏密布白怀素疏瘦张旭丰腴宋朝以后百家并起。明董其昌的行草诗卷疏放瘦劲线条空间留白特大祝允明的《后赤壁赋》线条粗厚笔画密实。两件作品空间布白其势各异。疏可走马、密不容针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里凡有独创风格的莫不在单字布白或字与字之间的组合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独特的造型王羲之如此颜真卿更是如此。王字《丧乱帖》中“纸感哽”三字字中都留有宽大的空白“感哽”二字尤其如此纵马奔驰其中犹如余裕又如“痛贯心”三字字旁空问的布白或在左或在右字势左右跌宕“贯”字尤然逸趣横生。颜真卿《祭侄稿》中的字“惟尔挺生”四字“惟尔”二字中留白较多字态宽广而饱满而“巢倾卵覆”四字中的“卵”字右下留白“覆”字左下留白空间对比的呼应自然。王颜二人对于字的构形才思杰出。宋人行草的创意超越晋唐气势如虹、一贯而下的行气这些可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的墨迹里得到印证在单字布白中的点画避让和穿插以及字与字排列组合布白中的上下穿插是行气连贯的主要条件。苏东坡《黄州寒食帖》及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中的字随处可见左右避让和上下穿插的布白现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匹练如注气贯而下。三、书法艺术的章法美“以简驭繁”是书法艺术创作最奥妙的一个美学原则。书法艺术的自底黑字简到了不能再简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前进用笔用墨技巧的发展特别是当代书法包括传统创新书法和现代派书法用笔大胆提按、结体夸张变形、用墨层次多变。然而枯、润、沉、浮、浓、淡的墨色仍是黑。变到墨线条任意支解分割的白仍是白。黑与白的不同组合构成了神秘奥妙的书法章法艺术这一本质特征没有变。书法艺术的笔墨节奏书法艺术“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矣。”包世臣语用墨的效果如何与书法艺术的节奏有着重要的关系。墨色的浓淡转换枯湿相映虚实隐显错综变化无声而有节奏。如《王铎草书诗卷》落笔前蘸墨极饱一经落笔则墨气淋漓随着笔的运行笔端墨即尽书至枯竭复又蘸墨再写。这样周而复始浓淡相杂燥润相映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气变化活泼自然节奏感极强。书法的布白节奏如果我们把用笔、用墨、结字称为书法的微观节奏的话那么章法布局就是书法的宏观节奏。这好比音乐每一个点画或汉字好比“音符”把它们按一定的节拍组合成优美的“乐曲”——书法的整体篇章。章法是字与字、行与行以及整篇之间的分布方法。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用笔的起承转合墨韵的浓淡枯湿变化以及白与黑、虚与实、疏与密、连与断、正与欹、纵与横相依相生相反相成彼此照应构成宏观节奏。不同的布局方法可产生迥然不同的节奏感。正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以粗细、轻重、疏密不同的线型交替变化和发展优美而又流畅具有行云流水般的节奏美。郑板桥书法的章法称为“乱石辅街”他将真草隶篆加以综合而又渗之以画法整篇歪歪斜斜大大小小忽长忽扁参差错落意态潇洒给人以灵变狂放节奏感。书法创作的情感节奏艺术是情感的流露。书法创作如果没有情感只是冷冰冰的平抄直写也就无节奏可言了。所以说书法节奏存在于情之中。书法创作有各式各样的情感类型有的沉静有的狂放有的愉悦有的悲哀……不同的书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疵在书法创作中所形成的节奏也大相径庭。如唐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濡墨而书可为神不可复得也。细看张旭的《古诗四帖》纵笔“兔起鹘落”奔放不羁纵横挥斫一泻千里。欣赏此帖犹如朗诵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再看王羲之的《兰亭序》天朗气清风和日丽景色宜人书家神志融洽心手双畅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欣赏此帖好比欣赏一曲轻松明快的轻音乐节奏清新活动令人心旷神怡。节奏赋于了书法艺术活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节奏的美搭起了书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使之目驰神往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综上所述书法艺术的线条美、书法艺术的结构美、书法艺术的章法美是构成书法艺术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济互补缺一不可。参考文献梁东汉黑白论中青年书法论文集未正式出版李郁周论线条书法研究金学智书法美学谈中青年书法论文集(未正式出版)黄焖鸡米饭加盟
本文标题:论书法艺术的三要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3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