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上学期浏览网页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当时简单在某网页的读书频道翻看了几页,觉得内容与市面上所谓的教人成长的书没多大区别,于是没有多留心。年关将近,遇到一些事,内心颇不平静,不知如何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如何解决,于是想起了这本书,决定将其买来,细细读过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明白了该怎样处理那些不如人意的事。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文版序的第一句话,“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它不像文学作品一样会让读者有美的感受,也不如诸如《怪诞行为学》之类的畅销书那样震撼,“它甚至会让你感觉到一点点的不舒服”,但同时,它也是一本一语道破我们长期以来所想却不敢想的好书。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神奇的现象。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在大街上堂而皇之的用奶瓶喝水,这是时髦、反叛还是在拒绝成熟?无数的大龄青年不愿结婚,他们真的是没有选好伴侣,还是害怕承担婚后的责任?数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他们果真是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一个正常的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因为那意味着规避痛苦、逃避痛苦,这恰恰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若贪图暂时的安宁,不能及时处理,就会谓词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从1978年初次出版到现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内容,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有理解心或者说同理心的人。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分为四部分:自律、爱、成长与宗教以及神奇的力量。接下来,我将分三部分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望共勉之。心智成熟的旅程——自律如同心结一样。婴儿时代的我们,不知天高地厚、无忧无虑、心无挂碍,有母亲给我们温暖和营养,心自然不会“结”,而从我们脱离母体那一刻,我们开始真正接触不单是我们自己以及给予我们充分保护的世界,我们开始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内心装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些事情连成线、拧成丝,成为各种各样的“结”。想要解开这一个个的“结”,就必须要理清这一件件事情,解决这一个个问题。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意直面它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纠结”这个词,或抱怨自己生而不幸,周围的亲戚朋友爱人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或哀叹无数的麻烦、压力、困难整日与其相伴,而别人却过得比自己幸福。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你是束手无策的哀叹,还是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慷慨的将方法传给后人呢?很明显,答案是后一种。斯科特书中写道,“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推迟满足感。这个故事可以充分解释推尺满足感的意义:在幼儿园里,有的游戏需要孩子们轮流参与,如果一个五岁的孩子多些耐心,暂且让同伴先玩游戏,而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他可以在无人催促的情况下,玩到尽兴。问题降临,必然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推迟满足感,意味着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承担程度较重的痛苦,尽可能早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承担责任。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能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人生而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也是导致我们贪图安逸,逃避责任的原因。这本书中用到两个心理学名词——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它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其表现刚好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所有的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患有人格失调症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旁人。缺少父母关爱和照顾的孩子常常会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把承受苦楚看成是罪有应得。此时父母便充当了人格失调症患者的角色,因为他们会在平时的话语动作中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的婚姻很不幸,我的财富不能累积,我的心理不健康完全是你们的责任,是你们拖累了我。”可以看出这样的情形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除非其中一方认识到应该正确评估属于自己的责任,及时解决人生的难题,而不是让它们像大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眼前。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个原则,它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的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要去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每个人出生时并不曾带着地图而来,为在人生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绘制地图,显然需要为之付出努力。而很多人随着年龄增长,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似乎已疲惫到毫无兴趣去关心。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探索,扩大、更新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保持平衡,是自律的第四个原则,我认为也是最难做到的。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例如,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身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灭。必要的生气,可以是我们更好的生存。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相当多的人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不想经受放弃的痛苦。但一个人想有所收获,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这正如面对死亡,其间的痛苦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看你如何抉择。对于许多人,自律是一个令人讨厌的词,因为它意味着失去自由。实际上,反过来才是正确的,自律才是自由。这个道理与高中老师经常向我们讲述的那样,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对于所谓的校纪校规,是“视而不见”的,因为他们没有什么行为会触犯到它,因此也就觉得校纪校规是不存在,也就不会对他们造成约束的。我想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痛苦不是我们经受着各种压力的折磨,而是我们明知有压力还自己折磨自己。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不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难免和痛苦不期而遇,其实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背叛自己。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听听音乐,看看风景,说能说的话,做可做的事,走该走的路,见想见的人,过简单快乐的生活。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们接触的是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并由此获得改变。不熟悉的环境、不同的规章制度、陌生的人、事物和活动,都可能是我们面对痛苦,并由此而产生畏惧。人人都有对抗畏惧的本能,我们宁可拒绝改变,也不愿忍受改变带来的痛苦,此时,我们最需要的是勇气。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人生惟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自律是件漫长、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这就是心智成熟旅程的开端——勇敢的面对问题,不要逃避。心智成熟的旅程——爱几乎每一本涉及到心灵的书籍都会谈论这个主题——爱。M·斯科特·派克认为自律的原动力不是其他,就是爱。书中,派克先生给爱下了个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对于这一定义,有如下四个解释。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即爱是当事人从潜意识中发出的意愿,而非浮于表面的假象。其次,爱是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我们付出爱的努力,能够让他人进步,也会是自我更加成熟。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真正让孩子懂得什么事自我完善,在推动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的进程中,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并不是两条并行不悖的轨道,相反会越来越近。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我们爱某人或某物,就不可能坐享其成,而是持续的努力,帮助他人和自己获得成长。派克先生并没有就此展开什么是爱,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释什么不是爱。坠入情网不是爱。一,坠入情网,通常涉及与性有关的欲望;二,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早晚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旺盛分泌的多巴胺使我们坠入情网,但我们却不能指望它能让我们爱的期限持续到生命终结,坠入情网是我们被自我界限之外的人或事物吸引,暂时扩大自我界限,当走出坠入情网的激情阶段,对我们爱的检验就真的开始。过度依赖不是爱。正常的依赖,是人人都有的需求和渴望,不管我们开起来多么强壮,不管我们花多大的心思竭力做出无须关心的样子,但从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过依赖他人的感觉。而我们中常常有人对某个人有着强烈的依赖,认为没了这个人,就无法生存,殊不知过度的依赖只会让关系变为寄生,自己是寄生者,对方则是寄主。一味的自我牺牲不是爱。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给予者以“爱”作为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从不把对方心智当回事。表示很爱自己孩子的父母通常会包办孩子所有的大小事,像保姆一样兢兢业业的照顾好孩子的各个方面,哪怕自己下班回家很辛苦,也会因为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很多事情都不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将本该属于孩子自己动手的那部分掠夺。因此,爱不是无原则的接受,也包括必要地冲突、果断的拒绝、严厉的批评。以上这些不能囊括爱的全部内容,但却可以是爱的一部分。坠入情网不是爱,我们在坠入情网期间,倾心于对象,使之占据我们的心灵,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这种对对象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状态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不再停留在原来的自我界限暂时崩溃,与所爱的对象真正结合,对其有所依赖,但却不会让对对方的依赖占据自己的全部生活,适时放开对方,给对方自由,让其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或许这种状态并不比坠入情网的激情狂热,但它会让我们一次次的产生狂喜,因为它更加稳定和持久,也使我们更加满足和惬意。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的冲动。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真正付出爱的人,会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且会帮助对方与自己一起成长。以上是对《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一点感悟,希望在生活中能够以爱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勇敢的直面问题。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
本文标题:《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5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