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五年级上册《莫高窟》教学案【教材分析】《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明珠——敦煌莫高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莫高窟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从全篇看,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然后选取了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藏经洞”来记叙,最后总括全文。以这种思路安排课文的结构,可以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印象,从而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课文在介绍壁画时,主要运用了分类别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文中还多处采用排比句,如描写彩塑时用了“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写壁画时用了“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音乐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2—4自然段。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清课文脉络,编列课文段落提纲。并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4.学习本课“分类别”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简练。【学习重难点】学习本课“分类别”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简练。【资料链接】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和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莫高窟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00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得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受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编列课文段落提纲。【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看拼音,写词语。huánɡyìzūnyínxiáncìxiùjīnɡmiàojuélún敦()()卧佛()()()fǔbàidìɡuózhǔyìjìlù()()()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卧佛.(fófú);惟妙惟肖.(xiàoxiāo)3.这篇课文我读了遍。这是一篇说明性课文,课文重点介绍了莫高窟的、、,全文是按照的结构写的。二、课堂助学(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它,了解它。(揭示课题)2.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莫高窟的由来,教师点拨。(①沙漠的“漠”字,与莫高窟的“莫”字可以通用,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便叫莫高窟。②古代敦煌鸣沙山称之为漠高山。③后来建造的石窟,但都没有超过乐樽开凿的石窟,后来人们便把乐樽首开的石窟称莫高窟,其目的是为了纪念乐樽开创首窟之功)【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简介莫高窟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四字词语或成语再读一读。2.认读成语或四字词语。3.指导书写难写的生字——“腐”。【设计意图:到了高段,应该把预习前置,第一课时的教学应该以检查预习为主,尤其要扎实做好字词教学。至于读书,一定要让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基本保证。】(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1.整篇课文语言简洁清新,结构非常清晰,全文共446个字,快速默读课文,你会发现课文是围绕一个总起句来介绍莫高窟,动笔划出来。2.检查交流:莫高窟是祖国西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板书:一颗明珠)一颗明珠,作者打个比方,多么形象生动。我们把通常把香港比作“东方之珠”。由此可见,莫高窟的地位和价值多么像熠熠生辉的珍珠,多么珍贵!3.除此之外,课文第一段还介绍了这颗明珠的位置和概貌,像这样开头就直接交代所写景物的位置和概貌,这是此类文章通常的写法。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西湖》《泉城》《黄山奇松》等都是这样。4.课文的最后一段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艺术宝库,智慧结晶)又打个比方,多么生动形象。5.为什么说它是一颗明珠呢?莫高窟里面到底都有些什么呢?默读2—4自然段,画出能体现每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6.检查交流:课文中间部分依次为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哪些内容?(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丰富多彩、宏伟瑰丽;藏品丰富、遭遇劫难)7.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完成板书,再让学生结合板书说说课文提纲。(在我们读课文时,编列提纲,可以让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写作文时,先列提纲,再围绕提纲具体写作,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助。)8.学生先说总分总结构及其好处,师归纳(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完整;并板书:总分总。)【设计意图:“中心句”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的或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也可以说文章的“中心句”应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本课最大的特点是全文有一个中心句,在介绍彩塑、壁画、藏经洞的三段话里面也有一个体现本段主要内容的句子,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找出这些中心句也就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形成提纲也就理清了文章脉络,从而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三、当堂训练1.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是围绕总起句“”来写的,按照的结构依次介绍了、、三部分内容。每部分都有一个体现本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它们分别是、、,它们在文中起的作用。2.根据板书编写课文提纲。四、巩固练习1.抄写本课词语。2.拓展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莫高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2—4自然段。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学习本课“分类别”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简练。