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古代诗歌鉴赏(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共39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2.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不仅要着眼于其意义的挖掘,还要看其在拓深意境、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1)炼字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中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卢延让曾经作诗说:“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是考查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叠词。①动词。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抒发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②形容词。妙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鉴赏形容词,要密切关注其修饰的对象和表露的情感。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描写茫茫沙漠,用“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用“孤”字状其醒目;“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③数量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用“千里”写了江南入春之地域的广阔。④叠音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词。“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拟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⑤拟声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⑥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妙用副词,可以疏通文气,突出呼应,表现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态度。⑦渲染颜色的词。诗中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给人以色彩感和画面感,从而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的色彩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姜虁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作者以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繁盛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⑧体现修辞手法的词。含有修辞手法的字词比较容易进入命题人的“法眼”,成为命题对象。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解题技巧:巧解古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①套用法。试题中常见“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作为修饰语的形容词、虚词等。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②删换法。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也是赏析时答题的要点。③倒推法。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就是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答题模板:古代诗歌“炼字”【设问方式】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一个更好?为什么?③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④请简要分析某字的妙处。【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度,视觉、触觉角度等。第二步,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词)中准确地写出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参考句式】某字在这首诗(词)中的意思是(),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典型例题例1:(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简要分析。(4分)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鹧鸪天·赏荷蔡松年秀樾①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注】①樾:树荫,道旁林荫树。“胭脂雪瘦熏沉水”一句,王若虚《滹南诗话》中认为“莲体实肥,不宜言瘦”,并尝试以“腻”替之,你认为合适吗?请根据全词特点分析。(6分)【答案】不合适。“瘦”写出了荷花突出于宽大荷叶之上的亭亭之貌,与“胭脂”搭配使用,表现了色彩艳丽的荷花的高洁;如用“腻”字只是表现其颜色的艳丽,与词中“秀、静、远”等描绘的清新雅致的整体风格不协调。【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胭脂雪瘦”描写荷花之形、之色,如果改成“腻”字,就体现不出荷的亭亭玉立的气质,与词中“秀、静、远”等描绘的清新、雅致的整体风格不协调。例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4分)【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思考】①关注词语含义:“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常”字表频率,“偏”字表情态。②关注词语手法:“偏”字,有拟人的特点,含“故意”之意,似有意为之。③关注词语作用:“常”字,凸显了山的常态;“偏”字化偶然为有意,凸显了诗人的心情。诗眼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这样的关键词、关键句就是“诗眼”。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中最精炼传神的词句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2)炼句古代诗歌的语句具有表达凝练、内蕴丰富的特点,往往一句诗就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技巧。因而,鉴赏诗歌的语言,常常是赏析诗人炼句之妙。所考语句往往是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①省略古诗词中省略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是常见的现象。如:“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其中,“遥招手”的主语“蓬头稚子”就被省略了。②对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其中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③倒装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诗句里常有句式倒装的现象:①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水清浅”即“清浅水”,“月黄昏”即“黄昏月”;②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下句即“青松冷日色”;③动词和宾语倒置,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句式④互文古诗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章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都是互文见义。⑤列锦限于篇幅的制约,诗人要想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往往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名词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使读者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感情。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柳永《望海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①首句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②中间句或承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诗人什么感情。③尾句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或以景衬情,用某种景衬托某种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诗歌中句子的位置及作用解题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炼句”题的“四大注意”①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及叠词等。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及叠词等往往对诗句表情达意起很大的作用。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叠词“暧暧”写出了相隔很远的村庄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之态,画面给人平静安详之感。②注意诗句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中的“从……入”和“逐……来”生动地表现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相伴烟缕升起的动态美,是理解两句诗的关键。③注意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诗句的含意。我们在赏析某一句诗时,只有结合全诗的内容来作分析,才能弄清诗句的多层意思,明了诗句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④注意从诗句所在位置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或谋篇布局上的作用。首句一般有开篇点题,引领全文,奠定基调等作用;中间句作用一般是承前启后,渲染氛围等;尾句有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等作用。答题模板:古代诗歌“炼句”【设问方式】①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某句(某联)的妙处。②某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③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④某版本将某句写作“……”,请结
本文标题:古代诗歌鉴赏(四)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共39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5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