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四讲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四讲: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学目的】1.了解并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本质和根源。2.了解并掌握不同的国家解决经济危机的不同手段与方法。【重点难点】重点: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德国纳粹党的上台及其教训;日本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难点:20世纪20年代末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经济危机的本质;各国为解决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的过程。“《我的奋斗》一书从1933年至二次大战结束,一直主宰着纳粹第三帝国的政治,……《我的奋斗》里,每一个字,使125人丧失了生命;每页,使4700人丧失了生命;每一章,平均使120万人丧失了生命。”【教学时数】8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与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0世纪30年代就在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之时,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从1924年-1929年四年的相对稳定和繁荣之后,却转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的灾难之中。与以往的经济危机相比,这次大危机有许多鲜明的特点。那么有哪些特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付这场危机的?其结果如何?一、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危机的爆发及其主要表现1.危机的爆发1929年10月24日(周四),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引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危机。股市崩溃就像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先是造成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进而银行纷纷倒闭,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剧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银行倒闭→工商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美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2.主要表现危机表现之一,股票市场崩溃,由此导致了世界性的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危机表现之二,各国工业生产下降:1932年工业产值与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46.2%,德国40.2%,日本37.4%,意大利33.2%,法国31.9%,英国20%。在危机的打击下,各国国民收入锐减,美国1929年,国民收入为873.55亿美元,1933年为,395.84美元,减少了54.69%;英国,同期减少了14.6%,法国30%;德国40.4%。危机表现之三,危机也蔓延到所有农业部门,包括谷物业、畜牧业、林业、和技术作物部门。农业危机同工业危机相交织。工业对农产品原料需求的减少和城市居民对高档食品方面购买力的降低,加深了农业危机;而农民的大量破产减少了农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而农业生产的严重过剩引起生产力的大倒退和大破坏。出现了棉花烂在田里,无人采摘;许多牲畜被活埋,大量牛奶被倒进密西西比河,大量咖啡被倒入大海或当作火车的燃料的现象。危机表现之四:大危机也造成了大量人的失业。在美国1933年失业工人达1700万,失业率为24.9%;德国800万人,英国400万人。危机表现之五,危机打击了人们的自信心,造成了人们恐慌、疑惧,乃至绝望的心理状态。3.主要特点持续时间长:以前危机过程是危机、萧条、复苏、繁荣。而这次危机最低点结束之后既是持续萧条,而没有出现繁荣的景象。危及结束后,不见经济恢复,到1937-1938年又发生了短暂的危机。危害程度深,渗透各个领域:农业危机、信贷货币危机与工业危机同时发生,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而且涉及分配和流通领域。(二)、危机的根源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恶性发展,之所以恶性发展是与一战后的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贫富分化,购买力低;长期失业现象存在;农业慢性危机;市场不稳定;经济依赖度增强。促使大危机严重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各国政府面对危机采取了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损人自保的经济政策。1930年6月,胡佛总统签署了美国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把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各国也纷纷效尤,英国于1932年放弃了金本位和自由贸易政策,同年,在渥太华英联邦会议上建立了帝国内部的关税特惠制。各国展开了关税战、贸易战和货币战,这些损人自保的短视行为导致国际市场四分五裂,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如美元集团、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等,“广泛经济圈”、“日满”经济集团。致使大危机更加广泛、持久和空前的破坏性。当时,西方人士普遍否认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所致。1932年初,胡佛总统的前财政部长梅隆曾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到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在根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也认为“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政治金融和工业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失败的原因。”“有人说这是一次过度繁荣的危机,可也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西方学者在叙述危机的过程时,多从一个侧面探讨并强调导致危机的具体原因,但是回避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必然联系。在19世纪末以后,剑桥学派的庸俗经济学派1在西方占主流地位。该学派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由调节,解决各种矛盾;鼓吹自由放任,自由调节,自由竞争;强调国家应少干预经济生活,资本主义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如果国家对经济干预,只能使社会更坏。在这种少干预、自由放任的理论指导下,无法理解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对资本主义弊端和繁荣下潜在的危机没有警觉,更不会采取有效措施。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经济理论进行了重大修正。1936年他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奠定了影响深远的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他宣称:资本主义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要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他承认资本主义存在危机,这是消费不足危机和信贷危机。他主张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来实行国民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充分就业。