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外设计史——外国篇》2
中外设计史主讲:xxxxTheChineseandforeignhistoryofdesign中外设计史是艺术设计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影响;掌握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设计思潮、风格、流派形成的原因及特色;理解各民族设计作品的差异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设计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作具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并能运用设计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进行设计策划和操作。什么是设计?设计是“使人造物产生变化的活动”,就是人类有意识的、有艺术创造力所体现的造物活动。课程简介外国篇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二、新艺术运动三、装饰艺术运动四、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高峰——包豪斯五、现代主义运动六、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七、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课程纲要: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本讲重点内容:一、“新艺术”运动的概念、风格及其影响二、欧洲各国的新艺术运动三、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和察尔斯·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四、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一、“新艺术”运动的概念、风格及其影响(一)新艺术运动的概念1.新艺术运动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这与法国家具设计家萨穆尔·宾在1895年开办的设计事务所的名字——“新艺术之家”有关,评论家取其中的“新艺术”为名来称呼这个席卷欧美的设计运动。时间大约在1895—1910年,长达10余年,涉及欧美十余个国家,后来逐步被“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所取代。它是设计上一次非常重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2.新艺术运动设计范围十分广泛,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绘画,在现代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20世纪初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3.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等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也是对工业化风格的一种强烈反应,重视传统手工艺,放弃传统装饰风格,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获得装饰动机。4.新艺术运动在艺术风格上多用曲线和有机形态。(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及其影响1.虽然“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这点上,所有卷入这个设计运动的国家都是相同的,它的装饰性的、手工艺的方法依然是陈旧的。2.它所采用的方式,比如装饰、自然主义的风格等等,使这场运动依然是为豪华、奢侈的设计服务的,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3.对于曲线的重视和强调,使这场运动具有强烈的平面特征,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艺术影响痕迹,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风格的痕迹。这场运动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因此常常被称为女性风格。4.“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承继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设计矫揉造作风气泛滥的时期、在工业化风格浮现的时期,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5.这场运动处在两个时代的交叉时期,旧的、手工艺时代接近尾声,新的、工业化的、现代化的时代即将出现,因此从意识形态上看,它的兴起预示了旧时代的接近结束和一个新的时代——现代主义时代的即将来临。它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过渡阶段。文化背景:1、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发2、现代艺术潮流的影响3、对东方文化艺术的借鉴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发新艺术运动承继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观点:顺应自然、注重植物曲线形态,艺术与技术结合、鼓励艺术家从事设计事业。新艺术运动摆脱了自然主义的细枝末节,启用更为抽象、简洁而明快的图形图案来表达自然的精神。现代艺术潮流的影响新艺术运动反映了当时艺术家们的乌托邦精神世界,在艺术表现方面体现出想象丰富、力求创新、艺术形象自由奔放,富于装饰趣味的种种特点。对东方文化艺术的借鉴受日本“浮世绘”艺术等东方艺术的影响,新艺术运动中将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讲求平面性、装饰性。浮世绘的故事:所谓“浮世绘”,是指日本江户时代以描写风景和百姓风俗为主题的彩色版画。浮世绘,源自佛教用语,意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因为这些版画的题材所表现的多是歌舞伎与茶社的生活场景,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思想,故此被称为浮世绘。日本的浮世绘运用了木版印刷的方式,在形象和构图的装饰性处理和色彩运用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画面结构多变,各种视觉要素对比强烈。在构图上采用大胆的画面分割,使画面显示出一种坚实的织体感。二、欧洲各国的新艺术运动法国比利时奥地利西班牙英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西班牙英国新艺术运动欧洲各国流派分析背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反对工业化,否定工业产品具有美学价值,未能找到艺术与大工业的契合点。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新艺术运动”(实用艺术风格)1.新艺术运动的目的•目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追求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线条装饰)。2.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三大源泉:哥特式、洛可可式、日本浮世绘(江户时期)3.