【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听写有关词语(2)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有的菩萨,有的天王,还有的力士。(3)莫高窟不仅有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壁画上的内容。有,有,有,还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教学意图:“听写有关词语”主要是针对上节课学生书写有错误的词语进行再次巩固;“按课文内容填空”主要是促使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提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二、课堂助学(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莫高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三方面的内容,依次是——(学生说,教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起和总结)教师板书:总、分、总【教学意图: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而整体性也是我们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征,直觉思维从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二)直奔重点,了解壁画及彩塑的说明方法1.课文在具体介绍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时,从篇幅和字数上看是哪部分介绍的最详细?(壁画)【教学意图:彩塑、壁画、藏经洞是这篇文章里介绍的三方面内容,但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力,很显然是详细介绍壁画,简略介绍彩塑和藏经洞,教学时就要遵循作者意图,引导学生直奔重点。】2.师述说:提到敦煌莫高窟,我首先想到的是她五彩缤纷的壁画,说到壁画,我头脑中立马会浮现出飞天的形象,传说飞天是佛教壁画和石刻中最为常见的在天上飞行的乐神,尤其以唐代塑造的飞天最引人注目。她体态丰盈,舞姿翩跹。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壁画,走向飞天。(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可以分成几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组织交流:(1)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第一句)这句话在这里还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过渡句)(2)读一读开头和结尾,把这段话分成三层,体会总分总的结构的好处。总结:全文结构清晰,是总分总的结构,具体段落也很清晰,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教学意图:教学整篇文章需要从整体入手,教学某一段落也应该从整体入手。因为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部分”的意义,“部分”一旦离开了“整体”,“部分”就失去了它作为“整体”中“部分”的意义。】4.全班推荐一学生朗读描写壁画内容的句子,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可分几层?(两层:一层是介绍壁画内容;一层是介绍壁画上的飞天)5.(出示介绍壁画内容的句子)这一段具体介绍了壁画几方面内容?(四个方面)。6.怎么能一眼看出的?“有……的”这组词语的连续使用告诉我们的,把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分成四类来介绍,让我们一读就清晰明了。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板书:分类别)。分类别,要注意只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里是按壁画的内容来划分的。可见,壁画的内容极其丰富。(板书:内容丰富)7.请四名学生读读这些句子,每人读一句,相机出现壁画的图片。感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在表达上的作用。8.为了准确介绍壁画内容,作者还用了一组很特别的词语加以说明,你们发现吗?(记录、描绘、反映、描摹)说说这些词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过渡:这样清新简练的文字,这样整齐划一的句式,我们来好好读一读。听老师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教学意图:说明方法是教学说明性文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段文字最显著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但教学中不能简单地给出“分类别”这个专有名词,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这是在分类说明,进而体会到分类说明能把复杂的对象说的清楚明了,条理清晰;另外作者炼字的简洁准确也是学生在本节课上应该学习的一大语言特色。】9.在具体介绍飞天时,还是在分类别么?画出有关句子读读。10.从这一组句子中,你们读出了什么?(飞天的各种形态)师小结:对,我们从这一组句子中读出了飞天的各种样子。“有的……”句式的连续使用,并不是分类,而是作者在倾尽笔墨,为我们描摹出飞天的千姿百态。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板书:摹状貌)后面的一个省略号还给我们带领了无尽的遐想。11.读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有哪些好处。(句式工整、简洁、朗朗上口,符合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色。)12.自由练背,指名背,齐背。(出示背诵提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总结:这段话为了说明莫高窟的宏伟瑰丽,从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的角度,用分类别和摹状貌的方法来说明,显得更加清楚,也更有说服力。【教学意图:作者对风姿绰约的飞天的描写,语句整齐,富有音律美和动感美,使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这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反复的朗读背诵一方面可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优美,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语。对于词汇贫乏的学困生非常有必要。】(三)当堂训练1.壁画的这部分内容是围绕____这句话来写的;这段话的结构是_______;介绍壁画时,作者重点介绍的壁画中的_______,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请你仿照例句,用上“有的……”想象写一种其他的飞天。(四)迁移学法,学习课文二、四自然段。1.其实,课文在介绍彩塑时和刚学过的第三自然段结构一样,也是总分总结构,用笔分层,画出文中“总”“分”“总”的相应句子。2.在写法上,这段话和第三自然段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类别”和“举例子”)3.按照总分总的顺序练习背诵这段话。4.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慕名而去的人们
本文标题:莫高窟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8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