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安徽大学政治学系李明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三层含义: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2、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3、广义:由马恩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化了的观点和学说体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时代的产物1、三个巨大的历史反差1)经济上沿上升线迅速发展,意识形态沿下降迅速滑落线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矛盾下降为社会的次要矛盾3)无产阶级的斗争性日益增强,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日渐消亡2、阶级斗争条件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科学技术条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前提十九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时代的产物,但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因此,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大家可以参阅本教材第1-16页内容。有兴趣同学阅读。梅林:马克思传;列宁,卡尔马克思(参阅本教材第26-31页)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理论体系创立《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剩余价值学说成熟。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和1880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形成。1876-1878年恩格斯写成的《反杜林论》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阐释,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四、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创新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马恩吸取了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实现变革的关键: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第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一个严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辩证法----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1)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2)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即阶级关系;(3)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创新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1)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2)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五、马恩之后马克思主义发发展(一)列宁主义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帝国主义理论)2、沙皇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国胜利论)3、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新经济政策)(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扎根开花结果,分别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结合,相继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在还正在发展之中——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案例试卷的封面印有六个套红大字:“北京大学试卷”。有四个墨印字:“唯物史观”。《试卷》为竖红条十行纸,两面折合。在折合处也印有套红“北京大学试卷”六个字。《试卷》上还有“北京大学政治系二年级(贺廷珊)评定玖拾伍分第26号民国十二年学科试验”等字样,记明了《试卷》主人的身份和所得成绩。它从考试的层面把李大钊在北大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情况,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来了试卷“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批判的序文里,正式发表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马氏的意思,似欲把史和社会对照着想。按他的大意,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推言之,把人类横着看,就是社会,纵着看,就是历史。又说人类社会一切精神的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物质的经济的构造,是这些表层构造的基础构造。”试卷“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说明社会的变革,上层的变革,全靠经济基础的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这便是马氏唯物史观的大意。唯物史观出世后,这些唯心解释的企图,都一一失败了,不得不进取于唯物的解释,史学的价值,才日日提高,日日昌明,全都是受马氏的影响。所以有历史眼光的人,都说马克思是辟新路的持刀者,是历史上最大的新纪元。由他影响观之,马氏真不愧为纪元人!”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嫁接1、西欧和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把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和社会批判。2、东欧的马克思主义:探索不同于斯大林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卢卡奇(匈牙利)科尔施(德国)葛兰西(意大利)马尔库塞(美国)萨特(法国)哈贝马斯(德国)詹姆逊(美国)等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思想基础3、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二、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革命性和党性所决定2、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决定3、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三、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所决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四、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第三节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1、苏东剧变及其之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情况2、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强解释力;全人类的理想;与时俱进。二、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体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2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1、学透理论,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3、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四、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反对教条主义态度——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明时代特征,并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革命的、批判的、科学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灵魂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密切联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2、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4、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5、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观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一方面内容:物质和精神何为世界本原对物质和精神何为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不可知论康德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无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休谟人只能知道自己的感觉在感觉之外的不可知3、哲学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哲学学说唯心主义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原子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直观性猜测性非科学性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以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把人也看成机器形而上学性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否认矛盾不彻底性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把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客观唯心主义: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古代柏拉图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近代黑格尔“绝对观念”是世界的主宰(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承认还是否认内部矛盾辩证法:主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形而上学:主张世界是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的基石唯物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a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古代唯物主义物质观特点:把一种或几种可以直观感知的实物当作物质进步作用: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解释自然,反对“神学自然观”和用“理念”解释自然现象的唯心主义缺陷:产生于生产和科学不发达时代,缺乏科学性b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特点:把原子理解为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进步作用:克服了直观性和朴素缺陷:混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演变宇宙大爆炸理论物质世界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两层含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的意义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7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