新艺术运动的特征(1)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区别工艺美术运动--注重哥特风格新艺术运动--放弃任何的传统风格,崇尚自然。(2)新艺术运动的范围主要表现于建筑,涉及家具、工业产品、平面。(3)新艺术运动派别(按线条装饰分)A.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代表--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等。特点--最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内在活力。B.直线派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代表--英国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特点--直线为主,形态、色彩简洁。法国法国是欧洲新艺术运动的摇篮,运动中心主要在巴黎和东部的南斯。巴黎是欧洲文化中心,新思想传播快,艺术家、设计师云集,法国新艺术派运动的设计组织比较紧密。法国(曲线派)运动背景:反对工业化风格、反对维多利亚风格设计源泉:自然(动植物纹样)、东方艺术设计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设计元素以有机的曲线为中心设计中心:巴黎、南斯“新艺术之家”萨穆尔·宾(SamuelBing)于1895年在巴黎开设经营家具、室内陈设品等实用艺术品的商店——“新艺术之家”,并提倡设计革新,资助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从事家具、玻璃器皿、室内装饰的设计。Bing本人对于东方艺术十分着迷,曾出版《日本艺术》杂志,并且提倡植物纹样。“新艺术之家”经营的家具设计作品现代之家迈耶·格雷夫(JuliusMeier-Graefe)在1889年创办从事设计、制作和销售家具及室内作品的“现代之家”——一个设计事务所和展览中心。凡·德·维尔德HerryVanDeVelde曾为“现代之家”工作“现代之家”的室内设计展示法国建筑设计大师赫克特.吉马德在1900年到1904年期间设计的巴黎地铁入口。“六人社”(LesSix)成立于1898年,以赫克特·吉马德为首的“六人集团”强调自然主义。吉马德代表作:巴黎地下铁道系统设计的一系列入口,有115个,戏称“地铁风格”。。六位设计师分别是:吉马德、夏庞蒂埃、普鲁梅特、赛摩西姆、乔治·霍恩切尔、鲁伯特·卡拉宾。巴黎地铁入口设计吉马德一共设计了115个不同的地铁入口,采用金属铸造技术和强烈的“新艺术”运动风格,这些入口都有很典雅的特点,金属结构模仿植物的枝干,玻璃棚顶模仿海贝,是典型的巴黎“新艺术”代表作。这些铸铁结构受到日本艺术启发,以流利的线条组成花草、贝壳等自然图案,可以成批生产。吉马德HectorGuimard吉马德建筑设计作品1911年设计南斯派和加莱南斯派(L’EcoledeNancy)重视自然民俗,与巴黎的都会风情有所区别。埃米尔·加莱(EmileGalle)是南斯派的灵魂人物,在家具和玻璃制品领域取得杰出成绩。加莱曾经发表《根据自然设计家具》的文章,指出自然是设计师灵感的源泉,而不论什么样的装饰和雕琢,都应当以产品的功能为出发点。设计成就--玻璃设计设计风格--不对称造型、色彩精致的表面装饰加莱的设计均为手工制作,而且是独件生产。他将新艺术的准则应用到了彩饰玻璃花瓶的设计上,花瓶表面饰以花卉或昆虫。由于花饰强烈,往往超出纯装饰的范畴,使设计具有特别的生命活力。盖勒在自己的身边聚集了一批艺术家,进行玻璃制品、家具和室内装修设计,影响较大。法国“新艺术”风格家具设计:埃米尔·加莱设计的“黎明和黄昏床”(蝴蝶床),自然主义特点非常清晰,采用树林、蝴蝶的翅膀、飞蛾的巨翅、牧童、羊群、田园风光等作为诠释生命的理念的符号,线条优美,技术精湛。大量采用镶嵌技术,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床头的台灯,完全仿蘑菇形状。平面设计在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年代,招贴画和报刊广告是唯一的销售途径。大规模的彩色平面印刷技术,将招贴画从维多利亚时期的字体束缚中突破出来,变成了有插图的形式。平面设计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朱里斯·查尔特(JulesCheret),亨利·德·图卢兹·罗特里克(HenrideToulouseLatrec),以及新艺术招贴画的经典:阿尔丰斯·穆卡(AlphonseMucha)。朱里斯·查尔特(JulesCheret)在设计史上被称为:“现代海报之父”,从1860年起到1900年,他设计了两千多张海报。查尔特的海报有流畅自由的风格,柔和活泼的色彩,“谢尔特女性”态度活泼,穿着高贵,受到广泛的欢迎,成为模仿的对象。设计成就--图形、招贴设计特征--罗可可线条、亮色块朱里斯·查尔特(JulesCheret)-现代“招贴海报之父”设计成就--歌舞演出招贴设计特征--人物性格的夸张亨利·德·图卢兹·罗特里克(HenrideToulouseLatrec)伟大的艺术家和海报创作者。罗特里克的招贴画深受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他摈弃了欧洲绘画传统中的透视关系,而采用东方艺术常用的主观的空间构图和处理方法,增强了招贴画的戏剧效果。1892年《红磨坊》:用三行红字重复写出“红磨坊”,画面上一男一女两人是当时舞台上的主角,观众以剪影形式出现。画面的梯次布置,人物用单线勾勒,富有装饰效果,整幅画给人强烈印象,超过复杂的写实招贴画。穆卡的海报具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的特点:曲线,自然形式、高度装饰化、平涂效果等等。阿尔丰斯·穆卡(AlphonseMucha)穆卡成名作:剧作《吉斯蒙达》演出海报。JOB香烟广告穆卡1898年为“JOB”牌香烟设计的海报,新艺术运动风格平面设计的最杰出代表作之一。比利时比利时是欧洲大陆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地处英法两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思想倾向民主,经济相当繁荣。布鲁塞尔是当时先锋派艺术家的避风港。比利时的设计运动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已初露头角.比利时(曲线派)代表人物:亨利·凡德·威尔德维克多·霍尔塔1881年奥克塔夫·毛斯主办进步刊物《现代艺术》,在他的组织下,一批有志于绘画与设计改革的设计家组成一个“二十人小组”,1888年亨利·凡·德·威尔德被推举为领袖,从此,这个小组转向设计、实用美术方向,1894年小组改名为自由美学社,成为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骨干。(1)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VandeVelde)职业--画家和平面设计师1906年在德国创建美术学校,开始设计教育。设计理念--超越自然的抽象、线条就是力量。“我所有工艺和装饰作品的特点都来自一个惟一的源泉:理性,表里如一的理性。”——把设计理论推向对机械的承认,提出三点设计原则:亨利·凡·德·威尔德HerryVanDeVelde堪称一代宗师,全能型天才。频繁而广泛的国际交流和长寿使其影响远远超过了比利时,并对20世纪的设计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其设计实践:多用流动曲线和不对称结构,但较少装饰,讲究功能性抽象线条作品(2)维克多·霍塔(VictorHorta)设计--建筑及室内设计设计特征--注重植物的“鞭绳”装饰暴露式钢铁结构和玻璃面A.塔赛勒饭店(TasselHouse)“比利时线条”——维克多·霍尔塔在建筑设计中喜用葡萄藤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也称为“鞭线”,起伏有力,常常是与结构或构造相联系的,具有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特征。他不仅将他创造的独特而优美的线条用于上流社会,也毫不犹豫地将其应用到为广大
本文标题:《中外设计史——外国篇》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7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