他甚至主张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办法来控制危机。随着危机的发展和各国反危机的尝试,凯恩斯理论逐渐为许多国家政府所接受。(三)、危机的后果这次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结束了20年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局面,使资本主义各国国内和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调整1又称新古典学派,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代表,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危机严重地冲击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经济领域,大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各国逐渐放弃了以往单纯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指导经济的自由放任主义,各国政府逐渐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政治领域,在危机的打击下,各国当权者纷纷寻找出路。由于各国具体国情和历史传统不同,因而采取具体措施也各不相同,最终德意日三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而英美法等大多数国家则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分化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在社会领域,劳动人民生活恶化,阶级矛盾日益激烈,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反对资本主义的示威游行、罢工运动和农民运动,甚至暴动此起彼伏。在美国流行一首歌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在危机中,美国工人工资下降了40%。许多技术人员找不到工作。1932年,名牌大学2万名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连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工人也要硕士学位才行。美国城市里挤满乞丐,儿童营养不良者占90%。“胡佛村”“胡佛车”“胡佛毯”“胡佛旗”“饥饿总统”。在德国英法意日等国,广大人民的生活也是每况愈下,挣扎在饥饿、失业,甚至死亡线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大规模的反饥饿运动和工人运动。2.严重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恶化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一,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宗主国为了把危机转嫁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身上,加紧了对他们的掠夺,压低原料价格,提高工业品价格,使不等价交换更加严重。大量倾销商品,破坏殖民地半殖民经济。导致了30年代民主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第二,危机导致各国政局动荡,推动了法西斯运动的发展。原有的法西斯组织迅速壮大,新的法西斯组织纷纷产生。法西斯主义思潮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泛滥,在美国,美国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白衣社、褐衣社、美国民族主义党、美国自由同盟、三K党等法西斯组织和右翼团体十分活跃。在法国,“火十字团”拥有150架飞机,积极准备武装夺权。“法西斯行动”“法兰西团结”“爱国青年”等右翼团体在垄断组织的扶植下也公开行动,十分猖獗。其中,德、日法西斯组织和势力发展最快,先后控制了国家政权,并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第四,危机恶化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危机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纷纷采取损人利己的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争夺,引发了之间的贸易战、货币战、关税战,形成各种利益集团,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第五,大萧条使得各国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转而让位于各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四)、这段历史之于当今中国的意义1.为当今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尤其是处理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照。金融动荡或经济危机的背后一向是世界权力的更换:一个不成熟债权国的增长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结合在一起,带来储蓄和投资的失衡。试图管理失衡所导致的货币波动,使货币政策脱轨,并制造了资产市场泡沫,进而导致了崩盘和金融危机。1929年的经济危机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它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力与荣耀,也要求必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牺牲。当年,随着英国金融实力的不断下降,美国不愿承担其在全球金融中的霸主角色,在危机初期,采取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结果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2.作为国家的决策者,必须妥善处理好贫富分化问题。3.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是不够的。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干预。资本主义大危机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一)胡佛政府的困境1929年10月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美国受危机的打击最为严重。在危机面前,胡佛政府(1929—1933年在位)一开始仍认为这次危机会向以前一样会自动过去,后期虽为摆脱危机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如,1932年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法案》挽救银行、铁路、建筑与贷款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稳定信贷局势,挽救小房主。还签署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联邦土地银行法令》向富农提供贷款,等。这些虽已不同于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起着一定作用,但为时已晚。而且基本上仍在恪守自由放任的原则上进行,他反对联邦政府大规模地采取救济措施,致使危机继续蔓延,引发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伍军人要求发给补助金的游行。危机的蔓延和恶化说明了传统的自由放任理论和政策已经无济于事了,胡佛的统治也处于危机之中。在193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结果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二)罗斯福政府的“新政”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开始到1941年3月“租借法”通过结束。新政贯穿始终的中心内容是致力于复兴经济和实现社会改革。不过以1935年为界,前后期的中心政策有所不同。前期:1933年3—6月,史称“百日”新政,政府通过国会制订了70个法案,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侧重点是恢复经济。后期:1935年以后,政府又敦促
本文标题:第四讲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8679 .html